首页期刊导航|储能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丁玉龙

双月刊

2095-4239

energystorage_cip@163.com;esst_edit@126.com

010-64519601/96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储能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储能科学与技术》(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化工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储能专业期刊,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管,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76/TK,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化工学会及储能工程专委会会刊。目前已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和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收录,荣誉主编为英国伯明翰大学丁玉龙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机液体载氢储运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场景

    邢承治赵明尚超张思婧...
    643-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氢能产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获得了高速发展,上游制氢资源丰富,下游用氢市场广阔,由于跨地区氢能供需失衡,中游氢能储运已经成为氢能产业链的短板,严重制约了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机液体载氢(LOHC)储运技术应运而生,以一种化学储氢方式完美克服了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及固态等物理储氢方式的缺陷.与其他氢能储运技术相比,LOHC储运技术在安全、成本、技术、效率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有望补齐氢能储运的短板,完善氢能产业链.本文对三种主要LOHC储运技术,从工艺原理、储氢载体、综合成本、科研发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甲苯、N-乙基咔唑和二苄基甲苯等三种LOHC储运技术已完成了理论研究、实验验证及中试放大等工作,技术趋于完善,具备了工业化推广应用的条件.在未来展望角度上,对包括大型氢能储运基地和分布式脱氢加氢一体化站在内的两种LOHC储运技术的新型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目前LOHC储运技术研究面临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氢能有机液体载氢(LOHC)储运应用场景

    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方法综述

    宋元明刘亚杰金光周星...
    652-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因其良好的性能、较低的成本和较强的通用性,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技术是混合储能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当前主要的研究热点.为了系统地对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方法进行综述,本文首先对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的拓扑结构、能量管理架构以及功率分配控制进行了介绍;而后,本文将现有的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方法分为基于经验、基于优化、基于工况模式识别和基于机器学习5大类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重点针对规律性工况与随机性工况讨论了各类能量管理方法的效能,并分析了各类方法的鲁棒性与计算复杂度;最后,本文对现有的能量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综合分析表明,提高对随机性负载未来工况的预测精度、建立更加精准的混合储能系统模型并通过云端协同进一步提升能量管理方法的实时性将是未来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研究的重点.

    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功率分配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

    基于分时电价的热泵供热系统相变储热应用研究

    俞金翔王一波国建鸿张晓宇...
    669-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提出"双碳"战略,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供热电气化,降低电供热成本已成为迫切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含相变储热的热泵供热系统.供热系统利用富余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或谷电储热,在可再生能源间歇期或峰电时段放热,实现热电解耦、削峰填谷,提高系统经济性.基于相变储热装置使用的灵活性,控制策略可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特性或分时电价时段动态调整.本研究测试以谷电为主要驱动能源的系统运行特性,分析不同储热时间和储热容量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在青海高海拔地区进行供热实验.结果表明,含相变储热的热泵供热系统比热泵直接供热耗电量成本降低5.28%;储能容量为75 kWh时,通过调节控制策略改变储热时间可使系统能耗和运行成本分别降低5.69%、13.5%;增加储能容量至150 kWh可调节峰谷电用量,谷电占比最高可达84.52%,运行成本可再降低10.04%.含相变储热的热泵供热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合理利用其热电解耦特性可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运行.

    相变储热热泵供热系统经济性

    基于水电站储能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并网策略研究

    李天晨尹建政张大伟刘小恒...
    67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水电站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中的应用策略.通过介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趋势及储能技术在解决波动性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分析探讨水电站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中的地位,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重点讨论了水电站储能技术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支持电力系统调度、动态调度策略和系统集成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技术挑战的识别,本文探讨了克服问题的潜在创新方案,同时展望了水电站储能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为深化可再生能源并网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水电站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

    基于MIAEKF的多温度下锂电池SOC估计

    袁照凯范秋华王冬青孙天民...
    680-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锂电池在电动车辆中的广泛应用,准确估计电池荷电状态(SOC)对于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至关重要.然而,变化温度环境条件下,传统Kalman估计方法降低电池SOC估计准确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多新息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MIAEKF)的SOC估计方法.首先,基于多组不同温度下测试实验获取的电池数据,利用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FFRLS)进行参数辨识,获得了多温度下不同SOC阶段的电池参数.其次,利用函数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以SOC、温度为自变量,电池参数为因变量的函数模型,用于描述电池参数的动态行为.最后,在此基础上引入了MIAEKF算法,该算法结合了自适应和多新息的思想,通过滑动窗口自适应调整过程噪声与测量噪声协方差,并将窗口的新息均值作为窗口最新时刻后验估计的新息来增加误差新息.选择合适的窗口长度与新息均值系数能够有效提升SOC估计精度.实验数据验证的结果表明,基于MIAEKF的SOC估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相较于传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AEKF)表现出更高的估计精度和稳定性.在多温度下,通过引入电池参数函数模型,MIAEKF能够自适应多个温度下的SOC估计,并且估计误差均在±1%以内.

    MIAEKF锂电池SOC多温度函数拟合

    基于AHP和TOPSIS-模糊综合评价的多场景储能选型方法

    刘洋恺孙伟卿刘唯
    691-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储能技术路线多样,不同类型的储能各具应用前景,但储能选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安全性等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因此储能选型是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一种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模糊综合分析法相结合的储能选型评价体系.首先,通过建立评价体系的判断矩阵,利用AHP获取指标权重;其次,将判断矩阵里量纲不同的指标类型用TOPSIS做规范化处理,以此获得更客观的权重向量,改善AHP法的主观性;而后,将指标权重对角化处理并与标准化后的矩阵相乘获得加权判断矩阵,并求取贴近度向量.最后,加权判断矩阵与模糊综合分析法关系矩阵相乘获取储能类型的隶属度评价结果,并以隶属度最大值所在的等级为最终评价,处于等级Ⅰ中最佳,等级Ⅱ次之并以此类推;由此通过TOPSIS获得更客观的权重向量,改善AHP法的主观性,得到的权重向量也更客观.最后以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铅酸电池等七种储能类型在应用于削峰填谷、电网保供电和改善电压质量场景为例,并与现有的储能选型方法进行比较,体现该评价体系的创新,检验所提评价体系和选型方法的有效性.

    储能系统层次分析法优劣解距离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有轨电车超级电容模组液冷散热仿真分析

    廖琪曹小林邓谊柏杨耀林...
    702-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级电容模组因其快速充放电和适应大功率需求的能力被视为有轨电车未来动力电源的发展趋势.然而,在运行和充放电过程中,超级电容模组会产生大量热量,并导致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为解决该问题,本工作提出一种采用微型通道液体冷却的热管理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液冷板微型通道内的低温流体对超级电容单体进行冷却,通过改变边界条件确保超级电容模组在不同散热工况下的工作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为了比较液冷板性能,本工作设计了三种液冷板微型通道的模型,并使用ANSYS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新型液冷板最高温度预测模型,研究了边界条件对新型液冷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esign-3液冷板模型具有较好的流动和散热性能,当提高冷却液入口质量流量时,可以有效降低超级电容单体的最大温差和最高温度,改善单体间的均温性.但随着冷却液入口质量流量增至0.35 kg/s后,超级电容单体最高温度降幅逐渐减小,对其散热性能改善有限,提高流量会使热管理系统能量损失增加;当提高冷却液入口温度时,超级电容单体间温差不断减小,但冷却液入口温度对单体的均温性影响不大.

    超级电容热管理液冷板数值模拟

    基于自适应多层RLS的锂离子电池参数辨识

    段双明张胜利
    712-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池参数的准确辨识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实现高精度状态估计的基础.针对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forgetting factor recursive least squares,FFRLS)辨识变化电池参数时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层数形式更新参数的自适应多层递推最小二乘(adaptive multi-layer recursive least squares,AMLRLS)电池在线参数辨识方法.AMLRLS算法以第L-1层辨识参数的电压误差作为第L层的目标值,递推分离出电压误差中的参数量,以所有层的参数量之和作为一个数据点的辨识结果,形成多层RLS结构更新参数.针对每一次辨识算法都计算至最大设置层的问题,设计层数选择器,将第一层FFRLS辨识结果的电压误差作为层数选择器的输入量,以电压误差大小自适应选择层数,减小计算量.搭建电池模型,仿真验证AMLRLS的参数跟踪能力.仿真结果表明,AMLRLS的参数误差比RLS最大降低了69%,比AFFRLS(adaptive forgetting factor recursive least squares)最大降低了46.5%.在实验验证中,AMLRLS在DST(dynamic stress test)工况下相较其他算法电压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最大降低了43.9%和32.1%,不同电流、不同温度和不同初始SOC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验证了AMLRLS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最后,实验比较了各算法的计算时间,相较于未设置层数选择器的情况,AMLRLS在DST工况下计算时间缩短了37.4%,在FUDS下缩短了28.6%,减少了电池管理系统的计算负担.

    锂离子电池参数辨识最小二乘法等效电路模型

    新时代新型储能产业法律问题探究

    孙继文
    72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储能技术作为提升供能系统调节能力、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的措施,是发展能源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现阶段储能项目法律的发展较为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速度.为解决上述问题,针对新时代新型储能产业的法律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根据储能性质与新型储能的主要类型,完善对新型储能分类及发展现状的研究,然后针对能源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分析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重要性,最后为促进新时代新型储能产业法律的发展,提出健全新型储能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新型储能产业制度两项具体建议.

    储能行业法律问题储能性质储能类型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