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储能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丁玉龙

双月刊

2095-4239

energystorage_cip@163.com;esst_edit@126.com

010-64519601/96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储能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储能科学与技术》(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化工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储能专业期刊,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管,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76/TK,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化工学会及储能工程专委会会刊。目前已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和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收录,荣誉主编为英国伯明翰大学丁玉龙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研究进展

    戴纹硕郭骞远陈向南张华民...
    1310-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技术成熟度最高的一种液流电池,作为大规模长时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平滑输出,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应用提供保障.其中,双极板是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本文从三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耐腐蚀性、导电性、力学性能及电池特性等角度,首先综述了金属、石墨以及碳塑复合双极板材料的优缺点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根据加工工艺和制造成本两方面,展望了三种双极板材料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然后,结合新型液流电池双极板的结构优化研究,从双极板平板结构扩展到双极板流道和电极-双极板一体化结构,分析介绍了不同新型双极板流道结构设计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适用性,并从制备工艺和电池性能等方面分析了电极-双极板一体化结构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最后,针对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研究现状,总结展望了相应双极板材料及新型双极板结构设计的技术突破要点,为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碳塑复合双极板双极板流道结构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在针刺条件下的安全性研究

    汤元会袁博兴李杰张云龙...
    1326-1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力电池受到尖锐物体挤压是汽车碰撞引发的主要损伤形式,也是一种十分严峻的工况,严重时锂离子电池会发生燃爆导致电动车损毁甚至是人身伤害.为了揭示锂离子电池在针刺工况下的安全性能,本工作采用自制搭建的针刺实验平台为基础,利用直径5 mm的平头钨钢针刺入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讨论了4个参数(荷电状态、针刺速度、针刺深度和针刺位置)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摄像仪观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现象,并记录锂离子电池在实验前后的温度、开路电压和载荷等表征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在针刺工况下表现出明显的演变规律.锂离子电池在针刺失效后,并不会立即发生热失控,而是存在一定的反应时间;荷电状态越高,针刺深度越深,锂离子电池越容易发生热失控且与热失控剧烈程度成正相关;越靠近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两端,反应越剧烈;针刺速度与是否发生热失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最后根据实验结果,为锂离子电池包的运输、安全使用和早期预警算法设计提供了建议.

    锂电池安全性能演变规律热失控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在线监测与原位分析技术

    吴玉刘丽敏黄华
    1335-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控制新能源汽车电池耗电量,并对其电能消耗行为进行原位分析,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在线监测与原位分析技术展开研究.完善动力锂电池组结构模型,根据汽车电池的热耦合特性,推导监测核函数,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在线监测.在此基础上,确定汽车电池的电极材料,并分别从表征特性、拉曼光谱两个角度,对其电池元件的原位特性进行研究.

    新能源汽车在线监测原位分析热耦合特性表征特性拉曼光谱

    锂离子电池不同服役工况下失效研究进展

    韩亚露陈奕戈邸会芳林杰欢...
    1338-1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在长期服役时极易出现失效现象,包括内阻增大、容量衰减、析锂、产气等,其失效过程难以监测,容易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严重降低.通过研究搁置、长循环及浮充等不同服役工况下电池的失效原因,了解电池失效机制,可以快速监测电池的健康状态和服役寿命.本文对不同服役工况下电池失效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综述了在不同温度、电压和荷电状态等条件下服役时,锂离子电池内部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的失效机理,着重介绍了电池在不同电压和温度下的搁置性能、搁置下的失效模型、长循环后正负极结构的变化、高温浮充后的失效机制及产气机理.同时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锂电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正极材料等相关要素的优化方案.综合分析表明电极中活性锂的损失、活性物质的损失、颗粒的破裂、过渡金属的溶出、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分解等都会引起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减小颗粒粒径、加入电解液成膜添加剂以及优化隔膜的穿透性等,有望降低锂离子电池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失效速率,确保锂离子电池安全稳定运行.

    锂离子电池失效搁置长循环浮充

    基于计算机软件的燃料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分析

    黄沙李亚新
    1350-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料电池自身特征导致其越来越多出现在混合储能系统中,为了实现能源调配控制,进一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应用范围,本文分析研究了计算机软件下的燃料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混合储能技术的整体脉络,以及其核心技术架构包括燃料电池功率系统和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能量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储能调配合理性,降低应用成本,而燃料电池混合储能系统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燃料电池混合储能调配

    大数据技术在大规模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李永娜
    1353-1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电力系统正不断向智能化发展,大规模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及时地分析储能单元和电池的工作情况提高工作效率,面对海量的数据分析压力,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升级.对此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技术下的电池管理系统.在明确当前电池储能管理系统的常规框架后,引入大数据技术,提出SOC数据预测办法构建数据集合,通过Hadoop数据管理架构,实现数据高速分析整理.事实证明,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中,提高其智能化程度,实现数据模块的更快更换扩展.

    大数据智能化电池管理

    能源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

    范龙张研
    1356-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是能源电池制造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技术手段,其安全性越高,能源电池所能存储能量信号的质量水平就越高.为促进能源电池对能量信号的高质量存储,针对能源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展开研究.分析能源电池生产工艺的具体实施流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核心储能部件,再分别从能量转化效率、能源存储质量等多个方面,研究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在能源电池中的应用情况.

    能源电池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制造生产工艺储能部件

    《电池智能制造、在线监测与原位分析专刊》——主编寄语

    李泓阳如坤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