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储能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丁玉龙

双月刊

2095-4239

energystorage_cip@163.com;esst_edit@126.com

010-64519601/96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储能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储能科学与技术》(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化工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储能专业期刊,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管,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76/TK,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化工学会及储能工程专委会会刊。目前已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和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收录,荣誉主编为英国伯明翰大学丁玉龙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冷却塔-内嵌管式相变屋面复合降温系统的性能研究

    逯焕杰陈晓明吴智昊邱金友...
    2435-2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相变屋面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冷却塔-内嵌管式相变屋面复合降温系统.基于焓法,建立了系统的数值计算传热模型,数值研究了该系统在福州地区的热性能及节能潜力,探讨了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以及内嵌管间距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无内嵌管相变屋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相变温度越高,复合降温系统的相变材料越容易完成凝固,但潜热利用率随相变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相变温度由35℃升高到41℃时,屋面的累计冷负荷由383 kJ/m2增大到400 kJ/m2,增加了4.4%.相变材料导热系数越高、内嵌管间距越小,复合降温系统相比于传统无内嵌管相变屋面的潜热利用优势越显著.当导热系数由0.2 W/(m·K)增加到0.8 W/(m·K)时,复合降温系统的潜热利用率和屋面累计冷负荷分别增加了36.3%和5.1%,而无内嵌管相变屋面的潜热利用率和屋面累计冷负荷分别升高了33.1%和6.3%.当内嵌管间距由500 mm减少到100 mm时,复合降温系统比传统无内嵌管相变屋面的潜热利用提高率由2.7%增大到16.3%,累计冷负荷降低率由3.8%升高到10.9%.研究结果可促进建筑节能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变屋面冷却塔内嵌管蓄冷建筑节能

    网络分析模式下低温锂电池储能系统功能安全保障策略

    方晖
    2447-2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低温锂电池储能系统因其优异的性能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其储能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低温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结构与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网络分析技术如何提高低温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功能安全.旨在为低温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低温网络环境大数据安全

    动力电池系统内模组汇流排可靠性浅析

    赵晓军王颖超陈猛杨鹏...
    2450-2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设备,其安全性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行业内针对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特性开展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数只考虑整个动力电池包或者电池模组层面的研究.然而,在动力电池Pack结构设计中,汇流排作为连接的关键零件,其热性能也至关重要.本文以方形动力电池系统内模组研发为基础,论述了电池系统内汇流排的结构设计、强度分析、散热分析方法,同时浅析了过程参数可靠性设置以及产品使用可靠性的验证.希望文中论述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能为电池系统的研发提供一些借鉴.

    汇流排焊接温升可靠性电池系统

    低温燃料电池在物流运输系统中的供能作用研究

    白颖
    2459-2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物流运输作为碳排放消耗的主要行业,面临着能源转型.低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清洁型能源,逐渐被引入到物流运输系统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对此,本研究针对低温燃料电池在运输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包括低温燃料电池研究的进展,即当前低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类别和优势等;再以此为基础,重点阐述了低温燃料电池在运输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多类型应用模式的分析举例.从研究结果来看,低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技术,在物流运输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挖掘研究.

    低温燃料电池清洁能源物流运输环保

    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热失控研究

    曹勇杨大鹏朱清梁坤峰...
    2462-2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储能领域,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的热安全问题,以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热失控蔓延过程中电池模组表面的温度特性,搭建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热失控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厚度气凝胶垫对热失控蔓延的影响,及热失控过程中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厚度为0.7 mm、1.2 mm的气凝胶垫均可抑制电池模组热失控蔓延;增大气凝胶垫厚度,可以有效降低被保护电池的峰值温度;加入气凝胶垫后的2#电池没有接收到足够的热量,内部发生不可逆反应放热,热失控在某一节点停止,电池内部未完全发生热失控.通过本研究可提高热失控仿真模型的准确度,在方案阶段进行热安全特性预判,提升产品的热安全性.

    安全热失控储能温度特性电池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特性及其抑制策略研究进展

    陈国贺吕培召李孟涵饶中浩...
    2470-2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生命周期长和自放电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诸多领域.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热失控传播特性、抑制热失控传播策略等是提高电池安全性的重要研究领域.因此,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链式放热副反应导致电池内部产热、升温、产气及排气过程,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热量在电池模组中的传播路径,总结了热失控触发方式、电池连接方式、电池排列方式、环境条件、电池正极材料、电池充电倍率、电池间距和电池荷电状态等因素对电池热失控传播特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空气冷却、液冷板冷却、浸没式冷却、相变材料、高导热材料、隔热材料和多种热管理技术组合等策略抑制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传播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机理、仿真和抑制策略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对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促进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热失控热失控传播电池热管理锂离子电池

    低温燃料电池在汽车工程中的供储能特性分析

    李淼盖克荣周凤颖黄欢...
    2483-2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技术,其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首先,低温燃料电池技术可以直接将燃料(如氢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无须经过燃烧过程,因此其能量转换效率远高于传统的内燃机.这种高效性使得低温燃料电池汽车能够在保证动力性能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行驶里程.其次,低温燃料电池在反应过程中主要产生水和热,不产生有害的尾气和颗粒物,从而实现了零排放.此外,低温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产生的氢气作为燃料,从而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综上,针对低温燃料电池在汽车工程中的供储能特性展开分析综述.

    低温燃料电池汽车工程供储能特性能源技术能量转换动力性能

    机械设计与低温锂电池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制造的联系及应用

    范龙张研
    2486-2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低温锂电池生产迎来了技术升级.对此本文综述了机械设计与低温锂电池数字化智能制造的联系以及技术优化进展.首先分析了低温锂电池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流程,包括低温锂电池数字化制造和二阶段的智能化制造;然后重点探讨了机械设计为低温锂电池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带来的优化变革.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与机械设计技术深度融合,可以从多个方面优化现有的低温锂电池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对后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机械设计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