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储能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丁玉龙

双月刊

2095-4239

energystorage_cip@163.com;esst_edit@126.com

010-64519601/96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储能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储能科学与技术》(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化工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储能专业期刊,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管,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76/TK,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化工学会及储能工程专委会会刊。目前已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和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收录,荣誉主编为英国伯明翰大学丁玉龙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工厂储热装置性能强化研究

    葛群梁涛侯彬王万红...
    2687-2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固液相变材料的低导热性缺点,本文在传统的套管式固液相变储热器中引入了泡沫金属结合金属肋片的传热强化手段,在储热器内部部分填充泡沫金属以进一步加快储热过程.本文探索了多种不同的储热器内部分填充泡沫金属的设置方式,基于enthalpy-porosity方法对相变材料储热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对比了不同泡沫金属设置方式下储热器内相变材料的动态熔化规律、温度响应特点、储热器的无量纲储热量与储热器经济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配置泡沫金属后,相变材料熔化时间最大可缩短约85%,泡沫金属填充位置对其强化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泡沫金属填充于远离热媒管的肋片末端与储热器外壳之间是最优的泡沫金属布置形式,其单位时间储热量是未配置泡沫金属的储热器的6.5倍.最后,本文针对具有最优泡沫金属布置形式的储热器在多种不同加热温度下的熔化过程进行了计算,提出了基于傅里叶数Fo与斯蒂芬数Ste的相变材料熔化进程预测拟合公式.本研究有助于推动固液相变储热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应用于植物工厂的太阳能光热相变储热器提供参考和指导.

    植物工厂储热相变材料性能强化

    高比例光伏接入的分布式储能容量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

    柳长发付立衡张增丽李宏胜...
    2696-2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天气、季节等因素会导致光伏功率的变化,需要储能系统实时跟踪、预测和调整以保持供需平衡,但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储能容量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计算接入高比例光伏电能后储能无功损耗,设置功率约束条件,确保功率的稳定性.基于此,以电压条件最优、接入负荷和净功率最低、高比例光伏接入处的功率可调节范围最优为调控目标,实现高比例光伏接入的分布式储能容量自适应协调控制.实验数据证明,所提方法在控制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实现高效的分布式储能控制,并确保光伏的高效出力.

    高比例光伏接入分布式储能容量有功功率最优潮流控制模型网损

    磷酸铁锂电池组在电网调峰工况下的液冷技术研究

    陈悦林马宏忠朱沐雨宣文婧...
    2704-2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峰是电池储能电站重要运行的工况,电池冷却对储能电站电池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峰工况下的液冷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实际调峰工况下的产热以及电池的液冷冷却进行研究,建立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峰工况下的产热模型以及液冷冷却模型,其次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峰工况下的液冷模型进行优化,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最后,采用调节冷却液流向以及合理调节流量等方式对液冷冷却进行优化.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合理设置不同冷却管冷却液流向可有效提高液冷散热的均温性,通过仿真温度云图的对比并创新地采用ΔT(最大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来体现不同方案均温性的优劣;增大流量虽然有助于降温,但液冷倍率达到2.0以上时,冷却效果增加有限,但能耗大大增加,通过仿真结果提出最佳的流量范围为1.5~2.0.本文所提方案均已通过实验验证,并在储能电站电池冷却进行实际应用.

    锂离子电池调峰液冷有限元仿真

    考虑风光消纳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及运行策略研究

    栗占伟樊东方曾超何雯倩...
    2713-2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综合考虑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和运行策略,有助于提高风光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保障系统经济性和安全运行.在储能系统规划阶段,针对风光协同消纳的不同应用场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运行成本考虑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以弃风、弃光和储能投资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功率平衡、支路潮流以及火电、风电和光伏出力等构建约束条件,对不同场景下储能系统容量进行规划,从而减少弃风弃光,实现对风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在储能系统实际运行阶段,针对储能系统SOC均衡度较差和运行策略实现较难的问题,提出储能系统功率优化分配双层运行策略.根据调度系统为消纳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下发的储能系统功率指令,在上层基于储能电池子系统剩余电量(state of charge,SOC)和充放电能力选择最优充放电电池子系统,在下层以电池单元SOC均衡为目标实现功率优化分配,并基于AOE(activity on edge)控制组态通过Excel编写配置文件实现该策略,具有使用难度低、编写简单、控制过程形象直观、计算与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对减缓电池老化、降低用户运行策略实现难度、有效消纳风光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运行策略剩余电量均衡AOE

    基于并联蛇形流道的动力电池冷媒直冷热管理系统研究

    宋旭孙楠楠曹恒超朱桂香...
    2726-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使用冷媒直冷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沸腾,管道过长造成电池包底部冷板流道内存在过热段,进而导致电池包的温差以及电池本身垂直方向上的均温性较差.本文针对一个含有48个方形电池的电池包,设计了两种并联蛇形流道结构的直冷板置于电池包底部来改善单蛇形流道所造成的电池包温度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比较了电池包在30℃初始温度下1C倍率充/放电结束时三种直冷板流道内的平均温度和温度均匀性;比较了这三种流道结构下电池包的最大温度以及最大温差,分别分析了三种流道结构的电池包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均匀性,并且提出了一种在电池包上层增设一个环绕小冷板的形式来优化电池包竖直方向的温差.分析结果表明,底置冷板的方式可以将电池包的最高温度控制在40℃以下并且可以保证电池包水平方向的温度均匀性,但电池包竖直方向上的温差过大,通过加设上层小冷板可以保证电池包竖直方向上的温差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位于5℃以下,满足电池包的温控要求.

    动力电池热管理冷媒直冷并联蛇形流道均温性

    电池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化

    朱文韬周杨徐艺敏施涛...
    2737-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能源发电技术凭借低成本、低污染、低依赖逐步在国内外市场得到推广应用.储能系统在新能源系统中承担着转化电力形式的功能,影响发电系统效率和电能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功率密度小、机制不完善、运行条件恶劣等难点.有必要对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电池储能技术应用场景、特点、优化盈利等展开研究,本文梳理国内外最新电池储能技术,分析技术特点和匹配场景,从宏观角度提出其在新能源发电中的优化应用策略,旨在形成效益和安全并重、绿色与高效兼顾的新能源电力格局.

    新能源发电系统电池储能技术

    军用新能源微电网系统的运维及故障处置分析

    李永奇杜蕴方振华张松通...
    2740-2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能源微电网是未来军事设施和基地实现能源自给、独立供电,装备和作战任务实现可持续、不间断供电的有效方式,代表了未来军事能源的发展趋势,通过建立新能源微电网将集中发电模式转向本地灵活可靠的可持续电力或储能形式以此用来缓解战场或属地社会生活、生产用电紧张,提高战场和属地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调度能力,降低后勤补给压力.鉴于该发电方式的时域与空域不受限,其在军事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方式也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迭代在不断创新,对战略决策、作战部署和装备效能的发挥也产生了显著的增益影响.当然,有别于民用新能源微电网的使用环境和工况,军用新能源微电网往往面临极端的环境、复杂的工况和高强度的毁伤冲击等新的挑战,因此其运营与维护方面不仅需要组建专业的力量、建立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运维预案及应对策略,而且在建设过程中也应提高相关组件及附属设施的品质,充分考虑军事新能源微电网可能遭遇的各类特殊情况,包括电网石墨/碳纤维炸弹、爆炸波的冲击毁伤、电磁脉冲干扰、电网病毒、无人机侵扰以及其他人为破坏电网平衡的干预方式,不断提高微电网的战场环境和复杂工况的适应能力,致力于实现战场电能源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保障.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系统综述了太阳能、风能等军用新能源微电网系统的运营、维护及故障处置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面向战场的军事新能源微电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

    新能源微电网储能太阳能风能

    基于声纹特征的储能型变压器运维检测技术

    宋金伟宣东海王维佳孙飞...
    2758-2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噪声声纹情况可以提取大量储能变压器机械状态信息,基于声纹特征与振动信号成型分析法是变压器机械状态检测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手段.对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综述了声纹特征下储能型变压器的运维检测技术.首先结合实例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常用优质的声纹振动检测技术研究发展情况,然后从绕组振动原理、铁心振动原理和直流偏磁下铁心振动情况三个方面分析储能变压器振动模型.最后归纳总结了各类变压器特征诊断办法,实现变压器的问题检测.

    声纹特征储能变压器振动

    提升斜坡式重力储能AGC性能的混合储能优化运行方法

    李震陈巨龙李文林张裕...
    2761-2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力储能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寿命长、存储能量无衰减、建设周期短及环境友好等优势,在长时大容量储能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重力储能固有的功率离散特性和时滞特性,导致其在参与自动发电控制(AGC)等电网辅助服务时性能不佳.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提升斜坡式重力储能AGC性能的混合储能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分析了斜坡式重力储能的功率离散特性和时滞特性对AGC指令跟踪精度和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为重力储能配置电池储能,构建混合储能系统,实现输出功率的连续、快速调节.综合考虑电池折旧成本和AGC偏差电量惩罚成本,结合重力储能的安全运行要求和电池储能运行约束,建立了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优化模型.根据混合储能系统的工作特点,提出了优化运行方法的流程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AGC响应成本最低为目标的遗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优化运行方法可以显著降低AGC响应成本,从而解决斜坡式重力储能系统AGC性能差的问题.

    重力储能混合储能AGC响应优化运行方法

    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代宇涵刘春周朋周俊鹏...
    2772-2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推动"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成为支撑清洁能源转型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首先对双碳目标下当前国内外的电力储能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包括技术主题和电力储能需求,明确了电力系统储能规划对双碳目标的重要影响;然后研究分析了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应用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探究了当前较为先进的氢储能技术,以期为国家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电力系统双碳储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