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大学学报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学报

重庆大学

孙才新

月刊

1000-582X

cdxbz@cqu.edu.cn

023-65102302,65111217,65112126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重庆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重庆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编委会主任为校长李晓红教授(博导),主编为孙才新院士,主要刊发校内外教师、专职科院人员、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特别是国家“863”课题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甲醚/甲醇混合燃料HCCI燃烧特性数值模拟

    王鑫谈岭陈朝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混合气浓度及燃料掺混对二甲醚/甲醇混合燃料HCCI(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燃烧特性的影响,对不同过量空气系数和二甲醚掺混比下的醇醚混合燃料HCCI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缸内温度、压力、压力升高率、放热率和燃料消耗路径随过量空气系数和二甲醚掺混比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大,缸内压力、温度、放热率和压力升高率峰值减小,相位推迟,过量空气系数太大时,CO的进一步氧化反应会受到阻碍,使缸内产生大量的CO残留;随二甲醚掺混比的增大,缸内压力、温度峰值增大,相位提前,压力升高率和放热率峰值减小;二甲醚HCCI燃烧放热率曲线存在3个峰值,第1个峰值出现上止点前曲轴转角30°,为二甲醚低温氧化放热,对应缸内温度为804 K,第2个峰值出现在上止点前曲轴转角15°,对应缸内温度为1 193 K,为甲醛等中间产物氧化生成CO时放热,第3个峰值为CO氧化,生成CO2时放热,第2和第3个放热率峰值为二甲醚的高温氧化放热阶段,与甲醇掺混燃烧时,二甲醚的低温氧化反应对混合气的燃烧起到了促进作用。

    内燃机数值模拟二甲醚甲醇均质混合压燃

    LOLIMOT模型在CNG发动机NOx排放预测试验中的应用

    刘佳奇卢炽华刘志恩
    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的控制策略开发中局部线性模型树(local linear model tree,LOLIMOT)排放模型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优化空间边界,将原模型的超矩形输入空间约束在物理意义范围内的改进LOLIMOT模型。通过某天然气发动机的辨识试验,从分布特征和计算原理角度,分析了该方法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算法相比,改进算法的线性相关度R2提升了1。9%,验证了改进策略的有效性。改进LOLIMOT算法具备较高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在排放模型领域具备一定的应用优势。

    天然气发动机NOx排放预测模型局部线性模型树

    废气入射管道参数对缸内EGR分层的影响

    杨川廖勇杜永波李元栋...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某款摩托车汽油机缸内实现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分层以减少泵气损失,降低NOx排放,将原有的进气旁通系统改造为EGR系统,使用GT-POWER模型求解出3 000 r/min、60 mg进气量工况下废气入射管道以及进排气道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并将这些条件导入发动机的CONVERGE模型中进行计算,通过对比不同废气入射管径、不同安装角度、不同安装距离条件下的缸内流动特性、缸内速度场以及缸内废气质量分数分布,确定了最佳废气入射管道参数。结果表明:在 3 000 r/min、60 mg进气量工况下,当废气入射管径为 5 mm,入射角度为17。5°,安装距离为22 mm时,气缸内能实现EGR分层。

    EGR分层汽油机CONVERGE仿真

    神经网络模型度量地形对实际行驶排放的影响

    常虹吴冬梅张力龚香坤...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难以将行驶路线地形的影响从实际行驶排放(real driving emission,RDE)试验的其他试验边界的影响中独立出来,提出采用神经网络输入变量重要性算法以定量评估行驶路线地形试验边界对RDE试验的影响强度。以重庆地区RDE试验的37 256个数据窗口排放样本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缩减数据并消除试验边界之间的信息重叠,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污染物排放,并计算输入变量相对重要性占比。结果表明,行驶路线地形试验边界在二氧化碳(CO2)排放中起主导作用,它的相对重要性远大于行程动力学试验边界。对于一氧化碳(CO)、颗粒数量(particle number,PN)、氮氧化物(NOx)污染物排放,地形因素的影响力仍不可忽视,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条件下,它对车辆行驶排放的影响与行程动力学因素大致相当。总体而言,在现有排放标准体系中,行驶路线地形试验边界对RDE试验的影响被严重低估。

    实际行驶排放排放模型神经网络地形行程动力学

    混合动力汽车深度强化学习分层能量管理策略

    戴科峰胡明辉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控制策略的稳定性,以第三代普锐斯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equivalent fuel consumption minimization strategy,ECMS)与深度强化学习方法(deep f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结合的分层能量管理策略。仿真结果证明,该分层控制策略不仅可以让强化学习中的智能体在无模型的情况下实现自适应节能控制,而且能保证混合动力汽车在所有工况下的SOC都满足约束限制。与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相比,此分层控制策略可以将燃油经济性提高20。83%~32。66%;增加智能体对车速的预测信息,可进一步降低5。12%的燃油消耗;与没有分层的深度强化学习策略相比,此策略可将燃油经济性提高8。04%;与使用SOC偏移惩罚的自适应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A-ECMS)相比,此策略下的燃油经济性将提高5。81%~16。18%。

    混合动力汽车动态规划强化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效燃油消耗

    轨道交通装备用混合动力包构型与能量管理策略

    类延磊孔令昊胡明辉陈爽...
    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搭载传统燃油动力包的内燃动车组是运行在非电气化轨道交通中的主力机型,存在效率低、油耗高的缺点。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轨道交通装备用混合动力包的构型方案,建立了混合动力动车组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模式下该构型方案的运行状态,结合整车线路运行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能量管理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该能量管理策略控制下,装备混合动力包的动车组相较于纯燃油动车组燃油经济性提升了32。11%。

    轨道交通装备混合动力包能量管理策略燃油经济性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机电耦合垂向动力学特性

    李天成邓兆祥张河山卢泮苹...
    6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动车用轮毂电机受路面激励和车重的双重作用,定转子相对偏心进而产生不平衡磁拉力,其垂向分量与车辆悬架系统的垂向振动相耦合,影响电动汽车的平顺性、舒适性等性能。针对这一机电耦合问题,以一台永磁式轮毂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磁场叠加法获得负载气隙磁密分布,引入复数相对磁导和偏心磁导修正系数,建立考虑定子开槽效应的电机偏心磁场和不平衡磁拉力解析模型,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和样机试验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有效性。根据悬架系统的垂向振动与电机偏心不平衡磁拉力的实时耦合关系,利用拉格朗日法求解车辆动力学方程,建立1/4车身垂向耦合振动模型。以轮毂电机定子垂向振动加速度、车身垂向振动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为主要指标,研究机电耦合效应对车辆垂向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揭示不平衡磁拉力输出特性与车辆动力学响应之间的机电耦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机电耦合效应使电动汽车的平顺性、操稳性和安全性等性能总体下降。

    轮毂电机磁隙偏心机电耦合不平衡磁拉力垂向动力学特性

    基于金字塔池化网络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组分推理方法

    王虎尹泽泉王雯婕黄笠舟...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 composition,GDL)形貌划分与制备工艺改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字塔池化网络(pyramid scene parsing network,PSPNet)与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ion,MLP)的气体扩散层组分识别与比例推理方法:首先将带标签的气体扩散层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片输入神经网络,得到特征图;得到的图像特征层进入金字塔池化模块后,获取SEM图像的深层和浅层特征;随后将深层和浅层特征图层融合输入全卷积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FCN)模块,得到预测图像;最后统计各个组分上的像素点比例,通过MLP完成组分比例推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组分识别像素准确率达81。24%;在5%偏差范围内,比例推理准确率为88。89%。该方法解决了气体扩散层多组分无法区分、比例无法获知的问题,可有效应用于气体扩散层的质检、数值重构以及制备工艺改进。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制备扫描电镜人工智能金字塔池化网络多层感知器

    混合动力汽车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温度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蔡杨王正武王欢胡明辉...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失效是混合动力汽车湿式离合器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摩擦副滑摩过程中具有高度非线性,同时摩擦副温度场受到多个参数影响。为深入研究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摩擦副温度场分布情况,通过搭建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热结构耦合分析模型,对滑摩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初始转速、接合油压、对偶钢片厚度和摩擦衬片材料等因素对摩擦副温度场的影响。

    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温度场影响因素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启停工况扭振自适应模糊控制

    陈龙陶磊
    10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发动机启停过程伴随的转矩脉动,易诱发车辆传动系扭振,导致车辆动力不平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并验证基于电磁阻尼自适应模糊控制的传动系扭振主动控制方法。建立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启停工况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发动机启停控制逻辑,提出发动机启停扭振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开展2种运行状态下发动机启停工况仿真,对比分析无控制和自适应模糊控制下传动系扭转振动响应曲线。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控制相比无控制状态:定置停车时发动机启动和停机工况扭振平均衰减率分别为23。8%和30。1%,车辆行进间发动机启动和停机工况扭振平均衰减率分别为12。1%和23。6%。该方法可有效衰减发动机启停工况传动系扭转振动,提升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启停工况NVH(noise,vibration,and harshness)性能。

    行星混联传动系启停工况扭转振动主动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