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汽车轮胎滚动阻力研究综述

    赵又群郭硕王峰何鲲鹏...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轮胎稳态滚动阻力作为轮胎力学特性之一,对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以及轮胎使用寿命等具有重要影响.阐述了轮胎滚动阻力产生机理,总结了轮胎滚动阻力的试验测量、数值仿真和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车轮结构参数及材料属性对轮胎滚动阻力的影响;指出了汽车轮胎滚动阻力研究的技术挑战及发展趋势,可为轮胎滚动阻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滚动阻力充气轮胎非充气轮胎试验测量数值仿真

    基于流固耦合的轮胎花纹滑水性能研究

    李波高陈诚贝绍轶刘涛...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5/55 R16型号轮胎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 CEL流固耦合方法构建轮胎滑水有限元模型.将模拟得到的轮胎垂直刚度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轮胎模型可靠性的前提下,优化欧拉域,更好地捕捉并分析轮胎滑水时水流印迹特征.结合NASA经验公式评估模拟得到的临界滑水速度,验证轮胎滑水模型可靠性,分析不同充气压力和水膜厚度对轮胎临界滑水速度的影响.通过引入V型横向花纹和增加F1 Nose结构优化轮胎花纹结构,验证花纹沟槽子模型优化合理性,对比优化前、后轮胎临界滑水速度和水流压力.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法能有效提高轮胎的滑水性能.

    轮胎滑水流固耦合优化欧拉域临界滑水速度结构优化

    轮胎等效模型与快速计算研究

    周磊肖振付宏勋张猛...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的轮胎结构和橡胶等超弹材料是影响轮胎有限元模型精度和计算速度的重要因素.为实现模型的快速计算,通过探索线性材料构建轮胎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等效处理.构建了轮胎有限元精细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对精细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对轮胎精细模型提出3种简化方式,分别为实体单元建模、实体单元和壳单元混合建模、实体单元和梁单元混合建模,并采用线性材料计算3种等效模型的充气侧向变形量、充气径向变形量以及径向加载下沉量,最终得到其最优等效模型.通过对等效模型接地印记和接地压力以及各阶模态与精细模型对比,验证了等效模型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为整车有限元仿真提供一种轮胎建模方法.

    有限元分析轮胎等效模型计算效率静态性能

    基于加速度信号的轮胎滚动阻力估计算法

    王子寒李波贝绍轶刘涛...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轮胎的滚动阻力估计算法,利用轮胎加速度信号实现轮胎滚动阻力更高精度的估算.使用ABAQUS软件建立205/55/R16子午线轮胎的稳态滚动阻力模型,通过对不同负载、胎压和车速下滚动阻力的仿真结果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一致性.通过提取轮胎内衬中心轴线处的加速度信号,使用Yule-Walker分析法计算加速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基于汽车行驶参数和轮胎接地离地瞬间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轮胎的滚动阻力和滚阻系数进行回归预测.结果表明:结合轮胎加速度信号与行驶参数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比单纯使用行驶参数拟合的效果更好,研究结果为开发节能汽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智能轮胎加速度滚动阻力功率谱密度偏最小二乘回归

    半挂汽车列车挂车转向PSO-LQR控制器设计

    陆柯伟徐晓美秦勇杰张涌...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速转向时挂车跟踪牵引车轨迹性能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挂车主动转向LQR控制器,探讨了不同权重矩阵获取方式对挂车转向控制效果的影响.验证了构建的挂车转向半挂汽车列车运动学模型的可靠性;设计了挂车的低速轨迹跟踪LQR控制器,利用PSO算法优化了 LQR控制器的权重矩阵;研究了不同权重矩阵获取方式下的控制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PSO算法优化后的LQR控制器能使挂车更快地进入稳定跟踪状态;当权重矩阵R分别取作0.1和1时,相比于由人为整定得到的权重矩阵Q对应的挂车跟踪误差,全局最优权重矩阵对应的挂车跟踪误差在单U形路径下分别减小26.1%和19.4%,在匝道螺旋路径下分别减小了 40.9%和43.4%.

    半挂汽车列车主动转向粒子群优化算法线性二次型调节器最优控制

    考虑通行方向利用率的交叉口感应式控制

    卢毅李媛夏哲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城市出行延误中交叉口延误占比较大的问题,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以标准的四相位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交叉口实时路况信息的感应式通行方向利用率信号控制方法.根据车辆空间占用率、交叉口通行效率、车头间距阈值于Python中建立了交叉口相位决策优化模型.以长沙市某交通需求变化大的交叉口为例,通过Vissim 8.0建模,将感应式控制方法与传统的基于车流量的Webster控制方法在多种交通需求下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交叉口平均车辆延误在平峰、PHF15、拥堵交通需求下降低了 3.21%、13.1%、4.17%;交叉口的车均延误降低率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研究成果证实了感应式控制能适应较为广泛的交通环境,能有效降低交叉口车辆延误.

    交通工程通行方向利用率感应式控制车头间距车均延误

    基于改进扩散模型的图像去雨方法

    钱枫胡桂铭祝能邓明星...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图像去雨过度、泛化性差的问题,提出运用改进扩散模型进行单幅图像去雨的方法.通过前向过程添加高斯噪声使数据变为高斯分布,设计残差模块双输入信息通道、添加ECA(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以构建噪声估计网络,实现全局平均池化而不降低维数,从而捕获局部跨通道交互信息;利用模型网络进行反向采样,预测并剔除雨痕噪声,实现图像去雨.最后通过模拟雨滴数据集和Rain100数据集对改进的扩散模型与其他4种算法进行对比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扩散模型能够有效去除雨痕,其中雨滴和雨线的峰值信噪比分别为30.328 5和34.896 5,结构相似性分别为0.927 1和0.962 0;自制真实雨图数据集,使用YOLOv7算法对去雨后的图像进行车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扩散模型去雨能够有效提高车辆检测置信度,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去雨效果和泛化能力.

    扩散模型图像去雨注意力机制模块车辆检测

    切入场景下基于碰撞风险聚类的改进车速预测方法

    马彬周世亚姜文龙史立峰...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切入工况的高精度车速预测是保证自动驾驶切入安全的关键依据.为提高自动驾驶汽车切入工况安全,开展了基于车车耦合风险聚类的切入场景自车速度高精度预测方法的研究.首先,依据实验所得自然驾驶数据进行车辆切入切出片段提取,使用K-means方法依据碰撞风险与加速度关联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其次,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切入切出工况车车交互状态进行在线识别,对切入危险工况进行实时预测.最后,提出基于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ARIMA)模型的改进车速预测方法,结合在线识别结果进行车速在线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碰撞风险聚类的改进ARIMA车速预测方法对提高切入安全效果明显,较传统的预测方法车辆的碰撞风险降低了 10%-20%.研究结果表明,ARIMA模型的改进车速预测方法对提高自动驾驶车切入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车速预测碰撞风险K-means聚类支持向量机ARIMA模型

    仿枪虾虾螯纵向混合负泊松比结构设计与耐撞性研究

    杨欣王瑞祥许述财秦豪毅...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汽车安全防护结构耐撞性,以枪虾虾螯(大螯)作为仿生原型,通过生物实验提取虾螯微观结构,设计了 24种仿生混合负泊松比吸能结构.以质量比吸能(SEA)、结构平均压溃效率(CFE)、初始峰值载荷(IPF)作为评价结构耐撞性的主要指标,借助经过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设计结构仿真模拟,经过结果数据分析确定影响结构耐撞性指标的关键参数a(胞元内凹深度),结合实际工况利用加权组合综合评价方法选出最优耐撞性结构.结果显示,当a=6.80 mm时的BCDA型混合结构耐撞性能最优,优化后SEA=3.21 kJ/kg,IPF=8.58 kN,CFE=31.29%.与单一胞元结构相比,优化后混合模型IPF最高降低35.24%,SEA最高提升35.72%,CFE有所下降,最多降低47.20%.

    工程仿生学纵向混合负泊松比结构耐撞性

    高速路匝道汇入路段驾驶风格

    叶明甘静胡海玉隋毅...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驾驶人在高速路匝道汇入路段的驾驶风格,基于NGSIM数据集进行研究.为保证数据准确性,对数据平滑处理后,设置时空约束剔除异常数据得到匝道汇入合流区的车辆轨迹数据;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原始多维特征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可完整表征驾驶风格的5个主因子;其次使用K-means算法对主因子进行聚类得到谨慎型、稳健型和激进型3种驾驶风格,并对比降维前后的识别结果.结果表明,在匝道汇入合流区路段,激进型驾驶风格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连续换道,并且在整个匝道汇入的过程中与前车的车头间距更小.

    驾驶风格NGSIM数据集因子分析K-means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