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未来5年我国金融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陈道富张嘉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金融业要更加突出金融安全与稳定,更加注重服务国家战略,更加重视微观主体成长和制度完善.未来5 年,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金融业须注重功能的发挥与提升,努力实现从"有"到"好"的转变.可将我国未来5 年金融发展和改革的目标设定为:建立适应发展环境的,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有用、高效和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此,需要构建"顶层规则设计+底层市场化运行"的双层架构;努力实现金融与产业、科技的良性循环;完善可持续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协调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构建与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相适应的监管、调控与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金融发展金融改革现代金融体系重点领域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的实践生成、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吴宝晶张晓委
    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是在应对国内外多元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背景下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遵循"什么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谁来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怎样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逻辑理路,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为工作重点,以占领网络意识形态舆论阵地为治理思路,以技术支撑、人才依托、制度建设为保障机制的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为我国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实践指南,为世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实践生成理论内涵价值意蕴

    网络舆情生态视角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探析

    赵靖贺苗杨冰郁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及各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网络舆情生态变得日益复杂,成为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变量.在网络舆情生态视角下进行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舆情生态、媒体格局、信息传播样式的深刻变化,使得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面临主流价值导向、舆情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控等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构建集领导机制、管理机制、传播机制、协同保障机制于一体的全新引导机制,以期更好地在网络舆情生态视角下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效果.

    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生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重庆红岩文化数字思政的价值意蕴及路径

    徐茂华谢嘉滢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岩文化是重庆本土发源的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思政课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数字化技术能够让红岩文化思政课程"活"起来、"传"起来、"记"起来、"新"起来,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更好地开展,推动思政课教学向智能化发展.数字化技术赋能红岩文化思政的平台建设可以利用搭建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增加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功能、丰富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内容、强化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宣传、加强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监管、优化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评价机制等方式,让红岩文化思政课程增加传播性与记忆点,更好地发挥出重要的思政育人的价值.

    红色文化红岩文化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育人

    长江经济带应急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兼论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李佐军叶燏红
    3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应急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探讨长江经济带应急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中介作用机制,基于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应急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该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同时应急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性;应急产业集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发挥了中介作用.因此,应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地区协同网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途径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增强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应急产业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区位熵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研究

    杨朝均叶瑞娟
    5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0-2020 年中国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与碳减排效率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探究各地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状态以及碳减排效率,并借助固定效应模型考察耦合协调度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总体保持上升态势,并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对碳减排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微弱;区域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水平差异显著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度对碳减排效率的提升效果.

    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碳减排

    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性分析

    王全意陶麒宇
    6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双碳"目标引发热议,我国最终实现"控碳"目标的当务之急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基于我国2009-2019 年30 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利用2013 年在试点省市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进行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效果优于中西部地区,原因可能是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实施力度、环境规制水平和环境治理理念等存在差异.在实验结果和现有理论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完善相关碳交易机制;更新环境治理理念,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旨在高效促进经济转型、低碳发展.

    碳交易试点政策产业结构优化劳动生产率双重差分区域差异性"双碳"目标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杨喆田凯薛文晧
    7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体,其绿色投资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9 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投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工具变量、替换解释变量以及Heckman两阶段法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投资,而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绿色投资不具备显著影响;在重污染行业、东部地区以及国有企业中,环境规制会明显促进企业绿色投资;相比于自主型绿色投资,环境规制对委托型绿色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严格的环境执法能够显著提升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因此,应适当加大环境规制和环境执法的力度,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综合使用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逐步完善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以激励企业绿色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环境规制绿色投资上市公司异质性"双碳"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我国环境会计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

    周信君杨小芳张婧婷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会计的本质是向政府管理机构、投资者、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其他有用的决策信息.环境会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具,不仅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也会对国家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以受托责任观为切入点,阐述环境会计通过市场、社会和政府三种治理模式影响国家本体维度、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治理的作用机制;依托生态文明治理理论,分析环境会计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会计改革的思路和发展路径,丰富和补充了国家治理的相关研究,拓展了环境会计的研究范围,对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环境会计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环境会计国家治理现代化环境会计信息生态文明受托责任

    企业战略差异度、外部监督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基于沪深A股的经验证据

    梁刚邹林傅樵
    10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战略和外部监督机制被认为是影响会计信息重要的因素,为了更好地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维护社会公众利益,选取2014-2019 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战略差异度、外部监督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战略差异度能显著降低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分析师关注作为企业外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还能显著抑制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负面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分析师关注对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关系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在于:(1)财务信息使用者应该意识到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受到企业战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该收集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参考.(2)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外部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升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3)企业选择偏离行业常规的战略时,应该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会计信息的操纵,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应该主动吸引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分析师关注,从外部监督的层面去降低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损害.

    战略差异度机构投资者持股分析师关注度会计信息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