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黄宗明

双月刊

1674-4764

xuebao@cqu.edu.cn

023-65111322,65111863

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是重庆大学主办的建筑工程类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反映土木工程、市政与环境工程、暖通工程与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土木建筑和环境工程方面的高级人才,推动土木建筑学科繁荣发展。 本刊主要开设土木工程、市政与环境工程、暖通工程与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栏目,其中土木工程栏目主要刊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等学科的文章;市政与环境工程栏目主要刊发市政工程、水污染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与治理等专业方向的学术论文;暖通工程与建筑物理栏目主要刊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建筑声学等专业方向的学术论文;建筑材料栏目主要刊发建筑材料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向预应力混凝土空间框架弹塑性时程分析

    简斌汤甜恬黄鹏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照中国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按不同抗震等级设计4个处于结构临界高度(24 m)和临界跨度(18m)的7度二、三级和8度一、二级单向预应力空间框架(一级框架中柱“强柱弱梁”级差调整按建议公式弱化设计),然后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进行双向地震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其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和能力.结果表明:各框架沿两个方向屈服程度均不高、具有较好的整体抗震能力.其中,取较低抗震等级的7度三级和8度二级框架,其整体地震反应较取较高抗震等级的7度二级和8度一级框架略大,但差异并不明显.RC框架方向形成理想的“梁铰机制”,PC框架方向形成“柱铰机制”,PC框架抗侧刚度更大、抗震能力更强.抗震等级为一级的PC框架经弱化中柱设计后,可以有效引导框架在中柱出铰,但仍不能避免边柱少量出铰,可考虑适当加强边柱予以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空间框架时程分析强柱弱梁地震反应

    冷弯薄壁C型钢绕强轴偏心受压构件的极限承载力

    程睿刘松松黄宗明石宇...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多采用有效截面法对构件承载力进行计算,该方法计算繁杂且未考虑构件的畸变屈曲性能.直接强度法采用全截面计算各类参数,能够考虑各种单独屈曲模式及其相关屈曲对构件稳定性能的影响,但目前该方法并不能应用于压弯构件.对冷弯薄壁C形钢绕强轴偏压构件的稳定性能进行参数分析,探讨了构件长度、偏心距、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和卷边高厚比等因素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基于轴压构件和纯弯构件的直接强度法公式,提出了冷弯薄壁型钢绕强轴偏压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冷弯薄壁型钢偏心受压极限承载力直接强度法

    屈服耗能隔墙的减震性能

    刘哲锋王子琰曾志辉匡彦...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消能减震概念应用于非结构构件,提出一种屈服耗能隔墙.该隔墙在小震下为主体结构提供可量化的刚度支持,大震时提供可调节的耗能能力支持.通过对屈服耗能隔墙试件进行不同耗能元件数量下的静力往复试验,研究了该类型隔墙的消能机理与破坏模式,并基于IDARC程序中的柱单元对试件进行模拟,获得了消能元件数量与隔墙滞回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提出了在IDARC程序中模拟设置屈服耗能隔墙的方法.通过对一个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不同屈服耗能隔墙设置方案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发现屈服耗能隔墙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降低结构的损伤;框架中耗能隔墙数量的增加会使结构的层间位移显著减小,而隔墙数量相同时,隔墙中耗能元件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导致结构层间位移发生明显变化.

    隔墙屈服耗能静力往复试验钢筋混凝土框架

    分布式光纤在混凝土结构裂缝监测中的应用

    叶宇霄赵新铭吴刚谢雪峰...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光纤在结构健康监测的应用中,定量分析裂缝是难点.裂缝对光纤产生拉伸、弯曲和折角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各因素影响程度.测试光纤角度的频移影响,并对比研究了轴向拉伸造成的频移影响.提出一种基于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的计算公式并将该公式运用于裂缝成像软件中.试验结果表明:在裂缝产生后,光纤角度的变化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且考虑角度因素后,裂缝成像更接近真实情况.使用分布式光纤监测混凝土裂缝时,需要考虑角度问题.

    混凝土裂缝光纤传感角度

    硫酸盐侵蚀下轴心受压钢筋混凝土柱应力时变过程的数值分析

    王佳林左晓宝马强殷光吉...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荷载和硫酸盐耦合作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柱的应力分析问题,在已有混凝土内硫酸根离子扩散反应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硫酸盐侵蚀引起的混凝土损伤程度与硫酸根离子浓度及腐蚀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与损伤程度相关的混凝土腐蚀本构模型及轴压混凝土柱截面应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柱截面内硫酸根离子传输、腐蚀损伤程度变化、截面应变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硫酸根离子浓度和混凝土损伤程度在柱截面内呈梯度分布,且受二维交互效应的影响明显;随腐蚀时间的增加,截面损伤区逐渐向内移动且其宽度增加,而混凝土应力在损伤区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在未损伤区基本呈线性增加的趋势.硫酸盐侵蚀过程中,轴压混凝土柱截面应力发生了明显的重分布现象.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轴心受压损伤应力重分布

    干缩裂缝对木梁承载力的影响

    陈孔阳邱洪兴朱忠漫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作了4组带有不同深度纵向干缩裂缝的木梁进行三分点加载试验,观察试验现象并记录极限承载力.根据试验现象,结合有限元应力分析和木材双折线顺纹本构模型,推导出木梁由受弯破坏变为顺纹剪切破坏的裂缝临界指标,以及相应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推导所得承载力公式归纳简化成承载力下降系数曲线.将试验数据代入后,发现试验现象符合临界指标的判定,且根据承载力下降系数曲线得到的极限承载力理论值与试验值相符.

    纵向干缩裂缝承载力顺纹剪切临界指标

    基于振动特性判别钢管混凝土两种材料间的脱粘规律

    王军曹晖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钢管混凝土推出试验,分析比较推出过程中各阶段钢管混凝土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差异,研究影响钢管混凝土非线性特性的因素.利用解析模式分解提取钢管混凝土振动信号的第一阶振动分量,通过Hilbert变换得到频率-振幅关系,分析钢管混凝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3根钢管混凝土构件试验结果表明,构件非线性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钢管混凝土非线性振动特性受其界面作用影响.在未发生加载脱粘的情况下,混凝土浇筑质量不良将削弱其界面的胶结作用,从而降低非线性特性.

    钢管混凝土推出试验非线性分析AMD滤波

    单层球面网壳火灾爆炸动力响应

    贺拥军周冬星周绪红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K8型单层球面网壳为研究对象,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完整模拟了单层球面网壳在发生火灾的不同阶段受到爆炸冲击作用时的动力性状.据B-R准则,通过爆炸峰值超压与结构动力特征响应之间的关系,可判定K8型单层球面网壳在不同火灾阶段,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临界峰值超压.分析了单层球面网壳的矢跨比、屋面荷载、约束布置等参数对其在不同火灾阶段的爆炸冲击动力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火灾对网壳结构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当网壳杆件最高温度达500℃以上时,结构的抗爆能力明显降低.矢跨比、屋面质量、约束布置对网壳在火灾不同阶段的抗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球面网壳火灾爆炸冲击动力响应

    双层黏土地基方形桩靴贯入过程与穿透机制

    范庆来张炳磊贾小伟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算法的三维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对上硬下软黏土地基方形桩靴的贯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系统地探讨了上下土层强度之比、上层土厚度、土体重度及静止侧压力系数等指标对于桩靴贯入阻力曲线的影响,揭示了穿透现象发生时的土体变形机理.计算结果表明:上下土层强度之比与上层土厚度对于桩靴的贯入阻力曲线具有很大影响.静止侧压力系数的减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桩靴承载力系数的降低,而上下土层重度的差异导致桩靴的承载力系数不满足前人建议的方程.在上下土层重度差异不大以及上层土厚度确定的情况下,关于桩靴宽度、上层土重度与强度的无量纲化参数小于临界值时将会发生穿透现象.

    方形桩靴贯入阻力穿透机理黏土大变形分析

    双层地基中倾斜偏心荷载下基桩非线性模型试验研究

    李微哲娄平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初始地基比例系数、初始地基系数、水平位移特征值,导出一种新型双曲线型p-y曲线,并给出了参数经验选取参考值范围.在上层粘土下层砂土地基中进行了2组模型桩试验,含2根水平加载的钢桩和6根倾斜偏心荷载下的木桩.试验表明,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和偏心弯矩荷载下柔性木质模型桩非线性特征显著.按双曲线型p-y曲线计算的模型桩地面处和桩顶水平位移与实测值吻合良好,验证了双曲线型p-y曲线.水平位移特征值增大时,桩身位移将减小,桩身最大剪力将增大,桩身最大弯矩将减小,桩侧最大土压力将增大.双层地基中,下层砂土位移特征值变化对试桩受力影响极小,从简化计算参数和应用角度出发,实际应用时可将下层砂土水平位移特征取值与上层粘土的相同.

    双层地基木质模型桩初始地基比例系数初始地基系数水平位移特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