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黄宗明

双月刊

1674-4764

xuebao@cqu.edu.cn

023-65111322,65111863

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是重庆大学主办的建筑工程类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反映土木工程、市政与环境工程、暖通工程与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土木建筑和环境工程方面的高级人才,推动土木建筑学科繁荣发展。 本刊主要开设土木工程、市政与环境工程、暖通工程与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栏目,其中土木工程栏目主要刊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等学科的文章;市政与环境工程栏目主要刊发市政工程、水污染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与治理等专业方向的学术论文;暖通工程与建筑物理栏目主要刊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建筑声学等专业方向的学术论文;建筑材料栏目主要刊发建筑材料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烟末对铀(Ⅵ)的吸附性能

    罗慰祖戴漾泓杨金辉康四军...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卷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末为原料,进行静态实验,观察烟末用量、溶液的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烟末吸附U(Ⅵ)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烟末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吸附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温度30℃、烟末用量为4 g/L、溶液pH=5、U(Ⅵ)浓度为25 mg/L、吸附时间为100 min时,烟末吸附U(Ⅵ)成效最佳.吸附过程较好的拟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Langmuir等温模型(R2≈1).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结果表明,烟末对U(Ⅵ)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U(Ⅵ)前后使表面形态发生变化,而与U(Ⅵ)互相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羟基、羧基.

    烟末铀(Ⅵ)去除率吸附

    考虑经验因素的暴雨频率曲线最优化拟合算法

    姬鹏杰杜坤冯燕周明...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暴雨频率曲线拟合是推求暴雨强度公式必不可少的步骤,考虑经验因素进行暴雨频率曲线拟合,提出将暴雨强度频率曲线拟合作为最优化问题,采用加权阻尼高斯-牛顿迭代算法求解.与已有方法相比,提出引入权重系数以提高工程常用重现期段拟合精度,避免不同历时暴雨频率曲线相交;提出应用有限差分法简化雅克比矩阵计算,并在海塞矩阵对角添加阻尼系数改进迭代收敛.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33 a实测降雨资料为例,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暴雨频率曲线经验因素最优化迭代算法

    供水管网地震漏损蒙特卡洛模拟分析

    邹日青郭恩栋于天洋李倩...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供水管网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漏损情况和水力特性,基于管道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和概率分析方法,对不同地震烈度下管线的破坏概率和渗漏状态进行了计算分析,引入折减系数对管段抗震可靠度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并与传统计算方法比较,验证了其合理性.发展了Monte Carlo模拟技术在供水管网流分析方面的应用,并考虑带渗漏和爆管两种出流方式.编制程序对一大型管网进行了模拟分析,给出了震后带漏损情况下管网的漏失率和破坏情况,结果与实际地震灾害情况相符.

    供水管网地震破坏漏损蒙特卡洛模拟水力模拟

    毛细管网供暖室内环境对比实验研究

    陈金华梁秋锦李楠高亚锋...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重庆地区毛细管网辐射供暖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在35℃供水工况下毛细管网顶棚、墙面、地面3种敷设方式的室内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壁面温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在重庆地区35℃供水工况下,毛细管网顶棚、墙面、地面3种敷设方式供暖稳定时,室内人员活动区平均温度分别为16.53、16.4、16.94℃、辐射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29.21、28.17、22.98℃,纵向最大温差分别为1.76、3.16、0.3℃,水平最大温差分别为-0.26、0.59、-0.34℃,在实验条件下,该地区3种敷设方式供暖时室内温度均≥16℃,毛细管网构造层厚度与敷设位置直接影响室内舒适度.

    毛细管网敷设方式辐射供暖舒适度

    LNG空温式气化器管束传热特性

    刘珊珊李澜焦文玲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化天然气(LNG)空温式气化器由翅片管管束组成,以节能环保的优势在LNG中小型气化站得到广泛应用.空温式气化器管束中的单根翅片管传热会受到相邻翅片管的影响,与大空间中的单根翅片管的传热过程存在差异,传统的传热设计中往往忽略管束中翅片管的传热差异,带来较大误差.针对空温式气化器管束传热特性展开研究,对涉及流固耦合传热问题的翅片管管束进行整场建模与求解,采用混合物模型和Lee模型求解管内LNG气化传热,得到了管束中不同位置翅片管的空气侧温度场分布及传热系数,建立了空气侧传热差异系数拟合公式,并用管束空气侧传热特性实验对拟合公式进行了验证.

    液化天然气空温式气化器管束传热数值模拟

    建筑用户行为节能潜力评估新方法

    胡宾俞准李郡张国强...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建筑用户行为节能潜力评估方法未能充分考虑不同用户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显著降低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此种不足,提出一种行为节能潜力评估的新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用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技术对样本用户进行合理分类,并针对不同类用户特征分别进行节能潜力评估.由于该方法既全面考虑了同一用户不同因素的影响,又充分体现了不同用户之间的差异性,可显著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将其应用于湖南省3所高校100名研究生用户电脑待机行为的节能潜力评估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用户行为节能潜力评估数据挖据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徽州民居冬季室内湿环境

    黄志甲刘精晶张恒董亚萌...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徽州地区两栋典型民居冬季室内温度、湿度进行连续测试,通过对比徽州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热湿条件,考察了不同功能区域室内湿环境及热舒适性.结果表明,传统民居冬季室内处于潮湿及非常潮湿等级,相对湿度值高于现代民居,但传统民居室内湿度日较差小于现代民居,室内湿环境稳定性良好;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外含湿量相关性系数均高于0.8,室内湿环境对室外湿环境响应明显;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传统民居厅堂、厢房热舒适时间段占比分别为7.36%、8.77%,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差,建议采用局部采暖设施.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湿环境自然通风热舒适

    太阳辐射两级区化方法及其应用

    于瑛杨柳白鲁建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整准确的太阳辐射数据是利用太阳能的前提,但实测数据严重匮乏,建立太阳辐射区域估算模型可以有效解决数据缺失的问题.提出太阳辐射两级区划方法,以晴空指数为一级区划指标,日照时数和平均温度为二级区划指标,对中国太阳辐射气候进行区域划分,共得到17个太阳辐射区,通过建立区域模型计算该区域内无辐射实测数据台站的日总辐射量.以陕西省为例,计算全省范围内33个台站的日总辐射量,结果显示,累年平均日总辐射量由陕北北部、陕北中部至关中、陕南逐渐递减,分布状况与纬度、气候和地形对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机理相符,表明太阳辐射两级区化方法可以用于日总辐射量计算中.

    太阳辐射聚类算法AP模型辐射量

    不同控制策略下变风量空调系统夏季运行工况

    丁帅孟庆龙常赛南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变风量空调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冷热不均问题,通过运行两种变静压、一种定静压控制策略下的变风量系统,对比分析室温、风量、风机频率、最大阀位、设定静压值与风机能耗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风量箱在设计控制阀门的算法中除设定温度之外还需要考虑IAQ、相对湿度等因素;使用变风量空调之前应将室温降至设定温度后再打开自动控制系统,避免受到算法的延迟影响;定静压输送单位冷负荷需要消耗的电量,比测点靠近风机的变静压控制策略多7.8%,且降温效果较差;外界环境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变静压策略中,静压基础点远离风机的控制策略较靠近风机的控制策略降温效果好,速度至少快14%,消耗电量几乎相同.

    变风量系统变静压定静压能耗温度

    夏热冬暖地区变电站建筑外遮阳的双目标优化

    李令令孟庆林张磊孟庆伟...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电站建筑不仅要满足精密设备的运行要求,还要满足人员的工作使用要求,其外遮阳的设计要兼顾节能和室内自然采光的要求.以夏热冬暖地区某典型变电站建筑的主控通信楼为例,采用相关能耗和采光模拟软件,模拟分析该建筑在不同遮阳设施工况下建筑能耗和室内采光的变化,以建筑节能率和采光系数标准值为评价指标,得出其尺寸设计的适宜范围,明确此类建筑外遮阳的尺寸设计应采用节能与自然采光双目标优化的方法,改变以外遮阳系数为单一评价参数的方式.

    变电站外遮阳节能自然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