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黄宗明

双月刊

1674-4764

xuebao@cqu.edu.cn

023-65111322,65111863

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是重庆大学主办的建筑工程类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反映土木工程、市政与环境工程、暖通工程与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土木建筑和环境工程方面的高级人才,推动土木建筑学科繁荣发展。 本刊主要开设土木工程、市政与环境工程、暖通工程与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栏目,其中土木工程栏目主要刊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等学科的文章;市政与环境工程栏目主要刊发市政工程、水污染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与治理等专业方向的学术论文;暖通工程与建筑物理栏目主要刊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建筑声学等专业方向的学术论文;建筑材料栏目主要刊发建筑材料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酸雨对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夏磊顾欢达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渗滤法考察模拟酸雨对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的侵蚀作用,试验过程中测定混合土试样的物理力学指标、渗滤液的pH值和Ca2+浓度值以及矿物组分受酸雨渗滤影响后的变化规律,研究考察酸雨对混合土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雨导致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中的矿物水解并以Ca2+离子形式析出,导致混合土中性化.酸雨的酸性越强,土体中性化程度越高,在中性化过程中又有新的矿物生成,使混合土中矿物相对含量发生改变,导致混合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与正常雨水作用相比,经酸雨作用后的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含水率和密度升高,强度降低,破坏模式向脆性化发展,并且酸雨的酸性越强,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越明显.

    气泡混合土模拟酸雨溶出特性物理力学性质

    Cu2+对温州软粘土电阻率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蒋吉方余闯廖饶平朱超鹏...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州制革、电镀等轻工业发达,废水中Cu2+含量较高,多处地下水和土壤受到污染.选取典型温州软黏土,将土样重塑,加入不同浓度的Cu2+和适量水泥进行固化,通过测试不同土样电阻率来研究Cu2+对土体性能的影响.电阻率测试在改装的一维压缩固结试验中进行,压缩中部分土样电阻率变化不显著,但可量测到压缩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电阻率可以很好地评估加入水泥之后土体性质的改变,在实际工程中可以用来反映土体的污染程度;土体在Cu2+含量和含水量很高时,不宜采用电阻率法评估土体污染压缩的过程.

    软黏土电阻率固化一维固结

    橡胶混凝土断裂性能试验研究

    曹国瑞王娟卿龙邦杨朝霞...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了橡胶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获得了不同试件尺寸和橡胶掺量下的裂缝断裂全过程曲线,对橡胶混凝土断裂能GF及裂缝扩展K-R阻力曲线进行研究.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获得了橡胶混凝土试件垂直于裂缝扩展方向的全场位移和应变信息,对裂缝扩展的损伤断裂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试件尺寸增加和橡胶掺量提高,断裂能均呈现出上升趋势;K-R阻力曲线随试件尺寸变化表现出明显尺寸效应,橡胶掺量在0%~14%设计范围内时,K-R阻力曲线与橡胶掺量无关.

    橡胶混凝土断裂能K-R阻力曲线数字图像相关裂缝扩展过程

    圆空心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可靠性分析

    王宏伟陈少杰周云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圆空心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可靠性,以笔者及其他学者所进行的圆空心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数据为统计样本,结合Normal、Lognormal、Weibull、Gamma 4种分布形式,考虑模型误差,分别根据《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2014)中的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与作者提出的修正公式,运用Monte Carlo法计算得到了规范公式与修正公式的可靠度指标.结果表明:依据两种公式计算得到的可靠度指标均基本满足目标可靠度指标3.7的要求;规范公式的可靠度指标较大,约为修正公式的1.05倍,计算结果较为可靠;可靠度指标随着混凝土强度和荷载效应比的提高而上升,随着含钢率的提高而下降,钢材强度和空心率的变化,可靠度指标的变化不明显.考虑上述4种分布类型对抗力误差的影响,分析了各参数因素对抗力分项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模型误差分布类型和活载类型对抗力分项系数的影响不明显,安全等级和荷载效应比影响较为明显;考虑实际工程中常用的荷载效应比,提出荷载效应比不同时抗力分项系数取值分别为1.21、1.32、1.41.

    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向压力模型误差可靠性分析

    配置600MPa钢筋预制混凝土柱连接区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胡伟强陈晓磊姜波张萍...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2个钢连接件连接和3个半灌浆套筒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预制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钢筋应变、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分析了连接形式、轴压比等因素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钢连接件连接的预制柱Z-1的抗震性能比预制柱Z-2要好;3个采用半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柱均能有效传递荷载,结合面处未出现滑移错动.采用钢连接件连接的预制柱Z-1与半灌浆套筒连接预制柱的滞回曲线、耗能能力相当,但后者变形能力更强.轴压比较高的预制柱,骨架曲线下降段更陡,变形能力更弱,但耗能能力更强.采用大直径纵筋半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柱承载力略有降低,骨架曲线下降段较陡,后期刚度衰减更快,变形能力更弱.

    预制混凝土柱连接件套筒连接钢筋抗震性能

    植筋梁中植筋端头加设箍筋对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阎西康梁琛梁琳霄庞玉松...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植筋梁中植筋端头加设箍筋对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对3根植筋深度为20D、25D、30D(D为植筋的直径)的植筋端头未加设箍筋的植筋梁进行静载试验,对3根植筋深度为20D、25D、30D的未加设箍筋的植筋梁和3根植筋深度为20D、25D、30D的加设箍筋的植筋梁进行循环荷载试验,并用ANSYS模拟植筋深度为20D、25D、30D的植筋梁进行静力受弯力学性能的模拟分析,绘制跨中荷载-挠度曲线,研究植筋随荷载的应力变化,进而反映有无加设箍筋对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并整理了植筋端头加设箍筋的端头应变和未加设箍筋植筋端头应变的关系.循环荷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表明:在植筋端头加设箍筋可以缓解植筋端头应力集中现象,并提高植筋梁的延性、开裂荷载、极限荷载,降低了植筋应变、残余变形.

    箍筋有限元分析混凝土梁受力性能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两阶段梁式结构损伤识别

    牛维枫曹晖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实际工程监测时损伤识别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两阶段识别方案.第1阶段利用D-S证据理论融合算法进行损伤定位;第2阶段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定位结果进行修正,同时准确定量损伤.仿真算例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第1阶段损伤定位减少了可能损伤单元的数量,第2阶段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搜索范围减小,能更准确地识别多损伤和小损伤的位置和程度,且抗噪性能良好.

    损伤识别噪声信息融合粒子群算法

    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分析模型

    余波陈冰刘阳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传统抗剪承载力模型大多属于经验模型,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全面且缺乏严密的理论推导,导致计算精度有限.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建立了可以综合考虑钢筋锈蚀对临界斜裂缝倾角、梁有效抗剪截面积、配筋率、配箍率等关键因素影响的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模型,通过与85组试验数据和现有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严密的理论基础,考虑的影响因素全面,计算精度较高、离散性较小.

    钢筋混凝土梁锈蚀抗剪承载力临界斜裂缝倾角剪跨比修正压力场理论

    混凝土构件深浅埋钢筋模拟检测试验与偏移分析

    杨宇凌同华廖艳程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地质雷达进行混凝土构件缺陷检测时,浅埋钢筋会对层下钢筋及目标物的探测造成干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去除干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计算设计了检测试验方案,在沙槽中埋设不同埋深钢筋模拟混凝土中钢筋的检测,运用多种偏移手段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浅层钢筋对深层钢筋检测的干扰,与地质雷达探测区域覆盖的浅层钢筋的长度有关;相较于绕射叠加偏移、Kirchoff偏移、F-K域偏移等方法,Tau-p域偏移能够更好地对钢筋检测信号进行偏移处理,钢筋的位置被更为准确地识别,偏移后的地质雷达三维图像变得平坦、干净.结合工程实例,对地质雷达数据进行了偏移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混凝土构件地质雷达钢筋检测偏移分析

    Q460高强角钢轴心受压构件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曹现雷徐勇郝际平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Q460高强角钢轴压构件的受力性能,采用静力试验对试件破坏状态和稳定承载力进行分析,两端设置球铰、单刀口铰和双刀口铰支座,分析了不同铰接方式对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支座均能很好地反映杆件的受力性能;短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由钢材强度控制,长细比变化对其影响很小,长细比等于30和45的试件以局部破坏为主,长细比等于60和80的杆件以整体弯曲失稳为主.比较试验和各规范理论计算结果发现,试验值显著高于中国DL/T5154-2002杆塔技术规定计算值,与美国ASCE 10-97导则计算值吻合较好.

    高强度钢材轴心受压试验研究长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