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杨新民

双月刊

1672-6693

cqnuj@cqnu.edu.cn

023-65362431

400047

重庆市沙坪坝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度超球面变分聚类网络

    余南骏吴昊旻陈飞宇刘学文...
    10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变分自动编码器的深度聚类方法因较好的生成能力和聚类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基于变分自动编码器的聚类算法通常需处理具有挑战性的证据下界(Evidence lower bound,ELBO)来实现聚类。同时,这些算法需要先验知识来假设类别分布,大多数方法还依赖于高斯分布或高斯混合模型。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球面变分自动编码器的端到端深度聚类网络。该方法采用2个后验分布的KL散度代替了复杂的ELBO,并将von Mises-Fisher混合分布作为潜在空间嵌入的模型。此外它最大化了潜在表示和预测聚类分配之间的扩展互信息以实现更有区分性和平衡性的分配。通过与最先进的深度聚类技术在基准数据集上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深度聚类方法的有效性。所建立的模型为复杂数据特征学习和聚类分析提供了 一套新的方法,拓展了贝叶斯推断方法在深度聚类上的应用。

    KL散度证据下界超球面变分自动编码器vonMises-Fisher混合模型扩展互信息

    不同微生境中入侵植物牛膝菊的表型变异

    贺齐平曹丽秋闫晓慧胡世俊...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入侵植物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在不同微生境中的表型变异及适应策略。选取生长在操场边、垃圾堆、绿化带、荒地(弃耕地)、果园和人行道边的牛膝菊种群,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与生长、防御相关的表型性状。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反映生长状况的株高、叶片数、花序数等性状在不同微生境牛膝菊种群间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反映防御状况的黄酮、总酚、缩合单宁含量、叶片毛密度在不同微生境牛膝菊种群间也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操场边牛膝菊叶、花序的总酚、黄酮、缩合单宁含量较高,叶片毛密度最大;垃圾堆牛膝菊叶、花序的总酚、黄酮、缩合单宁含量较低,叶片毛密度最小;垃圾堆牛膝菊生物量最大而操场边牛膝菊生物量较小;不同微生境中牛膝菊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较高,变异系数平均值最大的是叶柄长,变异系数平均值最小的是株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第1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是与生物量相关的性状,对第2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是防御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操场边牛膝菊种群单独聚为1支,其他5个牛膝菊种群聚为另1支。上述结果表明在较小空间范围内,牛膝菊种群生长、防御性状也能表现出较高的变异;牛膝菊会根据生境条件的不同在生长与防御间调整资源分配,不同微生境中的牛膝菊种群具有不同的防御策略,这些特性促进了牛膝菊成功入侵各类生境。

    牛膝菊表型变异生长防御

    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

    刘小波王海力刘颖李益彬...
    12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演变时空过程、揭示其中驱动机制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模拟未来城市空间扩展方向,采用城市空间特征测度方法、地理探测器、FLUS模型等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1980-2020年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扩展迅速,城市规模大幅增加,扩展强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中心城市的紧凑度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分形维数则几乎同步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市空间形态不规则化、离散化趋势明显。成都市城市空间扩展形成以同心圆圈层扩展为主的"圈层式、放射状"模式;重庆市城市空间扩展则形成"多中心、多组团"模式。2)GDP、人口、交通和开发区是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扩展的主栗驱动因素。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入口大量集聚,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根本动力,推动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城市内外不断形成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与规划新建的开发区,则对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形成明显的牵引作用,是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最直接的推动因素。3)模拟结果显示未来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仍将依托原有城市空间向外围扩展,同时政策规划要素对城市空间扩展的牵引作用进一步凸显,城市空间将逆向突破地形限制,相向扩展,形成新的城市空间格局。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存在差异,主要驱动因素从自然因素主导向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主导转变,中心城市间相向吸引的互动作用逐渐凸显。建议未来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动能作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成渝地区中部中小城市发展,优化和完善成渝地区城市体系。

    空间扩展驱动机制地理探测器FLUS模型成渝城市群

    电解生成碘单质返滴定法测定铜离子含量的数字化实验

    廖治华徐琦杜钦之杨国敏...
    133-140页

    库伦滴定法数字化氧化还原滴定硫酸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