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雷寒

月刊

0253-3626

cyxbbjb@126.com

023-68485032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重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专业性学术刊物,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通过论著、临床研究及短篇报道等栏目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内容。为了更好地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及医药信息,欢迎从事医学卫生事业的人员踊跃投稿,并优先考虑属国家、省、市科研基金项目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I辅助下医生对骨龄评估的效能提升

    武鹏刘新顶赵德利靳翠翠...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放射科医师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骨龄评价系统辅助前后对儿童左手X线摄影的骨龄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300例患儿左手X线平片.骨龄评测采用中华-05骨龄评定标准,两位低年资医师(医师1及医师2)分别在有无AI辅助下分别记录左手各骨质的骨龄发育等级,并记录时间.以两位高年资放射医师分别在有无AI系统辅助下评估结果的均值为参考标准,计算骨龄测评的准确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测评时间.结果:无AI辅助下,医师1及医师2分析差值在6个月及12个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3%和83%、88.7%和93.7%,RMSE值分别为9和8.在AI辅助下,医师1及医师2分析差值在6个月及12个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7%和90.3%、97%和97.3%,RMSE值分别为6和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无AI辅助下,实验组医师和标准组医师,平均评测耗时分别为124.79 s和89.13 s;有AI辅助下实验组医师和标准组医师,平均评测耗时分别为86.10 s和63.87 s,在AI辅助下平均评测耗时均有较大幅度减少(P=0.000).结论:AI辅助骨龄评价系统可显著提高医师工作效率,减少阅片时间.

    影像诊断骨龄评估人工智能

    3种不同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疗效及并发症对比研究

    刘三保王亚兵任俊玲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3种不同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接受腔镜手术治疗的24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口组(经口腔前庭入路,n=71)、经腋窝组(经腋窝入路,n=73)和经胸乳组(经胸乳入路,n=96).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围术期指标,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切口美观度和患者满意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腋窝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口组、经胸乳组(均P<0.001);各组切口总长度比较:经口组<经胸乳组<经腋窝组(均P<0.001);经口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经腋窝组、经胸乳组,清扫时间短于经腋窝组、经胸乳组(均P<0.001).术后6h、12h、24h和48 h,经口组、经腋窝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小于经胸乳组(均P<0.001).经口组、经腋窝组的切口美观度、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经胸乳组(均P<0.001).3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结论:3种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疗效相当,术后并发症无差别,但经腋窝入路手术时间最短,经口腔前庭入路清除中央区淋巴结效果更好,用时更短,在保证疗效的同时,美容效果更佳,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

    甲状腺微小癌腔镜手术经口腔前庭入路经腋窝入路经胸乳入路临床疗效预后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朱梦秋易倩琳武加林陈万丽...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416)和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725)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等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患者进行分层(非超重、超重和肥胖),比较2组中各BMI亚组间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机器人组中超重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腹腔镜组[(125.37±50.92)min vs.(135.68±44.55)min],机器人组中3个BMI亚组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腹腔镜组[(60.46±45.20)mL vs.(92.88±105.13)mL、(72.01±62.03)mL vs.(115.02±123.38)mL 及(65.59±37.92)mL vs.(125.16± 96.07)mL],机器人组中超重亚组和肥胖亚组的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腹腔镜组[(2.04±0.83)d vs.(2.19±0.63)d和(1.97±0.54)d vs.(2.19±0.5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中各BMI亚组术中及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仍低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患者的全子宫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在围术期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体质指数围术期

    不同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古鹏举徐飞蒋理石全红...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s stimulate,DBS)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行不同靶点DBS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分别接受了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或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脑深部电刺激术.采用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BFM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分别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精神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8例患者的BFMDRS平均改善率为(77.17±11.63)%,且接受GPI刺激与接受STN刺激患者之间平均运动评分改善率分别是76.49%、77.85%,两个靶点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HAMA量表、HAMD量表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不同靶点的DBS治疗均能有效、安全改善Meige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可作为药物、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无效情况下的替代性方案.

    Meige综合征苍白球内侧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

    宫颈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风险模型构建及验证

    牟大英李艺路祥会黄露...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且行LEEP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EEP术后有无发生宫颈管粘连分为粘连组(n=45)和未粘连组(n=15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影响因素,基于筛选得到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准度进行验证.结果:年龄(OR=1.152,95%CI=1.063~1.249)、创面出血(OR=6.602,95%CI=2.652~16.436)、创口感染(OR=6.288,95%CI=2.357~16.772)、切除深度(OR=3.383,95%CI=1.367~8.373)是宫颈管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验证结果: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为0.904;Hosmer-Lemeshow提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风险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比较,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x2=1.810,P=0.840);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验证前后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33;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校正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04(95%CI=0.858~0.950),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76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SIL行LEEP术后患者宫颈管粘连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预测宫颈管粘连的发生,可为早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宫颈LEEP术宫颈管粘连风险模型构建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儿心室收缩功能

    王婉唐小琴王琦邱夏...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胎儿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发现ICP胎儿心功能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孕妇67例,孕周27~40周,其中ICP孕妇29例(ICP组),正常孕妇38例(对照组).应用胎儿心脏定量分析(fetal heart quantification,Fetal HQ)软件测量胎儿心室收缩功能,包括纵向收缩功能:左、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strain,GLS)、间隔壁应变(sept wall strain,SWS)、侧壁应变(free wall strain,FWS);横向收缩功能:左、右心室24节段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整体收缩功能:左、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etal area change,FAC)、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结果:ICP组纵向收缩功能指标左、右心室GLS、SWS、FW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横向收缩功能指标左、右心室24节段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整体收缩功能指标左、右心室FA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左心室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内高胆汁酸环境下,ICP胎儿心脏左、右心室整体及纵向收缩功能明显受损,横向收缩功能未见明显改变;并且与传统心脏功能评价指标左心室EF相比,FAC可以更加敏感地反映胎儿心脏整体功能的改变.

    射血分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心脏定量分析纵向应变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合并多部位出血1例报道

    唐岩岩王建春张峰
    91-93页

    重庆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案例报道

    邬文燕智深深胡谢飞李丽娟...
    94-96页

    疑似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术后Kounis综合征1例

    付明欢龚海荣王爽张小杰...
    97-100页

    显微根尖手术治疗上颌侧切牙Oehlers Ⅲ型牙内陷1例

    余霜杨德琴邓洋
    101-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