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徐永柱

旬刊

1671-8348

cqyx@cqwsj.gov.cn

023-63604477

400014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30号广璐大厦4楼

重庆医学/Journal Chongqing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公开发行的直辖市级(省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现为月刊,128。目前同国外30种杂志建立了互换刊物关系。《重庆医学》杂志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快、准、精、广地报导医学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新技术、新经验。《重庆医学》助你用知识发明创新,用知识开拓市场,用知识创造财富,用知识改变命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崔小健张嘉懿郭文伟司萍...
    1812-1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RMPP并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39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纤维支气管镜下是否可见PB分为PB组(n=142)和非PB组(n=257),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表现差异,分析儿童RMPP发生PB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PB组比较,PB组低氧血症、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及最高体温更高,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更长,激素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比例更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AST、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D-二聚体水平及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率更高,PLT、淋巴细胞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高体温、NEUT、PCT、1L-6、AST、LDH可作为RMPP发生PB的预测指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高体温>39。8 ℃、NEUT>72。90%、IL-6>26。65 μg/mL、AST>49。50 U/L 及肺不张是 RMPP 发生 PB 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关注RMPP患儿发生PB的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改善RMPP患儿预后。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塑型性支气管炎儿童白细胞介素-6肺不张

    耳揿针联合药物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孙红霞彭杰覃金玉彭莉...
    1818-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耳揿针联合药物与单纯药物对频发室性早搏(FVPB)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该院就诊的FVPB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27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耳揿针联合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选取心耳穴、肾上腺耳穴,两耳交替治疗,3 d后更换揿针;对照组仅予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在相同耳穴处贴与揿针颜色材质相同的胶布。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6 d早搏次数、中医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 d,治疗组早搏次数为733(427,1 637)次,对照组为2 244(1 023,2 808)次;治疗后6 d,治疗组早搏次数为182(116,321)次,对照组为1 025(678,1 127)次。治疗后6 d治疗组早搏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减少了 765。49次(95%CI:-976。41~-554。56,P<0。001)。治疗后1、6 d,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揿针联合药物治疗FVPB相比单纯药物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频发性室性早搏揿针耳穴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闫波姚远钟兴潘天荣...
    1823-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明光市人民医院住院T2DM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连续动态葡萄糖监测,依据TIR水平,TIR≤40%者纳入A组(n=31),TIR>40%~70%者纳入B组(n=41),TIR>70%者纳入C组(n=30),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A组比较,C组年龄、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脉血浆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和甘油三酯(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年龄、SCr、TG、HDL-C、HbA1c和FP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和LVM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是LVMI的保护因素(OR=0。562,95%CI:0。413~0。673,P<0。05),病程和收缩压是危险因素(OR=1。511,95%CI:1。067~2。947;OR=2。325,95%CI:1。086~5。574,P<0。05)。结论 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TIR与LVMI相关,TIR可能是心血管早期事件的影响因素。

    2型糖尿病动态葡萄糖监测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左心室质量指数

    超声引导下双侧椎板后阻滞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心肌保护的影响

    王棣馨曹慧灵孙燕刘少星...
    1828-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椎板后阻滞(RLB)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拟在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双侧RLB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35例。A组无特殊处理;B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经第4胸椎椎板水平行双侧RLB。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切开胸骨时(T2)、CPB前(T3)、CPB停止10 min时(T4)及手术结束后5 min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在静息、咳嗽两种状态下的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拔管后用于补救镇痛的羟考酮用量;于T0CPB开始后30 min(T6)、CPB结束后30 min(T7)、术后24 h(T8)、术后48 h(T9)时采用ELISA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局部麻醉药中毒及穿刺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在T1、T2和T3时MAP及HR明显降低;术后首次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提前;拔管后静息、咳嗽NRS评分明显降低;舒芬太尼、羟考酮用量均减少;T6、T7、T8时MDA、cTnⅠ和CK-MB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局部麻醉药中毒及穿刺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RLB可稳定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提供完善的镇痛,同时减轻应激反应,起到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超声椎板后阻滞瓣膜置换术术后镇痛心肌保护

    定位CT影像组学联合患侧肺剂量学参数对乳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预测价值

    高彩云梅长文宫尚明王丽丽...
    1834-1838,1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放射性肺炎(RP)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接受放疗并定期随访的7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定位CT上勾画患侧肺作为感兴趣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同时提取患侧肺剂量学参数。经过特征筛选后,将患者按7∶3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提取定位CT影像组学特征并联合患侧肺剂量学参数,使用随机梯度下降(SGD)算法建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效能。结果 77例患者中24例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内发生RP,发生率为31。17%。与未发生RP比较,发生RP患者的患侧肺V5、V10、V15、V20、V25、V3。和平均肺剂量(MLD)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36例未发生RP、17例发生RP,测试集中17例未发生RP、7例发生RP。发生RP与未发生RP的训练集、测试集患侧肺剂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特征筛选,最终得到8个最优特征组合。SGD模型在训练集五折交叉验证的平均AUC为0。900,测试集AUC为0。882。结论 定位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患侧肺剂量学参数对乳腺癌放疗后RP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乳腺癌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影像组学预测模型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递增式抗阻运动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应用效果

    陆林林曾海涓韦海红龙诗琳...
    1839-1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递增式抗阻运动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该院心脏康复科住院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采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递增式抗阻运动。比较训练前1 d、训练后30 d时,两组患者30 s手臂屈曲、2 min踏步次数、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训练后30 d,30 s手臂屈曲次数、2 min 踏步次数多于对照组[32。23(12。88,52。33)次 vs。23。46(1。77,44。48)次,(9。62±0。48)次 vs。(9。03±0。35)次],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427。59±20。36)m vs。(394。89±17。95)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高于对照组[(56。32±3。60)%vs。(52。23±3。13)%,(645。00±9。12)pg/mL vs。(637。00±9。16)pg/mL],非常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78。33%vs。21。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递增式抗阻运动能有效改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双上肢屈曲活动能力及双下肢柔韧性、运动能力,改善四肢肌力和心功能。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呼吸循环技术递增式抗阻运动老年人运动耐力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轻度认知障碍全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影响

    李怡郭志伟刘柯岚唐子涵...
    1844-1849,1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33例MCI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18例)、伪刺激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连续10 d的tDCS治疗,阳极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阴极刺激右侧眶额叶皮层。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图像采集,采用GRETNA软件对rs-fMRI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图论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行为学指标与两组间显著差异网络拓扑属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真刺激组、伪刺激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在节点属性(介数中心度、度中心度、节点局部效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真刺激组治疗后的总体认知[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分(25。89±2。16)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1。16±2。77)分]、记忆[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再认(AVLT-N7)评分(4。95±1。81)分]及语言[波士顿命名测试(BNT)评分(19。47±3。13)分]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行为学功能改变与网络拓扑属性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tDCS可以有效调控MCI认知相关脑区节点的局部拓扑属性,改善认知功能。

    轻度认知障碍图论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磁共振成像脑网络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血运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脑保护作用

    雷田田孟利江张山
    1850-1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NE)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脑血运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择期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NE联合GDFT组(G组)和小剂量NE联合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每组20例。G组以每搏量变异度(SVV)为目标导向进行补液,C组依据传统输液方案进行容量治疗,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小剂量NE 0。01~0。03 μg·kg-1·min-1。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后(T1)、大脑中动脉阻断即刻(T2)、血管搭桥灌通即刻(T3)、术毕(T4)时点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入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前(D0)、术后1 d(D1)、术后3 d(D3)、术后7 d(D7)4个时点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两组大脑中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各时点心率(HR)、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乳酸生成率(LacP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G组晶体液入量、胶体液入量、总入量明显减少,平均动脉压(MAP)、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在T4时点明显升高,脑氧摄取率(CERO2)、S100β蛋白、NSE在T4时点明显降低,NIHSS评分在D7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脑血运重建术患者在接受GDFT的同时持续泵注小剂量NE,可减少术中输液总量,稳定血流动力学,优化大脑氧供,保护大脑功能。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去甲肾上腺素脑血运重建术脑代谢血流动力学指标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血液透析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刘一秀邓思妍罗细菊胡化刚...
    1856-1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血液透析(HD)患者步行能力、心肺耐力、透析充分性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HD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年5月28日;纳入的文献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4项研究,1 086例研究对象;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或进行无阻力肢体活动)比较,干预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HD患者步行能力、心肺耐力和部分生活质量维度明显改善;HD过程中干预组患者透析充分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能够提升HD患者身体功能、生活质量和透析充分性,建议结合具体情况,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联合抗阻运动。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血液透析身体功能透析充分性生活质量meta分析

    槐耳颗粒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作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李锴吴传新王娜孙航...
    1864-1869,1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槐耳颗粒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系统评价的文献,运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ISMA)声明、改良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量表和推荐分级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工具进行评估。结果 最终纳入4篇文献,总样本量8 040例。在报告质量的27个条目中完全符合的比例分别为66。67%、62。96%、66。67%和70。37%。AMSTAR2量表显示4篇文献质量均为极低。GRADE系统工具评价显示中等质量证据9个,低等质量证据8个,极低质量证据18个。结论 目前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在报告完整性、方法学质量、结局指标的证据强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以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

    槐耳颗粒原发性肝癌PRISMA声明AMSTAR2量表GRADE工具系统评价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