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徐永柱

旬刊

1671-8348

cqyx@cqwsj.gov.cn

023-63604477

400014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30号广璐大厦4楼

重庆医学/Journal Chongqing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公开发行的直辖市级(省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现为月刊,128。目前同国外30种杂志建立了互换刊物关系。《重庆医学》杂志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快、准、精、广地报导医学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新技术、新经验。《重庆医学》助你用知识发明创新,用知识开拓市场,用知识创造财富,用知识改变命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诊疗的现状与展望

    王政力史源
    641-643,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糖不耐受是指因乳糖酶数量不足或活性低下引起乳糖吸收不良,继而引发一种或多种消化道不适症状。新生儿以发育型及继发型乳糖酶缺乏为主,临床症状多样,容易被漏诊、误诊。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常通过粪便还原糖及pH测定、尿半乳糖测定来辅助诊断,但目前还有许多医院未开展相关检查项目。虽然目前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缺乏专门的指南,但在促进母乳喂养的大背景下,减少特殊奶粉的滥用,合理使用高效、优质的乳糖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我国新生儿乳糖不耐受诊疗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在乳糖不耐受治疗中找到平衡点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乳糖酶

    2023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期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官军胡海燕李俊男
    64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包括甲、乙、丙、丁、戊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更为常见,是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在妊娠情况下,必须考虑妊娠与病毒感染的相互影响,包括病毒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对母体健康的影响及妊娠导致疾病本身进展等,预防母婴传播是减轻全球慢性病毒性肝炎负担的关键。2023年9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表了《妊娠期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指南》,取代了2007年版本,依据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GRADE),该指南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该文对指南的重要推荐更新进行逐一解读,以期为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病毒性肝炎妊娠临床实践指南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3在HPV16阳性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谯坤徐殿琴朱小雨周鑫竹...
    651-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3(CDKN3)在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阳性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检索并下载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平台CDKN3在泛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正常宫颈组织(13份)和宫颈癌组织(306份)CDKN3表达水平;再访问并下载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HPV16阳性宫颈癌GSE39001数据集,比较HPV16阳性宫颈癌组织(43份)与正常宫颈组织(12份)CD-KN3 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2例 HPV16阳性宫颈癌、12例HPV16阳性宫颈癌前病变、10例HPV16阳性慢性宫颈炎患者及7例HPV阴性正常宫颈者组织CDKN3表达情况;选取宫颈癌SiHa(HPV16阳性)、HeLa(HPV18阳性)、HCC94(HPV阴性)细胞株,使用 Western blot检测其CDKN3表达差异。结果 GEPIA平台分析结果显示,CDKN3在泛癌中高表达,且宫颈癌组织CD-KN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GEO数据集分析结果发现,HPV16阳性宫颈癌组织CD-KN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1);免疫组织化学验证发现,HPV16阳性宫颈癌、HPV16阳性宫颈癌前病变、HPV16阳性慢性宫颈炎及 HPV阴性正常宫颈组织CDKN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58。3%、0、0;宫颈癌细胞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SiHa(HPV16阳性)细胞CDKN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eLa(HPV18阳性)和HCC94(HPV阴性)细胞(P<0。05)。结论 CDKN3可能是HPV16阳性宫颈癌中一种潜在的致癌基因,可作为一种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选标志物,并为后续的机制研究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人乳头瘤病毒16型宫颈肿瘤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质类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培养

    Aβ25~35致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脑海马组织炎症因子及BDNF表达分析

    陆雯任锦烨何湘伟唐亮...
    657-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致阿尔茨海默病(AD)样小鼠脑海马炎症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方法 取40只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采用双侧脑室注射Aβ25~35 构建AD样小鼠模型,分为0 d、7 d、14 d、28 d组进行观察,各10只。采用Y迷宫和新物体识别测试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磷酸化tau(p-tau)、CD11b、BDNF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海马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Western blot检测BDN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Aβ25~35 可损伤小鼠记忆和认知功能。与0 d组相比,14 d、28 d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p-Tau、CD11b光密度值和IL-1β、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此外,与0 d组相比,7 d组小鼠海马组织BDN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14 d、28 d组BDN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Aβ25~35 可能通过活化小胶质细胞,增加海马组织TNF-α、IL-1β及p-tau的表达,进而损伤小鼠记忆和认知功能,且海马组织BDNF表达水平在损伤期先增后降。

    阿尔茨海默病海马组织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β-淀粉样蛋白

    生长激素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蒋皓天汪攀廖彬龚胜...
    664-668,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周期及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GH3细胞,通过ELISA检测GH3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H分泌情况。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直肠腺癌LoVo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实验组中加入高浓度重组人GH。两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蜗牛蛋白-1(Snail-1)的表达水平。结果 GH3细胞可分泌大量GH,其培养上清液GH浓度为(1 208±9)ng/mL。GH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生长,GH 200 ng/mL为其最佳干预浓度,用作后续实验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细胞周期从G1 期向S期和G2 转变,G1 期细胞比率下降,S期、G2 期细胞比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侵袭和迁移数量增加(P<0。05),细胞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1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高浓度GH可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诱导细胞周期从G1 期向S期和G2 转变,其机制可能与高浓度GH促进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生长激素结肠癌侵袭迁移

    口服鱼油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伤口愈合影响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张灏徐静童强时梦苒...
    669-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鱼油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伤口愈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共招募该院68例年龄18~80岁的DFU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通过Ex-cel生成随机数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鱼油软胶囊,3 g/d)和对照组(33例,玉米油软胶囊,3 g/d),干预12周。主要指标包括伤口完全愈合和愈合面积≥50%的比例,次要指标包括伤口面积、愈合时间、炎症指标、糖代谢指标和营养相关指标,以及伤口再感染情况。分析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伤口完全愈合和愈合面积≥50%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7、0。039);在伤口完全愈合患者中,试验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试验组伤口缩小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45),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降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降低值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前清蛋白(PA)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措施(OR=6。771,95%CI:1。787~25。652)、HbA1c(OR=4。149,95%CI:1。026~16。770)、溃疡类型(OR=4。319,95%CI:1。026~18。173)是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口服鱼油能促进DFU患者伤口愈合,可能与改善机体慢性炎症水平相关。

    鱼油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愈合慢性炎症

    IHD双段枸橼酸抗凝时非计划下机预测模型的构建

    王欢谢攀高超吴亿...
    67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间歇性血液透析(IHD)双段枸橼酸抗凝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非计划下机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行IHD使用双段枸橼酸抗凝34例患者的118例次治疗纳入研究。根据该例次治疗是否由于体外循环管路凝血而未达到治疗时间,将118例次治疗分为计划下机组(n=111)和非计划下机组(n=7)。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计划下机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计划下机组与非计划下机组血细胞比容(HC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治疗模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T、APTT是非计划下机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A表示HCT水平,B表示APTT水平,预测模型Logit(P)=1。304+0。206×A-0。378×B。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95%CI:0。825~0。995,P<0。001),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82,cut off值为0。113,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2。5%。结论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可对双段法IHD治疗是否发生凝血作出初步判断。

    枸橼酸预测模型凝血间歇性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

    成人脓毒症休克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早期预测及简易评分表构建

    牟青松任香凝陆金帅张静...
    682-689,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院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简易评分系统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247例,其中存活122例,死亡12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脓毒症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最佳截断值,将连续变量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并赋值,创建简易评分表并验证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HR=0。929,95%CI:0。875~0。985,P=0。014)、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评估(qSOFA)评分(HR=1。475,95%CI:1。094~1。989,P=0。011)、乳酸(HR=1。096,95%CI:1。049~1。145,P<0。001)、降钙素原(HR=1。009,95%CI:1。000~1。018,P=0。048)、清蛋白(HR=0。958,95%CI:0。922~0。996,P=0。029)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基于GCS评分、qSOFA评分、乳酸、降钙素原和清蛋白构建的简易评分表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及其95%CI为0。866(0。822~0。910),最佳截断值为2。5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8。7%。结论 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基于早期GCS评分、qSOFA评分、乳酸、降钙素原、清蛋白指标的简易评分表具有较好的院内死亡预测价值。

    脓毒症休克院内死亡影响因素生存分析预后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痛觉过敏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敖利甘建辉喻文立白耀武...
    690-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全身麻醉剖宫产术后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剖宫产的产妇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在胎儿娩出后10 min给予艾司氯胺酮0。2 mg/kg、等量生理盐水缓慢注射。比较两组拔管时间、术后2 h内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吗啡用量;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4 d及术后1个月患者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检测两组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4 d血清Hcy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艾司氯胺酮组首次出现VAS≥4分的时间延长,而从注射吗啡至VAS<4分所需时间缩短(P<0。05);艾司氯胺酮组PACU吗啡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艾司氯胺酮组术后15 min、30 min、45 min、1 h、90 min VAS评分均降低(P<0。05),而术后2 h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1 d和术后4 d 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EP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1 d和术后4 d血清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中注射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能有效缓解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并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艾司氯胺酮痛觉过敏产后抑郁同型半胱氨酸

    抑郁症患者TNF-α和ADP比值的研究

    冯毅菲张培文曹美群
    696-699,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DP)及二者比值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山东省戴庄医院收治的40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抗抑郁口服药物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ELISA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TNF-α和ADP表达水平,并分析TNF-α/ADP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HAMD评分为25。5(21。0,30。0)分,治疗后评分为2。0(1。0,4。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 TNF-α、TNF-α/AD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ADP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TNF-α/ADP水平变化比TNF-α更明显。

    抑郁症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汉密顿抑郁量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