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孙章

月刊

1007-869X

umt1998@vip.163.com

021-51030371; 51030704

200331

上海市真南路500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Journal Urban Mass Transi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首家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作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本刊旨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方针政策,交流学术动态,传播科技信息,提供市场服务。作为中介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的目标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新、更快、更好的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

    蔡涵哲林俊彦王治叶霞飞...
    204-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准确测算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所需规模,需对车站各接驳交通方式下客流的分担率进行研究并预测.[方法]基于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南村万博站、同和站等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进站客流接驳数据的实地调查,在传统MNL(多项Logit)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天气、进出站接驳特征差异的影响,构建基于MNL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模型标定.[结果及结论]模型标定结果表明,仅接驳距离特征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性别、出行目的等与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所研究的调查数据未捕捉到出行者年龄和接驳交通方式选择的相关性;对同和站晚高峰进站客流的晴天和雨天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进行检验,准确率分别达到86.0%和77.2%,说明考虑天气因素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是优于传统模型的.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应用于用地属性相似的目标站点,证实了该模型在实际客流预测中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

    考虑调车作业约束的城市轨道交通回库列车股道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

    张增超徐鹏辛丽平范锐...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改善调车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回库列车股道运用的影响,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检修效率,需在考虑调车作业约束的情况下对城市轨道交通回库列车股道运用进行优化.[方法]将转场列车视为回库列车,按调车入库时间分别编入早、晚回库计划中,以最少调车次数和最小检修走行距离为目标函数,考虑调车作业约束,基于改进灰狼算法开发了一种先对单个独立回库计划(早回库、晚回库)进行规划,再对所有回库计划通盘规划的列车股道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以天津某地铁线路车辆段的回库列车股道运用方案为算例,验证所建立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及结论]通过所提模型求解得到的列车股道运用方案的走行距离比人工方案减小65.7%(其中早回库阶段减小25%,晚回库阶段减小77.7%),且列车调车次数为0.该模型能在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回库列车洗车、检修、次日发车等调车作业约束的基础上实现回库列车股道运用的最优化编排.

    城市轨道交通回库列车股道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调车作业约束

    日本轨道交通更新改造补助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陈炎刘亚琛程晏赵华伟...
    217-22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借鉴日本政府通过补助以推动轨道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更新改造阶段政府有效补助机制的建立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相关案例.[方法]以20世纪60年代日本陆续出台的轨道交通相关补助制度为研究对象,根据日本轨道交通事业的不同经营形式,日本现行的补助制度分为城市铁道、干线铁道、安全防灾及技术开发四类,已构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辅助机制.研究分析了其补助目的、补助对象及补助内容,并对补助的管理机构和补助程序进行介绍.[结果及结论]最后结合国内实际,提出了要建立既有线改造资金补助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及实行动态评估调整的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日本铁道更新改造补助制度

    国外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应用案例分析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启示

    安轲
    22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不均衡性日益明显的背景下,现有运营组织模式难以适应复杂的客流,有必要对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进行探讨,进而实现不同特征客流与运能的灵活匹配.[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以具有代表性的德国时空重联运营模式和日本"翼型列车"运营模式为例,分析了柏林S-Bahn(城市快铁)、慕尼黑S-Bahn及横须贺·总武快速线等线路的运营组织模式和相关技术特点,并对不同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的特征及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创新的合理建议.[结果及结论]在我国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推动与实施的过程中,应分别针对客流时段不均衡性、空间不均衡性及客流时空复杂性显著的线路,采用不同时段不同编组、不同区段不同编组,以及直通运营、交路方案与重联编组组合的运营模式.高效的列车解编技术是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的关键技术之一,应根据线路实际条件采取在线解编或车辆段解编,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服务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重联编组

    《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最新修订版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27页

    既有线改建市域铁路客流量低迷原因及对策

    徐行方王皓月黄洁洪世奇...
    228-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目前由既有线改建而成的市域铁路普遍存在的客流量低迷问题,有必要系统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升运营效益,便利市郊旅客出行.[方法]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3条既有线改建的市域铁路进行调研,特别是对上海金山铁路全年客流量进行多维度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总结客流分布特点.基于定量分析,归纳市域铁路客流构成及时空波动特征;结合线路工作人员长期观察,定性分析客流需求及市域铁路对沿线居民的影响.综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针对3条市域铁路的具体客流现状,重点分析影响市域铁路客流量的因素,并提出提高市域铁路客流量的措施.[结果及结论]我国市域铁路客流量低迷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域客流自身特征因素,线路条件的局限性,列车开行方案的局限性,出行便捷性不足,以及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提高市域铁路客流量的措施包括:完善线网规划与建设,提升线路通过能力,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完善线路间的衔接换乘,坚持公益性票价政策,推进公交引导发展综合改造等.

    市域铁路改建线路客流量低迷

    光热成像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中的应用研究

    张建华
    23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日常运行中缺少对轴箱、齿轮箱、牵引电机等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的监测手段,无法实现关键部件的故障预警和跟踪,难以满足列车精准维修的要求,为适应车辆智能运维技术发展需要,需研究解决列车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预警问题.[方法]结合铁路车辆综合监测技术应用现状,提出在线路轨旁设置基于光热成像技术和声学诊断的综合监测设备,采集列车运行中关键部件的温度和噪声等信息,通过建立故障判定模型,实现对列车关键部件的动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结果及结论]光热成像技术具有探测部位多、探测覆盖范围大、车型适应性强、探测准确、探测结果直观等特点,与声学诊断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列车关键部件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为列车实施精准维修提供技术支撑.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光热成像故障诊断

    EPB/TBM双模盾构机硬岩掘进卡机脱困技术

    段岳强
    237-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EPB(土压平衡盾构机)/TBM(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双模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刀具磨损过于严重,掘进参数设置不当等问题,易引起卡机等事故,进而严重影响施工工期,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需对EPB/TBM双模盾构机硬岩掘进卡机脱困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依托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三工区大梅沙站—小梅沙站区间隧道工程,基于EPB/TBM双模盾构机在全断面微风化硬岩掘进过程中的卡机事故全过程,系统地阐述了EPB/TBM双模盾构机的卡机脱困流程,并对卡机至脱困过程的掘进参数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盾构机卡机事故原因,并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及建议.[结果及结论]盾构机卡机主要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其中刀盘及刀具的异常磨损是核心原因之一.通过及时排查相关掘进参数的异常变化,如盾构掘进速度骤降,刀盘扭矩骤降,总顶推力显著提升,可提前预警甚至避免卡机现象的发生.排查时结合对刀盘和土仓内渣土堆积情况的综合判定,能够显著减少卡机现象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加剧.通过盾构机卡机位置确定、切口环岩体破除、顶撑工装焊接、盾构机试推进、第一部分盾体切割及岩体破除、第二部分盾体切割及岩体破除、切割盾体原位焊接及盾构机恢复掘进等工序可实现成功脱困.

    地铁EPB/TBM双模盾构机卡机脱困技术硬岩

    大直径盾构切穿地下连续墙对既有地铁车站变形影响的仿真分析

    袁啸李章林何国军张孟喜...
    24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切削穿越既有地下结构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对盾构穿越引起的结构及地层变形进行研究.[方法]依托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切穿既有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实际工程,建立隧道-车站-地层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隧道切穿车站地下连续墙与桩基时地面的沉降与车站结构的变形.[结果及结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车站桩基对沉降控制作用明显,盾构掘进切除桩下部后,切口上方地表产生较大沉降;切穿地下连续墙后,墙体形成以被切处为中心的沉降槽,产生不均匀沉降;盾构切穿车站地下连续墙引起运营地铁线两股钢轨的差异沉降,但在安全控制指标范围内.该仿真预测性分析结果可为该工程后期施工与监测,也为同类盾构隧道切穿既有地下工程的施工优化提供参考.

    盾构掘进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切削穿越

    悬挂式单轨交通钢桥墩制造工艺研究

    尹桂芳龚文强陈小山孔海勇...
    249-252,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钢桥墩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造精度直接决定了轨道梁的架设安装,从而影响列车平稳运行,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方法]以武汉光谷生态大走廊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专线一期工程项目为依托,针对悬挂式单轨交通钢桥墩T形结构特性,结合钢桥墩制造精度设计要求进行工艺研究;分析了单轨钢桥墩制造过程中的难点,并对其钢盖梁制造方案进行比选;系统阐述了悬挂式单轨钢桥墩的制造工艺及精度控制方法.[结果及结论]通过钢桥墩实际生产制造与现场轨道梁架设安装,能够有效控制钢盖梁耳板间距(0~2 mm)以及悬臂中心距立柱中心线距离(-2~2 mm);钢桥墩总拼成形后,其左盖梁销轴定位点到钢立柱底部中心点的连线与右盖梁销轴定位点到钢立柱底部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距离误差≤3mm,耳板中心与立柱中心标高误差≤2mm,满足钢桥墩总拼制作要求,实现了对钢桥墩制造精度的控制.

    悬挂式单轨交通钢桥墩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