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张燕华

双月刊

1002-1264

022-23051701 23051721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17号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城市为对象,开展我国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领域的学术论文;报道国内外环境科学和城市生态最新研究成果及有关的科技动态,以促进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目的为保护与改善城市环境服务,本刊编委是由全国50多位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组成。创刊以来一直以高质量、高水平、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的办刊特色,深受广大读者、作者的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郑州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研究

    张茜李国栋吴东星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60-2010年郑州市城区站、郊区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和郑州市统计年鉴数据资料,集成Morlet小波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郑州市近50a城郊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城市发展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对比,并计算城市效应对郑州城市气温变化的贡献.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郑州市综合城市发展指数,与城市热岛强度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1)近50a郑州市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且振荡周期变化特征复杂,城区站和郊区站气温倾向率分别达到0.26C/10a和0.18℃/10a;2)热岛强度阶段性变化明显,在90年代前呈现相对平缓波动,90年代后上升程度日益显著,热岛强度以0.085℃/10a的速度增加;3)郑州地区由于城市化引起的增温对城市气温增加的贡献率为36.4%;4)各城市化指标关联度较高基本达到0.7,城市发展指标与城市热岛强度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部分气象因子的关联度也呈现较高水平.通过建立综合城市发展指数与城市气候数据之间的关联模型,发现以三次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库兹涅茨现象的存在.

    Morlet小波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化进程郑州市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

    何昌华张嫦李天国段正洋...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以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三峡库区乃至整个西南山区在中国生态以及经济建设方面备受关注,因此本文选取重庆市石柱县作为研究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土地利用动态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市场法估算研究区2009年及2014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动态变化,以期纳入生态考核政策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主要的转化方式为农田→建设用地,森林→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农田:三峡库区蓄水对长江支流沿岸的森林影响较大;各地类动态度依次排序为建设用地>荒漠>水域>农田>森林>草地,整体变化趋势指数为0.49,处于准平衡状态.生态服务价值在2009-2014年间增加了50.60亿元,2014年达到123.27亿元.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西南山区三峡库区

    不同氮素形态包膜肥对城市绿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施卫省李杨刘海明彭争...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硝态氮、铵态氮包膜肥为材料,设置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包膜肥对城市绿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园林植物生长季节的变化,不同氮素形态肥的施用,城市绿带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硝态氮+铵态氮混合包膜肥比普通肥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12.2%、28.6%,土壤脲酶活性降低4.9%:硝态氮包膜肥比铵态氮包膜肥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11.8%、5.3%、6.9%.硝态氮包膜肥有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包膜肥氮素形态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

    城市污泥用于海边沙地改造尝试

    张英武陈楷翰杨常杰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水处理厂污泥加入一定量A型污泥改性剂,使污泥中微生物荚膜的蛋白质产生架桥交联,形成具有保水能力的改性污泥.在泉州惠安崇武国有防护林场海边风口沙地利用污泥做沙地的改造实验.在改造后沙地上种植的甘薯(lpomoea batatas Lain.)和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Haw.)等一年多来都生长良好.实验表明,改性后污泥中的重金属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不会明显迁移到沙层中,甘薯叶和甘薯的重金属含量没超过卫生限量.把城市污泥用于沙地改造,以废治废,有望成为污泥资源化和沙地治理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

    城市污泥沙地改造甘薯仙人掌

    城市污泥与锯末复配基质对三叶草种苗的影响

    王乐李华峰李欣兰盾...
    20-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厌氧消化处理的城市污泥在园林利用方面的可行性,测定了厌氧消化处理的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盆栽实验研究城市污泥与锯末不同配比作为绿化基质对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L.)种子萌发和种苗生长的影响.经过测定,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国家园林绿化标准.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复配基质中污泥含量为30%~50%时,其理化性质适宜植物的栽培.复配基质中污泥含量为40%的时,三叶草种子的萌发和种苗生长最佳,发芽势、发芽率、苗高、根长、干重、鲜重分别比普通营养土提高了3.0%、2.0%、4.4%、2.6%、2.7%、4.0%.

    厌氧消化污泥锯末三叶草种苗生长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标准测定方法适用性分析

    王乃丽顾英楠孙颖刘宇枢...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氯离子浓度的水样为研究对象,选用重铬酸盐法、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氯气校正法、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4种不同分析方法同时进行测试,从精密度、准确度方面进行比对分析,以期得到不同水质最为合适的分析方法,确保检测结果能真实反映水体所受污染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氯低COD样品,在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用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可以得到稳定可靠的结果,其余3种标准方法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加出现方法不适用或偏离标准值的现象;对于高氯高COD样品,除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不适用外,其余3种方法在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均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相对而言,氯气校正法所受影响相对小些;在实际应用中,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准确度最高,氯气校正法尚可满足要求,重铬酸盐法和分光光度法受氯离子浓度和COD值匹配性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高氯低COD样品首选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其次选用氯气校正法,但由于目前我国水污染排放标准中允许排放浓度均以重铬酸盐法的测定结果为依据,所以建议国家尽快组织制订用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工业废水COD的排放标准:实验结果表明:高氯高COD样品,采用重铬酸盐法较为适宜.

    氯离子化学需氧量检测方法高氯离子样品

    山东昌乐郝家沟火山遗址环境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李兴玲王洪涛
    28-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昌乐郝家沟火山地质遗址现状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在保护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火山地质遗址及山体破败、山体植被规划不合理、游览道路不完善、周边村庄经济发展滞后4个方面.提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设计理念,将遗迹保护与山体环境生态修复相结合,对火山地质柱状节理及周边山体环境保护、火山科普教育宣传、可参与性景观规划、山体农林业的发展4个方面提出可行性保护意见,以期促进整个火山地质遗址区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社会、环境与经济价值.

    火山地质遗址山体生态环境现状保护对策

    基于流域单元的水质安全评价及综合管理研究——以即墨市为例

    王晋王琳康慧敏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即墨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ArcGIS中的Arc Hydro水文数据模型提取DEM遥感数据,完成流域划分;然后把同一流域内各监测点的值进行加和平均计算,得到该流域的水质安全影响因子值;然后分别对各流域进行水质评价、水质健康风险评价及水质污染风险评价:再采用AHP模型,将无量纲处理后水质类别、水质健康风险及水质污染风险的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流域的水安全度;最后,结合水质安全的评价分析结果,提出流域水环境针对性及综合性管理措施.从对即墨市7个流域2011-2014年的水质安全评价结果上可以看出,周疃河流域、流浩河流域较好,稳定为Ⅲ级:五沽河流域、龙泉河流域与墨水河流域相对较差,持续为Ⅳ级;大沽河流域在2011-2012年为Ⅳ级,2013-2014年为Ⅲ级,水质安全状态趋于好转且稳定;桃源河流域在2011-2012年为Ⅲ级,2013-2014年为V级,水质安全状态波动较大且变恶趋势未得到控制.

    流域单元水质安全评价ArcGISAHP模型,流域综合管理

    欧盟水框架指令对我国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启示

    马丽娜于丹李慧刘红磊...
    37-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盟水框架指令》(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简称EU WFD)自2000年启动以来,欧盟各国在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对于我国当前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综述了文献研究的EU WFD特点与关键原则,对我国近年来的水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案例与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我国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应向EU WFD学习的关键要点,希望能给我国相关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欧盟水框架指令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天津滨海新区典型河网区非汛期水流循环研究

    王迟张晓惠袁雪竹陈红...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滨海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资源量不足的问题,结合滨海新区典型河网区河网分布特点提出了非汛期7种水流循环方案.基于丹麦MIKE 11平台水动力模块(HD)、对流扩散模块(AD),构建了流域水动力水质一维耦合模型,分别对7种水流循环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闸、泵调度下研究区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改善的效果.根据模拟结果,以提高河道水生态质量为评价标准,得出方案4为研究区最佳水流循环方案,方案4在整个模拟期河道最高水位为2.1 m,低于河堤高度,排水泵站(孟港排河泵站)出水COD、NH3-N分别为18.04 mg/L、0.15 mg/L,滨海新区典型河网区河流断面COD、NH3-N平均为16.63 mg/L、0.49 mg/L,劣V类断面比例分别为14.22%、5.9%,滞水长度为10 225.25 m.在模型建模过程中,对水动力、水质参数的本地化求算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MIKE11非汛期水动力模拟水质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