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科学与工程
交通科学与工程

张建仁

季刊

1674-599X

csjyxb@163.com

0731-85258183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1办公楼804房

交通科学与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Transpor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刊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反映本学科的科技先进水平及发展动态的论文。先后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应用文摘》、《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AT)等国内外数字权威文摘杂志及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对花岗岩残积土渗透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张永杰唐银港欧阳健罗志敏...
    1-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花岗岩残积土填筑的路基具有水稳性差、渗透系数大、易受降雨冲刷等特点.为探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花岗岩残积土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测定MICP固化前后重塑花岗岩残积土试样的渗透系数,并对固化前后的试样进行碳酸钙质量分数测定、核磁共振扫描、电镜扫描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1)MICP技术能使花岗岩残积土试样的渗透系数降低两个数量级,且在试验范围内,将各因素按照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胶结液浓度、固化次数、灌注液量.同时,最佳固化条件为灌注液量40 mL、胶结液浓度1.0 mol/L、固化16次.2)固化产生的沉淀填充在花岗岩残积土孔隙中,致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变差,孔隙率下降.总体上,越靠近注入端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越大,固化效果越好.3)簇状的方解石碳酸钙有效胶结了原本松散的土颗粒,堵塞了土颗粒孔隙间的渗流通道,降低了试样的渗透系数.

    花岗岩残积土渗透系数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核磁共振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

    花岗岩洞渣在抗渗混凝土中的应用性能研究

    田建国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隧道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洞渣进行固废利用,以无岳高速WYTJ-07标段隧道施工项目为依托,用其产生的变质花岗岩配制机制碎石、机制砂;开展花岗岩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揭示花岗岩洞渣对抗渗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C30P10花岗岩抗渗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析花岗岩洞渣的力学性能及岩石成分,判定该隧道花岗岩洞渣能满足要求,可以用来配制抗渗混凝土;根据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坍落度、28 d抗压强度、抗渗等级,发现降低水胶比以及增大外加剂掺量能有效提高花岗岩抗渗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当水灰比为0.43、外加剂掺量为1.1%时,C30P10花岗岩抗渗混凝土的性能满足要求,且最为经济.

    混凝土变质花岗岩配合比优化渗透性抗压强度

    悬臂拼装施工的预制节段箱梁桥预应力参数优化

    沙国华杨政郭晨王亚辉...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预制节段箱梁桥预应力相关参数对悬臂拼装阶段和合龙阶段箱梁横截面应力及施工期线形的影响,选取某工程一联三跨预制节段箱梁桥,针对悬臂拼装阶段和合龙阶段不同预应力参数取值对桥梁受力状态及变形特征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节段箱梁桥顶板钢束最优张拉控制应力为预应力钢束抗拉强度标准值的0.70~0.75倍,与此同时应控制预应力钢束截面积不低于0.000 98 m2(7⌀15.2 mm).顶板单侧钢束组预应力合力作用线与顶板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即顶板预应力合力偏心距宜取箱梁宽度的0.22~0.26倍.合龙阶段采用先张拉底板、腹板通长钢束,再张拉中、边跨局部钢束的方式可使桥梁在不同张拉阶段之间的线形及横截面应力变化更加平缓,有利于施工期间结构的安全控制.

    预制节段箱梁悬臂拼装法预应力合力偏心距张拉控制应力张拉顺序

    三轴加载条件下路基软土微观结构演化研究

    梁志鑫孙红牛富俊唐雪明...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从宏、微观角度研究受力全过程中土的微观结构演化及损伤机制,对武汉地区路基软土开展了一系列K0(静止土压力系数)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和压汞试验.基于分维理论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微观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地区路基软土的孔隙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并据此确定微孔隙、小孔隙、中孔隙和大孔隙的孔径分界点分别为0.03、0.50和7.00 μm.其中孔径为0.50~7.00 μm的孔隙整体上具有更强的自相似性,将其定义为特征区间,该区间的表面分形维数随着应变的增加而减小.软土损伤在微观上表现为团聚体解体,并伴随着孔径分布与孔隙形态的演变,孔隙面积比与孔隙形状系数随着应变的增加分别非线性增大和非线性减小.微观结构演化全过程可分为结构微调、损伤发展和结构破坏3个阶段.提出的微观结构因子能够有效揭示软土宏观力学性质的变化.

    路基软土微观结构损伤机制三轴试验压汞实验分形维数演化特征

    隧道衬砌结构不规则空洞正演模拟与时频分析

    文梦芝凌同华张亮姚旭炜...
    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识别隧道衬砌结构各种形状的空洞,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正演模拟,分别分析空洞形状、充填介质和埋深对探地雷达电磁反射波成像效果和时频特征的影响,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空洞反射波的响应特征均表现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随着空洞上部边界由直线逐渐过渡至圆弧形或尖角形,正演模拟图中反射波的次数减少,反射信号减弱,且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图中的能量值也越来越小.空洞埋深越浅,空洞充填介质的介电常数越大,则所得模拟图像的信号越强.该研究成果可为隧道衬砌结构内空洞周围的病害发育预测和判断提供参考.

    探地雷达衬砌结构不规则空洞GPRMax正演模拟时频分析

    叠合梁斜拉桥合龙段湿接缝应力优化分析

    王达刘玉雄谭本坤王谐...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跨径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在中跨合龙段钢梁合龙后,为保证其在桥面板湿接缝浇筑过程中各构件的受力能满足规范要求,且能达到理想成桥状态,以盐坪坝长江大桥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考虑到该桥的结构受力与施工特点,对桥梁合龙过程中桥面板湿接缝浇筑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针对该桥的最后一个标准段与合龙段,对比了4种不同施工方案的优劣性,这些方案主要围绕湿接缝浇筑等强、桥面吊机的拆除及预应力穿束这3个关键施工工序展开.同时探究了桥面吊机站位对中跨合龙段及其邻近节段桥面板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桥面吊机影响区域湿接缝与合龙段湿接缝一同浇筑的施工方案所产生的桥面板拉应力最小;在合龙段湿接缝单独浇筑完成后,按照先张拉预应力后拆除吊机的施工顺序可降低桥面板开裂的风险;通过合理布置桥面吊机的站位,可使原本超限的桥面板湿接缝拉应力降低至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叠合梁斜拉桥有限元分析合龙段施工湿接缝浇筑桥面吊机

    钢箱拱桥斜拉扣挂施工法拆索工序研究

    冯浩轩裴必达李传习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斜拉扣挂体系钢箱拱桥拱肋合龙后需进行拆索工作,拆索时桥梁各构件均会产生应力变化从而影响结构安全性.为探究钢箱拱桥合理的拆索顺序及拆索时可能出现的极限不对称状态,以车田江大桥为实际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四种拆索方案对拱肋应力及位移的影响.发现当从拱顶向拱脚依次拆索时,扣索索力的增幅最小;相反,若从拱脚向拱顶依次拆索,则会导致拱肋的竖向位移和应力极值达到最大.因此,从拱顶向拱脚依次拆索的方案最符合实际施工需求.采用Midas/Civil软件对几种极限不对称拆索状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扣索、背索的拆除应尽量同步进行,以确保结构稳定.同时,两岸的拆索进度差异以及左右两幅的拆索进度差异都应控制在1束索以内,以减小对桥梁结构的不利影响.

    斜拉扣挂工艺钢箱提篮拱桥扣索背索拆除顺序不对称拆索有限元模型

    基于三轴试验的水泥土抗剪强度参数分析

    戴玉明贺佐跃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文献中关于水泥土三轴抗剪强度参数的研究总体上较少,而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水泥土边坡稳定分析至关重要这一问题,采用室内三轴剪切试验,对胶凝材料的总掺量、龄期、围压和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及其对三轴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黏聚力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且二者之间大致为线性关系;总掺量越大,相同龄期下的黏聚力也越大.内摩擦角总体上随着龄期的增大而减小,且龄期越小,内摩擦角减小得越快;总体上总掺量越大,相同龄期下的内摩擦角越小.黏聚力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内摩擦角与粉煤灰掺量之间无明显的关系.黏聚力增量、内摩擦角增量与龄期之间均无明显的关系.当总掺量较小时,黏聚力增量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总掺量较大时,黏聚力增量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该研究成果可为珠三角软土区水泥土的设计与施工提供试验依据.

    三轴试验黏聚力内摩擦角龄期粉煤灰掺量

    衬砌结构异形富水微裂缝模型试验与量化识别

    娄玉鹏凌同华何文超潘雪纯...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准确识别隧道衬砌结构中异形富水微裂缝的方法,用探地雷达和F-K偏移法针对4种异形富水微裂缝模型进行检测试验及对雷达检测的特征信号进行偏移归位,再用波形分析法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对裂缝模型的位置和形态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异形富水微裂缝模型的雷达响应图像很难被直接识别,通过F-K偏移归位处理后,可识别裂缝模型的形态.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比波形分析法能更精确地实现异形富水微裂缝模型的量化识别;微裂缝模型的二维轮廓重构图能够较好地拟合实体模型的形状.该结果可为隧道衬砌结构异形富水微裂缝的识别提供借鉴.

    探地雷达盾构隧道异形富水微裂缝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定位识别

    地下管廊深基坑回填土层沉降特征研究

    李奉庭罗涛孙占勇武科...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回填后路面的沉降规律,依托雄安新区某管廊工程,运用现场回填土层沉降变形物联网智能监测与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建立了综合管廊基坑回填施工过程的力学计算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路面沉降与管廊结构的应力、应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回填土体的累积沉降量及各土层间的沉降差随着回填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2)在阶梯法回填施工中,施工回填段数越多,路面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程度越小,管廊结构变形越大.3)施工后的路面沉降量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相关模拟方法与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综合管廊回填工程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地下管廊回填土沉降变形现场监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