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滏阳河主河道邯郸段的古桥(闸)建筑研究

    杨彩虹杨佳楠陈晓卫武宇清...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滏阳河主河道邯郸段的古桥(闸)建筑遗产是重要的水利与建筑文化遗产,与古桥(闸)相关的建筑特征、装饰艺术等均是古桥(闸)遗产文化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促进古桥(闸)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古桥(闸)建筑遗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滏阳河主河道邯郸段的古桥(闸)进行实地踏勘和走访调研,发现古桥(闸)的建筑形式、使用方式不尽相同,以此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厘清了滏阳河主河道邯郸段古桥(闸)的分布,归纳概括了古桥的建筑特征、装饰构件特征,并且从闸桥与涵洞角度概括出古桥(闸)的特征.文章提出,为了更好地对古桥(闸)建筑遗产进行持续有效的保护,要从建立古桥(闸)档案信息资料库、综合开发古桥(闸)资源、加强古桥(闸)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努力.

    滏阳河主河道古桥古闸特征保护

    基于集体记忆的土楼遗产活化研究——以龙岩市永定区南江村"经训楼"改造设计为例

    戴建王绍森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土楼文化遗产面临着如何保护与活化的困境,其空间格局、文化特质及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了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龙岩市永定区南江村经训楼改造为例,将重塑村民集体记忆为出发点,提出了"延续集体记忆、空间多元复合"的运营策略,来保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采取了"界面重塑—功能补足—记忆再现"的设计思路来改造活化经训楼,为土楼遗产的更新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集体记忆土楼遗产活化建筑营造经训楼

    芝加哥学派对民国时期广州建筑的影响试论——以南方大厦与中山纪念堂为例

    施黎玥颜玮辰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芝加哥学派创新的建筑结构与外立面风格在19—20世纪建筑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美国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以及广州南方大厦、中山纪念堂建筑风格中的芝加哥学派特点的分析,尝试探究芝加哥学派在民国时期广州建筑的实践与嬗变.

    芝加哥学派南方大厦中山纪念堂吕彦直威廉·勒巴隆·詹尼

    琅勃拉邦麦寺建筑研究

    樊帅白旭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是老挝的古城和佛教中心,1995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城市,本文以老挝琅勃拉邦的麦寺(Vat May Souvannapoumaram)建筑为研究对象,借助实地调研、访谈、测绘、建模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深入研究了麦寺庙文化、功能、形式、空间、保护与修缮、技术等.发现麦寺遵循典型的规模宏大、四重檐浮雕装饰华丽的琅勃拉邦形制,规划完整,内部装饰传承文脉描绘及其生动生活场景,除主殿外,其他建筑大部分是重修的.周边的廊灰空间对寺庙有很好的遮阳作用,优美四重檐屋顶缝隙构造形成有效的通风隔热层,使寺庙主空间舒适宜人.

    麦寺文化修缮廊灰空间重檐屋顶缝隙通风隔热

    基于触媒理论下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广东麻涌镇新基村为例

    莫昌龙彭建东杨红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名村的组成部分,具有历史、艺术、文化等多重价值,伴随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乡村文化遗产面临投资不足、村民无序改造、社区衰败等一系列问题.乡村文化遗产需要一个新的激活点,即触媒体,它是一种与反应物相关、通常以小剂量使用的物质,具有改变或加快乡村文化遗产发展速度的作用,带动乡村发展.文章通过总结当前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困境、方法,针对建筑、公共空间、历史元素触媒元素展开挖掘、塑造,并引导后续连锁反应,结合麻涌镇新基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践,为解决新基村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困境,提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基本策略.

    乡村文化遗产触媒理论遗产保护新基村

    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转型与城市建设演变的关系

    陈翔王量量王珺
    115-11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与建筑的建设是国家社会及政治思想在空间上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古代社会思想变革的两大转型期,都城建设是否也受到了思想的影响而出现了改变?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史的变革与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的主要思想,并选取转型期及其转折重要节点的典型城市建设,分别从社会背景、社会思想、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其中的联系并总结其特点.

    中国古代社会思想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转型春秋战国魏晋时期

    西安地区老旧小区室外环境绿色改造策略研究

    吴旭春刘启波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着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大量的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而随着人们绿色生态意识的提高和对更美好环境品质的追求,老旧小区改造不应该仅停留在基础设施和建筑单体层面,还应该考虑小区室外环境的绿色设计.本文通过对西安某老旧小区的实地调研和实测数据分析,发现该小区在室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结合现有的小区室外环境绿色设计和改造方法,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为之后该地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方法借鉴.

    老旧小区室外环境绿色设计改造策略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外墙保温优化设计

    杨肖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结合夏热冬冷地区的特点,以代表性城市武汉为例,根据其既有办公建筑的实际情况,分析外墙保温优化方案,从外墙保温材料、厚度确定了最佳方案,并分析了该方案的生命周期总费用、净现值.同时总结了影响外墙保温设计方案的主要因素,为现实运用提供客观依据.

    夏热冬冷办公建筑外墙保温优化设计

    老旧社区老年人邻里关系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市三种典型老旧社区为例

    黄超涵郭晓华朱桂才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促进老年人邻里交往,建立有缘社会的视角下,基于统计学、卡方检验及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对武汉市3种典型老旧社区中老年人邻里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探索老旧社区中老年人邻里关系满意度与社区居住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分房类型的老旧社区中老年人邻里关系来源于青壮年时期业缘关系的延续,商品房类老旧社区中老年人交往依赖于户外活动空间;居住时长、邻里交往程度及场地尺度等与老年人邻里关系满意度呈正相关性.影响邻里关系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邻里交往>户外环境>个人情况>居住氛围.在对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应对活动空间进行合理划分、丰富健身器材设施、把握老旧社区内休憩空间尺度.

    老旧社区户外环境邻里关系适老化改造武汉

    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以中铁三局中心医院改造为例

    游棋伟薛震东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养老资源的稀缺和不均衡等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高龄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意味着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加剧."医养结合"理念的提出,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旨在探索现行条件下新型并具备可操作性的养老模式,对养老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以太原市小店区中铁三局中心医院为例,进行医养结合改造,探索老企业医院转型升级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一种合理结合,并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借鉴意义,能够推广至全市乃至全省,为盘活医疗冗余资源,缓解养老压力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医养结合老龄化适老化空间设计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