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功能复合下"徽州传统村落水街空间活力提升策略——以祁门县历溪村为例

    贾尚宏周琪钟杰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我国进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的加速期,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城乡文化交融活跃、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许多传统村落出现功能空间失衡、生态空间破碎等问题[1].水街空间作为传统村落中具有公共性、开放性、混合性的特殊区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其功能也发生了改变.该文重点选取徽州传统村落中6个各具特点的水街空间,运用SD法定量分析使用者对环境的认知及水街空间活力的强相关因子,并具体以历溪村为例,分析其水街空间现状及功能转化,结合水街空间存在问题及相关因子分析提出"规划先导、界面协调、改建并举"的策略,以激发历溪水街空间活力.

    水街空间功能复合活力提升语义分析法历溪村

    基于生态保护的山区乡村聚落发展评价研究——以福建省永泰县为例

    李霞林婧颖吴元晶林丽丽...
    10-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永泰县为例,选取坡度、土壤类型、多年平均降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生态环境评价因子,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选取乡镇总人口、耕地面积、农民人均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道路通达性作为乡村聚落发展评价因子,构建山区乡村聚落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通过空间叠加分析法得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永泰县乡村聚落发展评价.结果表明:永泰生态环境属微度脆弱—中度脆弱等级(EVI≤0.6);永泰县乡村聚落综合发展空间分布呈中部高,四周低;基于生态保护的乡村聚落发展评价分为积极发展、转型发展、退出利用和限制发展4种类型,面积分别为356.73 hm2、683.46 hm2、1162.94 hm2、37.87 hm2,分别占总面积的15.92 %、30.50 %、51.89 %、1.69 %.

    生态脆弱性乡村聚落聚落发展评价

    滇西北澜沧江流域藏族村落聚落空间形态初探

    靳秋琪程海帆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形态研究可以对村落的山水环境、民俗习惯、营造理念等方面进行归纳,这是保护村落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滇西北地区澜沧江流域5个藏族聚落为例,从村落的宏观平面形态到微观建筑分布进行描述总结,将村落的空间形态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归纳空间形态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提出村落格局保护及发展建设策略.村落空间的分类与规划建设有助于发掘空间结构演化的地域性因素,进而为村落空间格局、文化风俗等的保护提供参考.

    澜沧江流域平面形态空间结构

    基于韧性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发展途径探索——以石头村为例

    刘雪莹方昊呈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乡村振兴、特色旅游等概念不断更新,发展特色小镇的步伐不断加快,古村落因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而突出.近年来,古村落的旅游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让古村落走适宜自身的旅游发展道路亟待探索.本文基于韧性视角,并以石头村为例,使用问卷调查,以SD法为手段构建出古村落韧性发展的内容以及扰动因子,对古村落旅游发展面对外界扰动情况下如何重构出适宜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寻求古村落旅游发展途径.

    韧性旅游SD法物质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

    从乡村旅游视角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村为例

    于辉季帅李尧
    24-2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传统村落目前存在过度开发、保护力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老牛湾村的研究,探寻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找出目前村落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与保护策略,提出既适应当代乡村旅游的趋势,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传统村落的策略.

    乡村旅游传统村落保护策略老牛湾村

    山西山区特色建筑的营造方式研究

    赵健彬郭菲菲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区峰峦叠嶂、连绵起伏,是旅游胜地,而为旅游服务的建筑,应以什么风格融入大山的环境中,正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本文通过对山地传统建筑的考察,梳理出山区独特建筑的风格,并对全国山区的部分建筑案例加以借鉴,设计出具有山区特色的建筑街区,以佐证建筑的地缘、人缘和情缘.

    山区峰峦叠嶂建筑风格融合

    城市健康步道声景优化研究——以厦门山海健康步道狐尾山段为例

    陈杰王波李立新邱鲤鲤...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山海健康步道狐尾山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测量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应用声景漫步法,对健康步道的声景组成、景观节点进行研究分析及现场测试,并对步道声环境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最终对厦门山海健康步道狐尾山段的声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山海健康步道声环境声景漫步声景设计

    生态位视角下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

    阙权鸿文超祥朱查松
    38-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成为深圳等港口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和竞争中,深圳与香港、广州等两个中心城市的关系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态位理论,以深圳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模型的测算方法,通过港口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3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分析了深圳、香港、广州等3个城市在湾区竞争中获取资源的能力及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对深圳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扩充自身生态位、与广州错位发展,以及与香港协同进化等具体策略,以期为其他相似案例提供参考.

    生态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失落公共空间的识别研究

    白聪霞陈晓键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正经历着由追求速度与效率到品质与公平的转型阶段,人们对社会生活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更多是追求一种良好的生活品质与环境质量.公共空间是高品质环境的重要载体与体现,良好的公共空间更是一个宜居城市的重要感知空间,但是当前出现了一种公共空间失落的现象,表现为公共空间长期闲置与人气不足、特色缺失、文化内涵不足,公共空间虽尺度宏大,但缺乏人文关怀、各自孤立、缺乏联系,重展示功能,轻使用功能,空间的失落与空间缺乏并存.本文主要阐述了这类失落空间的现状、特征与类型及失落的原因,最后通过4个维度构建了24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并通过对各类定量指标进行分析,对失落公共空间进行判断和识别,希望能够对这种失落倾向进行有效的干预,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失落识别公共生活

    现代城市中的场所与人文精神传承——以南阳市宛城区民主街为例

    王宇刘富余张陶成
    46-4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烙印,无论是历史文化、地理条件,还是人文情怀,都有自己不一样的魅力.正因为这许许多多的不同,才造就了不同城市的地域性.当徜徉于古城老街时,我们会发现建筑是历史留下的印记.而城市老街作为承载集体记忆的容器,反映着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价值.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旧城大拆大建式的更新方式使得城市传统空间结构和肌理逐渐遭到破坏,导致记忆断层、归属感缺失,场所与人的联系逐渐减弱,人文情感与场所记忆难以建构与重生.针对这样的现象,文章以街区空间与日常生活为出发点,研究当前城市发展阶段下老街空间与民众日常在人文精神传承中的联系,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城市传统街区的保护策略提供借鉴.

    传统老街日常生活集体记忆场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