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城市意象认知的城市风貌研究——以西盟佤族自治县为例

    雷莎苏振宇
    7-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千城一面、地域特色缺失的突出问题,本文以西盟佤族自治县为例,引入城市意象认知的方法,进行了城市风貌感知评价的调查研究.利用问卷、访谈、认知地图等方法,以对西盟县城市意象五要素的感知为内容,分析西盟县城市风貌感知的可读性、可达性、识别性和系统性.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依据感知特性,提出西盟城市风貌的优化建议.

    城市风貌城市意象认知地图西盟佤族自治县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设计)模式研究

    宋拥军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创意产业园区的合理布局,能够有效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广东珠三角地区自身而言,合理进行创意产业布局可有效促进本地区的科技服务与商业服务的发展.一系列科学的规划方法和设计理念可以提升园区内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声誉,同时也可以本地区为中心,形成较强的辐射作用,最终对本地区与沿线国家的产业资源进行有力整合,建成亚太地区最具实力的产业园区.

    生态模式文化创意人文情怀交流融合集群效益

    基于特大洪灾情景的长江流域沿线城镇水安全韧性空间构建——以长沙市为例

    付晓航杨帆罗文丽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镇化快速建设过程中,长江流域地形地貌,水域的水质,以及江河的产、汇流条件等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流域沿线城镇特大洪灾频发.水安全韧性空间的构建是强化防灾减灾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互动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大型洪灾情景,通过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与评价指标,对长沙市洪涝灾害、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单一安全格局,以及综合水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空间解析.此外,针对研究结果,对长沙市的水安全韧性空间提出了修复与整合策略,为长江流域沿线城镇防涝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特大洪灾长江流域沿线城镇水安全韧性空间水安全格局

    "收缩型县城"的人口城镇化研究——以我国东北地区岫岩县为例

    赵倩
    16-1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不断涌入大城市,致使很多中小城镇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应对中小城镇人口流失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项重要的议题.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提出"收缩型城市"的概念,也指出收缩型中小城镇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本文选取了我国收缩型城市的典型区域东北地区,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为例,从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变动的视角,诊断县域人口收缩特征;从经济、产业、土地等维度分析收缩型县城的城镇化特征,探索其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提出多层次政策支持、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机制体制创新的城镇化发展策略,来应对传统资源型县城人口流失的现状.

    收缩型县城人口城镇化国土空间规划岫岩县

    基于POE的城市休闲广场使用特征与满意度研究——以五华广场和胜利广场为例

    李建芬唐文
    20-2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广场绿地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城市广场绿地.广场绿地服务人群结构复杂、流动性大,使用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以昆明五华广场和胜利广场为例,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的基本研究方法进行实例研究.了解居民对城市广场绿地空间的使用特征、满意度和需求,并结合调研情况分析了城市休闲广场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地对设计、服务设施提出改善建议,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服务品质,为广场的后期维护及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风景园林城市休闲广场使用后评价使用特征使用满意度

    旅居集成建筑核心动力单元研究

    汪婷张楠陈宏壘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CIB①系列产品研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由"一体、二板、灵活立柱"的核心动力单元集成体系,可适用于多种场景下的旅居建筑.其中,"核心"指建筑的主体受力结构,是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动力"指建筑整体的水暖电等动力设备均汇聚于此;"单元"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完整性的标准的可重复的空间.核心动力单元的优势在于高装配率,缩短了施工周期,特点是快速建造、品质可控、高性价比、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集成建筑单元动力核心高装配率

    城市街道空间夜间临时摊群点分布特征规律研究

    林建东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街道空间夜间临时摊群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察和访谈的方法,对西安市二环范围内的88个夜间临时摊群点从空间分布特征、经营活动特征、空间布局形态特征3个方面进行分析,探寻夜间临时摊群点分布的特征规律.研究发现摊群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到人流的影响,但空间布局形态特征与经营活动特征还受到所在街道的宽度、用地、业态、管制等因素的影响.

    街道空间夜间临时摊群点分布特征

    古城新建文化广场的空间使用分析——以开封市珠玑巷文化广场为例

    冉恩宇王哲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开展的文化广场项目,已成为其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需要对其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本文以开封市珠玑巷文化广场为例,关注广场的空间构成和使用特点,通过实地测绘、现场观察和访谈,分析行为与空间的关系,总结使用需求.经研究发现,广场的使用有早晚高峰,小群活动频率高;人们在不同空间中的停留时长有显著不同,偏好有文化特色、绿植适中、有围合感的环境;使用者中的老年人较少(8%);近一半的人群(44%)从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及休闲活动.建议文化广场在建设及改造中,加强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在增强旅游吸引力的同时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考虑各类使用行为的时空特点.

    古城文化广场环境空间使用行为

    基于感知体验的城市空间唐诗意境营造途径

    赵文静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城市空间中人景关系异化、人对空间的感知与体验呈现出越来越粗糙的态势,设计师应回归人与空间之间的内在精神关联,营造诗意的栖居场所,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唐诗及中国美学传统核心概念意境理论,从物象生成、意象转换、意境升华3个层面解读城市空间唐诗意境感知体验形成机制,并以此出发探讨意境确立、诗景建造、诗意形成、诗境呈现四步走的营建途径,以资为城市特色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唐诗感知体验唐诗意境空间营造

    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分析

    郑明琴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的主要理念,说明了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的主要思路与措施.同时,以某园林生态景观规划项目为例,结合笔者在山西省临汾市园林事业发展中心的工作经验,从设计理念与构思、总体方案设计、专项设计3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思路与要点,旨在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支持与参考.

    海绵城市城市绿地景观低影响设计地表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