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老龄化住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彭星韵贾玲利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已经面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口急速上升,老龄化人居环境建设滞后,改善老龄化人居环境是当务之急.本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进行检索,使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工具CiteSpace对检索结果进行关键词网络共现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操作,将老龄化住区相关研究分为城乡规划、心理健康、住区规划、外部空间设计、建筑设计5个角度,对研究热点、研究层次、研究方法、发文量及合作学科4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老龄化住区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人类学视角下的苗族乡土建筑及其营造技艺——以黔东南州大树脚村为例

    吴泽珠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建筑人类学与传统营造法交叉的视角,对黔东南州传统苗族村落——大树脚村的建筑及建筑空间的文化做出阐述.通过田野调查、工匠访谈及笔者自身对苗族文化的了解,重点阐述了大树脚村的营造技艺,包括祖传造屋方法的匠语解读、建筑术语分析、水分计算及营造工具介绍等,并以此为线索结合周边苗族村落、汉族村落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异同及分析其可能的源流,初步探究苗族乡土建筑及其营造技艺.

    建筑人类学苗族乡土建筑营造技艺匠语解读

    基于价值认知的城乡遗产保护与管理策略借鉴研究——以世界遗产吴哥古迹为例

    伍沙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城乡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体系中,重保护、轻管理的现象越发明显,围绕遗产特点的管理体系、管理工作的构架及主要方法论的论证缺位,亟待完善.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管理发展及特点为例,回顾了其保护管理中对遗产价值认识的不同历史阶段,解析了其以遗产价值判断为基础的保护管理框架的方法论基础、构建内容、实施方法以及背后管理框架形成的工作方法.面对现今挑战,社区参与的活态遗产是解决遗产保护与发展问题的关键,基于GIS+BIM的预防性保护工作系统的信息管理技术的探索,为我国城乡文化遗产管理体系的建设作出贡献.

    吴哥古迹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认知的管理社区参与

    武昌城墙变迁与武昌城市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胡辞彭倩倩
    118-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墙作为城市的门户,体现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同时,城墙也是城市的边界,划定了城市的范围,展现了城市的体量与形态;而城市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墙规模、技术及设施的更迭.本文选取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政治与商贸口岸城市——武昌城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从作为军事要塞的夏口城,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武昌城,这个过程中其城墙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联作用.武昌城市发展使城墙向外扩张,并与山川地貌有机结合.城墙的形态也引导了城市空间的布局,从城门延伸的街道形成了空间的骨架,这些贯通城内外的街道在今天仍是城市干道所在地.城市经济与功能的发展也是推动武昌城墙变迁的有力因素,城墙的存续状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实力.武昌城墙拆除后,在其基址上筑环城马路,与现代城市融合发展.

    武昌城墙变迁城市发展

    徽州传统民居现代宜居性实地调查

    周美琪
    122-12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徽州传统民居的形式、功能等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需要.为进一步获取住户对徽州传统民居的现代宜居性居住诉求,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徽州地区400户传统民居住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徽州传统民居现存状态,并依据住户的居住诉求对徽州传统民居现状问题进行总结.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民居在营造耐久、布局适用、自然环境、安全、经济、人力因素等方面均存在突出问题.

    传统民居现代宜居性居住诉求徽州

    汉藏结合式空间语言研究——以内蒙古西乌素图村两座经殿建筑为例

    托亚周博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汉藏结合式的建筑风格,分析了坐落于同一村庄不同时期建造的两座寺庙大殿,对建筑进行实地测量调研.首先,对建筑进行解析,提取结构原型,分析变形过程;其次,通过图解,分析建筑语汇及空间组织;最后,提炼空间形制,追溯与之呼应的空间意识原型.接着对两座殿堂建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可知在满足建筑功能及准确表达宗教内涵的前提下,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灵活运用汉藏两种建筑语言.得出结论:汉藏结合式经殿建筑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并且建造于不同时期的大殿所表达的建筑文化与呼应的空间意识原型不同.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汉藏结合式空间语言空间原型

    惠民县教会医院历史研究概述

    马立群李晗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20年代末,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国本土建筑风格受到冲击,在本有的建筑样式持续发展、演变之外,西式建筑样式也发展开来.20世纪20年代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愈演愈烈,使中国近代建筑呈现出一种碰撞与交融、新潮与守旧的复杂状态.于1919年成立的惠民县教会医院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本文旨在介绍英国教会医院的历史渊源及惠民教会医院现状,并试图挖掘惠民教会医院的历史价值,以加深人们对教会医院的认知.

    教会医院历史建筑

    多主体商业性公共空间更新模式研究——以陆家嘴新商业城更新项目为例

    方帅徐磊青肖风雪
    13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商业功能、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商业环境的精华部分,它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市民广场,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区.基于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背景,本文发现并梳理了当前城市更新改造面临的多产权主体的核心问题.基于本问题,研究多主体商业性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及现有的主要问题.笔者以陆家嘴新商业城更新设计实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从项目概况、专题调研、大数据分析、问题汇总和更新技术策略等方面分析项目更新问题.最后从城市管理模式创新、融资模式创新、空间设计等方面提出空间更新模式并展示设计方案.

    多产权商业性公共空间改造更新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综合医院外环境研究

    公琦姚文飞员佳乐牟之玥...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功能性、舒适性和适宜性作为评价准则,对青岛市4所三甲综合医院户外环境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准则层权重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功能性、适宜性、舒适性.所评价的4所医院中,有两所医院水平处于Ⅰ级(优),有1所处于Ⅲ级,这表明青岛综合医院户外环境建设分化严重.文章最后总结了调研中发现的青岛综合医院外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期望为今后综合医院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外环境综合医院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合肥市高校校园外部休憩空间交互性设计研究

    周庆华黄灿灿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随着高校信息化与多元化的建设与发展,师生对于校园休憩空间的满足不仅停留在传统的单一功能空间,而且对空间环境的交流互动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本文以合肥市高校校园外部休憩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既有大学校园外部休憩空间的走访以及对其现状的调研与分析,从师生的实际需求与使用角度出发,结合交互设计理念,探讨交互设计与外部休憩空间的相关性,剖析当代师生对于校园外部休憩空间的真实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出校园外部休憩空间的优化设计策略.

    高校外部休憩空间交互设计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