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WOT分析的南京市老旧小区更新策略研究

    邵望格刘峰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大部分老旧小区均产生了物质环境较差、管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阻碍了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同时提升城市形象,老旧小区的更新成为南京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运用SWOT分析法,对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遇因素及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更新策略.

    老旧小区SWOT分析更新策略

    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空间形态尺度与业态分布影响关系研究

    王怡阳乔治王新力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创园区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中国城市工业遗产转型的重要途经之一,但很多城市的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建设情况和运营情况堪忧.园区的空间形态特征、空间类型是工业遗产价值的重要内容,也影响着园区业态的植入与生存.本研究在城市形态学、类型学的理论基础上,聚焦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街区的空间形态特征,对12个园区样本进行尺度统计和调研,与其运营成功的业态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指标的宽长比、建筑松散程度的空间形态与特定的街区业态存在关联关系.特定指标范围的街区更适宜餐饮类、设计产业类、文旅观光类或培训类的业态植入.

    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空间形态类型学业态分析

    模糊空间机制性定义与规划启示——以美国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为例

    肖越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模糊空间"即城市中具备某种不清晰、不确定的属性、状态,或被排除于正规用途以外因而尚未充分发挥其功能与用途的空间.对于已身处城镇化"下半场"的中国城市而言,整体认知并且正确理解"模糊空间"的内涵、价值和演化机制,能够有效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升用地效率,更好地应对"存量时代"挑战.但现状研究多聚焦具体局部或单一类型,对模糊空间的一般内涵、价值及其形成、演化与开发利用机制尚未形成整体性、系统性认知.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基础上,构建模糊空间的机制性定义,并以曼哈顿高线公园的案例进行论证,以有效理论化模糊空间的系统特征与逻辑,为城市化转型背景下挖掘模糊空间潜力的规划应对提供理论基础.

    模糊空间本体机制性定义规划启示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更新思路探讨

    邱洵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实现城市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亟须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中系统探讨.文章提出了一套城市更新专题研究的框架思路:立足城市发展现状和更新需求,在目标和需求的双重导向下确定城市阶段性更新目标与策略,摸清城市需要更新的"四低三重"区域,形成一套分区分级分类的更新导则,建立一套融入新空间治理体系的更新机制.通过城市更新专题研究,推进存量用地挖潜,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未来的城市更新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四低三重区域

    旅游度假区产城景融合发展规划研究——以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为例

    冉建波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为例,针对度假产业产品单一化、度假城区功能不完善、度假景观过度城市化等问题,从产城融合、产景融合、城景融合三个方面,探讨并提出了旅游度假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的规划策略,旨在让度假游客既能享受"城市"配套服务的便利,又能感受到"景区"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以期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产城景融合城市规划旅游度假区

    全媒体语境下城镇视觉形象的重塑——以大连王家镇特色小镇为例

    朱传蝶张耿赵若琳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千城一面、同质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受到多方面的侵袭,可能会威胁到城市特有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此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统的城市视觉形象,为城市注入特色文化提供了新的方式.因此,为了加快特色城镇文化的发展,提升公众的认同感,树立独特、崭新的城镇视觉形象,文章将针对特色文化建设与城镇视觉形象重塑的迫切需求,基于文化特质、文化形态和文化记忆,深入探讨大连王家镇特色小镇在感官层面中的叙事表达、沉浸式共情场域方面的营造,并提出系统化的方法论,更新城镇视觉形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全媒体视觉重塑

    非正式商业空间对城市街道的影响研究——以曾厝垵北二路为例

    陈超杨哲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规模也逐步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数量上升与就业岗位的不匹配所产生的矛盾,并催生城市非正规性就业.非正规性就业所形成的非正式商业空间给城市带来许多影响.文章以老旧小区非正式商业空间为出发点,对厦门市曾厝垵北二路与其周边小区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非正式商业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同时归纳其形成的原因,最后从城市居民、商贩、城市管理部门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对非正式商业空间下的街道的管理策略.

    城市街道非正式商业空间影响厦门市规划措施

    口袋公园模式在老城区背街小巷更新中的应用探研——以鹤壁市山城区为例

    李翠红黄宁陈红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进入小规模盘活的背景下,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里子",成为城市微更新的新课题.由于口袋公园具有规模小、场地和功能灵活等优点,鹤壁市将口袋公园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更新统筹推进.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及调研的基础上,文章选取了鹤壁市山城区9条有口袋公园的背街小巷,分析口袋公园在老城区背街小巷更新中物质及非物质层面的介入情况,以及介入后给背街小巷带来的效应,以此为背街小巷的更新、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街巷活力的激发提供设计及建设层面的参考.

    口袋公园背街小巷更新介入情况

    历史视角下鼓浪屿窗饰演变研究

    申程浩李芝也柯桢楠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窗饰发展脉络作为鼓浪屿建筑遗产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窗饰样式、功能尺寸、文化内涵,对现存窗饰进行归纳梳理,从窗饰尺寸变化、装饰形势及色彩对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对窗饰发展历史的梳理研究,为鼓浪屿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技艺和现代活化应用等研究提供参考.

    鼓浪屿窗饰演变窗饰文化建筑色调遗产价值

    基于CiteSpace软件计量分析的国内红色遗产研究

    罗奇陈友娣何慧萃
    139-14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2006—2022年有关红色遗产的420篇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国内红色遗产文献知识图谱的绘制,从发文时间、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研究热点、研究演化路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国内红色遗产的研究趋势逐年上升,但学者之间、机构之间合作不密切;研究围绕传承红色文化核心目标展开,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有所不同,主要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遗产的定义属性、红色遗产的价值、红色遗产的保护、红色遗产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红色遗产的概念、类型界定模糊,研究学科单一,研究对象针对性不强等方面.

    红色遗产CiteSpace知识图谱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