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闽西客家乡土教育建筑遗产价值分析——以连城县培田村南山书院为例

    韩洁石珍珍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西客家的众多村落中保存着一定数量的传统教育建筑,其中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培田村的南山书院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培田村目前保存最为完好且典型的书院建筑代表,它保存了地方历史文脉,见证了培田村教育发展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分析了南山书院的建筑特色,并进行价值要素研究,以期在明确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落实相关保护利用工作.

    培田村乡土教育建筑南山书院价值保护利用

    对历史建筑价值评估系统的研究

    李浈刘圣书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历史建筑的价值构成体系为基础,研究建立一种对历史建筑价值进行评估的系统.本文系统论证了其建立的意义及原则,阐述了其建立方法和操作步骤,通过分层级确定价值指标、计算权重、评价打分、软件计算等系列程序,对历史建筑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打分和记录存档.有助于推动历史建筑的价值评判由以往的主观判断模式转变为更系统科学的客观判断模式,针对现代化建设浪潮中的历史建筑资源的保留与利用问题提出指导性的参考建议.

    历史建筑价值评估整体动态开放

    基于湛江赤坎历史街区保护现存问题的研究

    任婧媛张艳梁劭珉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广东省湛江市赤坎老城区,在现有历史街区紫线控制的基础上向西扩大了核心保护区的范围,采取"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3个圈层的保护模式,划定了"东起创业路,西至九二一路,南起跃进路,北至北桥市场"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并对街区内的街巷肌理、历史建筑、产业布局等进行调研分析,指出目前老街历史文化遗产存在保护力度不足、建设行为控制不当、传统风貌受损、街道容量不足、产业布局存在明显劣势等问题,为后续提出更全面整体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案指明方向.

    赤坎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

    "研学+"视角下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河南省道口古镇为例

    方栩彬马悦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交织让古镇逐渐衰落,历史古镇的保护开发也走向了同质化的发展模式,造成了传统古镇文化失真.如何在保留原有历史风貌特点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古镇发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话题.为保护、传承和发扬传统历史文化,本研究从"研学+"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道口古镇的研学模式,分别对道口古镇的文化要素、空间格局和居民行为方式等古镇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做出"研学+"视角下的道口古镇规划设计,最终提出基于道口古镇研学的规划设计,为各个历史古镇提供可依据的范本.

    "研学+"道口古镇规划设计传统文化

    基于城市记忆的大连东关街历史街区活化再生理论研究

    张滨林寅含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历史街区的修缮及再生,本文以大连东关街历史街区遗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东关街历史地段进行规划改造设计.基于大连的城市记忆,对大连东关街历史街区进行活化再生理论研究.剖析历史遗产废弃地改造设计概念,详细研究历史空间活化再生设计相关理论.20世纪初遗留下来的日式及俄式建筑风貌,是东关街历史地段的最大特点之一,本文以历史文化为精髓,将东关街的独特价值得以完整展现,实现弘扬传统文化和现代城市机能的有机交汇,构建融历史体验、文化交流、生活休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体.

    城市记忆历史街区活化再生当代建筑设计街区规划

    高密度街区微气候环境评价与城市形态相关性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周玲娟庄宇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密度城市中,高密度建筑街区容易造成微气候恶化,建筑形态的定量测度与微气候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为城市设计实践及导则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聚焦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通过对高密度街区样本的城市形态指标的提取并对其微气候核心评价要素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指标的关系统计、分布分析等方法,得出影响微气候评价的关键指标及微气候适宜的形态指标区间.

    高密度城市城市设计城市形态城市微气候环境

    城市双修理念下传统居住区更新探索——以南京南湖社区为例

    姜莹
    33-3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双修"是为了应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特色混乱和缺失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传统居住区更新项目中,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以南京南湖社区为例,通过梳理地块特征、现存问题和发展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土地功能置换、完善道路系统、建立慢行系统等策略,尝试在解决现存问题的同时强化传统居住区的街区特质、社会记忆和可识别性,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城市双修居住区城市更新规划设计城市设计

    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以浙江长兴县为例

    王艳云林宇晨许文豪韩林桅...
    38-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衡量区域资源本底与空间开发匹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具有较高城镇化水平和优越资源禀赋条件的浙江省长兴县,以可承载人口规模为输出口径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集成评价模型.通过资源环境要素优劣识别和现状发展水平匹配程度的量化分析,提出基于资源环境要素重要性排序的分级管控模式.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本文研究结果是对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流程的补充和完善,为契合于现状发展水平的空间配置优化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双评价人口规模浙江长兴县

    城市边缘区村庄院落空间优化利用设计研究——以呼和浩特市西乌素图村为例

    杨春虹田璐高江泽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院落空间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组成部分,具有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尤其在农村,院落空间更是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边缘区部分村庄或是逐步转型为城市用地,或是处于保留状态,很多村庄院落已经闲置荒废,失去自身原有的功能价值,产生大量的剩余空间.由于村庄土地性质、居民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村庄居民逐渐迁移,村庄活力渐失,需要植入新的内涵以激发村庄自身活力.本文选择呼和浩特市边缘区具有代表性的西乌素图村作为研究对象,剖析院落空置、荒废的现状,以新需求为导向,探寻院落的多种优化利用和设计策略,以适应村庄的未来发展.

    城市边缘区院落空间优化利用设计策略

    基于韧性理念的合肥国际湿地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张泉薛珊珊邹成东
    48-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灾害常态化的背景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所要面临的生态风险将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韧性理念逐渐被引入城市生态安全领域.湿地作为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对提升城市韧性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合肥市湿地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其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韧性理念的指导下,从政府管理、规划引领、生态修复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提出合肥国际湿地城市的建设路径,以期为合肥国际湿地城市建设提供助力,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韧性理念建设路径国际湿地城市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