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人为本的城市色彩意象研究

    房庆丽李爱哲
    52-5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构建人、城、色有机融合的美好社会,倡导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提炼城市精神,构建城市色彩意象.本文分析了人在构建城市色彩意象中的角色定位、城市色彩意象构建中的人本主义表现形式,以及以人为本的城市色彩意象的构成要素,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市色彩意象的研究策略,为城市色彩意象构建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设计思路.

    以人为本城市精神城市规划城市色彩色彩意象

    空间正义视角下农民工公共开放空间使用研究

    冯碧盈邓云心刘宏斌叶昌东...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空间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规划、配置、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非正义现象,其中一个表现为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使用需求欠缺考虑.本研究从空间正义的视角切入,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ArcGIS分析,从人群偏好、基本公平和发展公平三个层面构建公共开放空间公平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可达性等相关指标量化分析公共开放空间的服务水平是否与农民工群体需求匹配.通过优化公共开放空间布局,配置能鼓励农民工群体交流的公共服务场所,改善社区内本地居民对农民工的认知,提升农民工群体公共开放空间使用频率与满意度,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共开放空间实际使用的正义性.

    空间正义农民工公共开放空间广州

    城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需求、问题与对策

    张俊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国务院推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政策方针之后,各地加装电梯的进度明显加快,能否尽快加装电梯成为老旧小区居民关心的民生问题.但加装电梯在协调、沟通、监管、治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加装电梯的进度和效果,政府应建立规范标准,合理引导,精心服务,全面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进度,提升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公平感.本文从制定加装电梯的更新规划,发展加装电梯等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规范全方位监管加装电梯的体系,规范加装电梯中的意见征询方式,规范邻里利益冲突中的社区工作方法等5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对策.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居住满意度邻里冲突政策

    基于沟通规划理论的参与式社区微更新过程探析——以北京K社区为例

    郑巧依金桐妃钱云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以来,参与式社区微更新因其尺度微、投入微、见效快的特点而成为更新实践热点,内容涵盖小微空间环境提升与精细化社区治理等,是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沟通规划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规划学界,在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激励民主参与规划方面有很大作用,对当前我国参与式社区微更新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本研究探讨了沟通规划理论的发展,梳理了北京近年来参与式社区微更新的案例,从多方构建基于沟通行动的参与式更新机制,并以北京K社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促进构建社区资源网络、畅通有效沟通渠道、增加公众参与信心等提升策略,以期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沟通规划公众参与社区绿色空间参与式微更新北京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县级单元规划研究——以陕西省富平县、浙江省桐庐县为例

    王慈党琼建
    71-7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级单元在城镇化动力及空间特征等方面与大城市存在差异,需要在空间规划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本文在梳理营建传统体现出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基础上,识别快速扩张期县级单元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原始格局丧失,仅关注建设用地而忽视生态环境,过度注重工程手段缺乏系统保护思维等问题,通过总结陕西省富平县、浙江省桐庐县这两个地域特征鲜明的县级单元规划实践,得出三个主要结论.一是,要依据所处自然地理格局采用因地制宜的城镇空间结构和生态修复策略;二是,要协调处理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间的关系,通过全域空间系统统筹来提升生态价值;三是,要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县域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实现高质量生态产品供给.

    生态文明县级单元空间规划富平县桐庐县

    生态价值转化与保护地区域规划的耦合研究——以勐腊自然保护区为例

    徐政吴承照
    76-7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护地在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稳定的同时,也严格制约着当地人们的发展需求和生产方式.这为保护地和区域规划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需要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与之匹配.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以保护环境价值为路径、以创造自然价值为目的,通过"行为信息集成—土地适宜性评价—生态价值转移"方法,以人象冲突严重、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矛盾激化的勐腊县保护地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保护地区域的亚洲象生境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开发条件的相互转化,提出生态价值转化法应用于保护地区域规划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参考,为其他保护地区域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保护地生态价值转化方法区域发展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河流生境质量评价研究

    江卉卿汪洁琼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体生态修复作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核心内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是水体生态修复规划的基础,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与VOSviewer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梳理研究脉络,研判主要领域.从研究领域看,集中于河流生物状况、水体污染物浓度、评价方法与指标、河流物理生境4个方面;从时间维度看,重要研究领域河流物理生境加速式出现是风景园林学科未来可以有所侧重的前沿方向;比较国内外研究可见,国内相关研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多参考国外评价体系.河流生境质量评价在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学科都有较强的实践需求,但却留存较多的理论空白,应注重与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未来可根据研究对象的地域性特征进一步制定适合中国河流生境特征的评价指标与权重,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河流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风景园林河流生境CiteSpaceVOSviewer文献计量分析学科交叉可视化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规划全周期管理一张图的建设探讨——以长沙市望城经开区多规合一建设为例

    任娟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基于长沙市望城经开区多规合一建设实践,探索建立并完善规划全周期管理一张图,形成涵盖现状整合、规划编制、项目管理、监管评估四个方面的全周期管控系统,为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搭建基础平台.

    规划全周期管理一张图

    上海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特征研究

    俞文彬寇怀云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历史影像①、历史文献、现状留存②等,对1949年前后上海传统乡村聚落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上海传统乡村聚落具备3个布局特征:以密集的小市镇为中心;多种沿水布局类型;小而密均质布局,且不同区域呈现密度差异.同时具有5个形态特征:整体分为点状、带状、块状3类;以"聚落—林地—农田"圈层布局生产生活空间;以基本空间单元为扩展单位,聚落空间结构扁平化;建筑均与水形成紧密联系;建筑多为相似的合院式民居.基于此,进一步分析该时期的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礼仪制度、风俗文化等,发现上海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特征的形成既受江南水网平原地区普遍因素的限定,又受上海本地特殊因素的影响.

    上海乡村空间布局空间形态历史视角形成机制

    大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自主建造模式分析

    何寅嵩杨毅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理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该地区形成了以白族民居为代表的独特地域建筑.这些民族建筑除了拥有自身独特的建筑样式和空间布局外,在建造组织和建造礼俗秩序上也有其独特的文化,这种地方传统建造模式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代代匠人千百年的传承和地方习俗的不断博弈与融合,其中蕴含的地方民族文化和建造技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因此,本文将从社会学和建筑学的视角,剖析大理地区传统自建模式的形成机制和运转规律,并结合当下社会、经济转型所引发的传统建造模式的衰落做简要的成因分析.

    大理地区传统民居自主建造乡土社会瓦解营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