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居住区失落空间活力重塑探究

    陈芃序孙烨王天扬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城区建设备受关注,旧城区更新也不容忽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老旧居住区与现代生活之间逐渐出现诸多的矛盾或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城市更新的背景,针对老旧居住区现存的问题,探讨了其失落空间的成因及类型,并从基本功能改造、宜居品质提升、社区氛围活化、监管机制建立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老旧居住区重塑活力,以期为城市更新的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老旧居住区失落空间活力重塑城市更新

    TOD城市空间与普通交通站点周边空间的差异分析——以纽约市地铁"L"沿线为例

    刘少轩
    10-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是一种在高密度、人口流量大的城市中经常使用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促进密集、紧凑的城市形态与公共交通形成共生关系,建设通行良好的步行街区,减少出行对于汽车的依赖,并规划出高密度、集约化、多功能的城市空间.本文以纽约市为视角,对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空间节点设计和城市生活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希望为我国城市发展和未来城市空间的设计问题找到更好的方向和新的观点.

    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发展诺利地图纽约TOD

    孔子儒学思想语汇的空间规划与设计应用——以曲阜市尼山地区战略规划研究为例

    李潇仇普钊
    14-1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文化复兴成为国家战略,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儒学思想在空间层面的转化与发展,是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有力支撑.本文通过解读儒学文化思想语汇,剖析其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的空间映射,并结合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地区规划案例进行实践探索,最终总结思考,希望为儒学思想在规划设计领域的"两创"应用提供启示与指引.

    儒学孔子尼山文化两创国土空间规划

    基于适应性改造的当下菜市场模式研究

    张险峰乔雨于浩
    18-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菜市场是满足人们购买生鲜食品需求的重要场所,其空间内所发生的行为是居民生活日常的组成部分,但其现下存在管理、环境舒适度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现存菜市场的空间改造项目案例,提出菜市场的适应性研究与改造设计模式,以改善现存菜市场的空间环境,让菜市场空间在城市中持续发挥功效.

    菜市场公共空间适应性改造模式

    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有温度的城市——以上海市为例

    张仕云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理念.城市建设发展正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从"城市管理"转向"城市治理"、从重视"速度"转向更加关注"质量"和"温度".本文以最早提出"建设有温度城市"的上海市为例,介绍了上海城市建设治理的新理念和目标、"有温度"的相关概念、建设"有温度的城市"的策略和创新举措,以及上海这个城市在社会民生、数字政务上对提升城市温度的具体行动方案,以期为新时期我国的城市建设和治理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以人民为中心有温度的城市城市温度城市建设和治理民生保障数字政务

    地域文化视角下乡村记忆场所营造研究——以谭家湾镇龙泉村为例

    陈铭谷家雨
    26-2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面对乡村文化缺失、千村一面的局面,党中央发起一系列号召,要求重视乡村振兴与文化建设.本文以地域文化为视点,以乡村记忆场所为研究对象.首先,阐明地域文化与记忆场所的内涵与重要意义,构建了地域文化视角下体验式乡村场景营造的理论体系.其次,以谭家湾镇龙泉村的实践为例,从文化元素探寻、体验路径的确定与场景营造策略的确立三个方面具体展现了理论体系的实际运用方法,同时为龙泉村的乡村振兴提供了依据.最后,文章总结了地域文化与体验式场景营造的理论与实践,期待为同类型乡村提供借鉴.

    地域文化体验场景营造产业

    宜居视角下苏州古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以苏州古城养蚕里村为例

    谢剑飞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居环境的提升是住区发展的根本之一.现如今,苏州古城内的居住环境整体较差,面临更新的需求迫切.为提升苏州古城内老旧住区的空间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创造宜居的古城生活空间,本文以苏州古城内的养蚕里村为例,论述在宜居的视角下苏州古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更新策略研究.

    宜居苏州古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

    城市双修理念下传统村落微更新——以赣州杨梅村为例

    李金芳陈金泉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且数量众多,其发展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面临文化保护传承不足、网络空间不完善等困境,与城市问题相似.通过分析城市双修理论基础,构建适用于传统村落微更新的理论框架,包含文化修复、网络空间修补两个方面.以赣州杨梅村为例,剖析其现状问题,运用理论框架提出建立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完善功能、公共设施、生态网络空间优化生活环境的对策,以期为其他传统村落的微更新提供参考.

    城市双修传统村落微更新杨梅村

    既有社区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策略研究

    张芊仪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变成我国社会亟须关注的问题.由于传统的观念,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是大多数人比较能接受的方式.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活动不便,其日常生活空间逐渐缩小至社区及其附近,但是城市既有小区在建设之初缺乏适老性设施和空间的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全部需求.因此,文章旨在对既有住区内公共空间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进行适老化改造,使其能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时也关注老年人的其他需求——心理、行为和生理需求,对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进行进一步研究.

    适老性社区空间设计策略社区养老

    太原市中环路对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分析

    梁嘉洋刘勇郑浩楠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来分析太原市中环路建设前后区域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进而分析第一、二、三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太原市产业比重表现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但效益低,第二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第三产业效率相对较高但所占份额不足.为了促进快速路对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从而调整区域产业空间分布.通过分析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布局和调整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从而实现太原市经济的飞跃式发展.

    中环路产业空间布局演变分析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