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遗产数字化信息研究——以永祚寺无梁殿修缮为例

    李文强王崇恩李晋芳胡川晋...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原永祚寺无梁殿建筑群历经四百余年基本保存完好,但是由于自然因素以及其本体材质的特性,部分建筑病害已经逐步显现.文章以永祚寺无梁殿修缮项目为例,通过勘察测绘的方式记录无梁殿建筑残损状况并建立BIM数字化信息模型,利用参数化的修缮信息管理方法,将无梁殿的所有构件以"族库"的方式存储记录,借助BIM技术的优势完成对无梁殿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施.

    BIM技术无梁殿建筑遗产保护残损表达

    历史文化名城地铁沿线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体系探析

    王谦朱铁麟冯刚杨昌鸣...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遗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建筑遗产保护因地铁建设面临新的挑战.现有的"修复性保护"理论和"预防性保护"理论难以全面系统地指导地铁沿线建筑遗产保护.风险管理理论体系较为成熟,应用广泛,可为地铁沿线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处置风险、控制风险的保护理论和方法.文章拟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地铁沿线建筑遗产的保护体系中,探讨风险管理理论在地铁沿线建筑遗产保护中应用的可行性,拟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地铁沿线建筑遗产保护体系,指导地铁沿线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地铁建设风险管理

    新自然主义理念下的花境设计应用——以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景观设计为例

    张亦林李明涛孟健钊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花境设计被更多地用于场所景观环境改善中,在博物馆建筑景观环境中,好的花境设计能使景观与建筑更和谐,采取更加生态的种植方式也能让景观的氛围感更强.文章结合宁夏引黄古灌区博物馆景观环境设计,基于西北干旱的生境条件,探讨新自然主义的花境设计理念.首先从地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进行剖析;其次,根据当地特定的生境提出自然主义生态的种植理念,认为观赏草可映衬建筑,与景石结合塑造自然氛围,与建筑共生相容,营造自然野趣的艺术感受;最后认为新自然主义设计手法能够营造出凸显建筑文化且观赏性强的花境景观.

    博物馆建筑引黄灌区新自然主义花境

    POI信息与历史街区空间结构相关性研究——以大召寺片区为例

    李海旭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和浩特市作为第二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拥有大量历史保护建筑.其中,大召寺片区作为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街区,承载了呼和浩特市人民共同的回忆.文章通过对大召寺片区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并与该片区内部商业POI核密度进行交叉分析,从而探讨该片区空间形态及其内部商业业态的分布特征与联系,为该片区以后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借鉴.

    空间句法空间形态ArcGISPOI

    昭通古城空间布局研究

    李玮刚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昭通,古称"朱提",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亦是云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章以昭通古城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清朝、民国时期在空间布局上具有的独特性.通过对昭通古城的商业空间、行政空间、军事空间、教育空间、宗教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把握昭通古城的空间布局特征,即山环水抱、因地就势的整体空间,一环围合、一纵一横的街巷空间,一核双区、功能明确的空间布局特征,为现今昭通古城的修缮保护提供历史依据及参考.

    昭通古城空间布局布局特征

    历史街区的河道景观生态更新研究——以前门三里河地区为例

    徐雪健
    20-2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的城市水系历史悠久,然而其城市建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水系与相关文化遗产的发展造成了破坏.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古河道的研究及河道景观生态更新实践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文章希望从遗产保护与生态更新的双重视角,通过文献研究评估北京前门三里河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对2016年进行的三里河景观改造工程展开实地调研和设计分析,总结出在进行河道景观生态更新时所应坚持的三项原则,即历史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景观性原则,并以此提出保护历史建筑与修复传统风貌、传统街巷肌理保护与道路市政设施完善、优化区域景观格局、依托绿色技术四项具体策略.

    历史水系河道景观生态更新三里河

    数字媒介视角下的历史文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宋立新谭思雨梁智坚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空间是展现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物质遗产,在城市更新实践中面临紧迫的保护压力.景观美学观念从历史结构性向空间建构性的演进,为历史文化空间景观设计提供了艺术实践路径.媒介技术理论植根于文化空间批判的结构马克思主义立场,彰显了景观设计与文化语义诠释的内在关联及其深刻的价值实践内涵.研究基于数字媒介技术的虚拟现实空间景观设计理念,从时空超越性空间的精神实践、文化语义空间的场所建构、艺术经验空间的诗性生成等视角,提出了历史文化空间景观艺术设计的前沿理论方法.

    数字媒介技术历史文化空间景观美学虚拟现实

    安徽路历史街道步行空间感知评价研究

    董林涛刘兴邦赵琳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路是青岛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是青岛历史城区中的重要公共空间.文章基于SD法,从行人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从建筑界面、环境界面和基础特性的 16 组评价因子对安徽路打分,分析街道不同路段的行人空间感知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历史建筑的保护不足、风格杂乱和基础设施的缺失是影响街道行人感知的重要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SD法历史街道空间感知步行环境

    基于场所理论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九江市庾亮南路为例

    叶子玉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场所是由人赋予了特殊意义的物质空间,体现着人与空间的互动联系.在"以人为本"的新时代发展观念背景下,研究针对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场所感缺失的问题,以九江市庾亮南路为例,从场所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物质空间、历史文脉、人群活动等信息,分别从景观风貌、空间功能、休闲活动、文脉延续几个方面提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使其成为能够激发人们依恋情感的场所,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提供思路.

    场所理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青岛历史街区街道环境微更新设计策略——以馆陶路为例

    戴越王兴田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构成部分,体现了城市的历史,可以为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馆陶路作为知名历史街区,有着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是青岛市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文章以馆陶路为具体案例,从以人为本的原则探究其更新设计策略.并结合馆陶路历史街区现状,对其街区环境存在问题进行探究,从人的需求角度分析其外部空间环境,最终提出更新设计理念.

    历史街区微更新馆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