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年龄差异视角下安置小区休闲环境研究——以宁波九曲小区为例

    吴珊珊夏秀敏吴伟波周璟璟...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置小区空间环境建设标准较低,配套设施贫瘠,与居民多元化、差异化的休闲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宁波市城区典型安置小区九曲小区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多重对应分析法比较不同年龄居民的活动行为、活动时间、活动频度等活动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和IPA分析,识别不同年龄居民休闲活动的住区环境支撑要素,以此为切入点提出社区休闲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更新提供参考与依据.

    年龄差异安置小区休闲活动环境要素九曲小区

    公共空间安全视角下的老旧小区微改造——以武汉市汽发社区为例

    黄惠泉耿佳琪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市内存在大量老旧小区,其建筑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环境都存在较大的缺陷,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安全问题和空间安全问题.本文阐述了城市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以武汉市汽发社区为例,分析其公共空间现状特征,从安全视角出发探究公共空间微改造的方法,为老旧小区的改造更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安全视角微改造

    城市街边微型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口袋公园为例

    陈芃序王天扬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资源的代表,是对城市公园的重要补充,也是目前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了口袋公园的相关案例,分析了其设计特色及不足之处,总结了口袋公园人性化、地域性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并针对口袋公园的道路、照明、绿化、设施等细节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街边微型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口袋公园城市街边微型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张家口市传统村落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焦文雅郝永刚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房地产业的迅速开发、城乡统筹及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实行,传统村落数量急剧下降.将旅游业的发展渗入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可以缓解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还能为传统村落注入新活力.张家口地区的传统村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本文以张家口重要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区域,以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现状为基础数据,研究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文献资料查阅法和调查分析法,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旅游潜力评价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最终得出选取样本村的旅游资源潜力数据:①张家口传统村落旅游潜力评价体系的构建;②张家口传统村落旅游潜力综合评价结果.

    旅游资源发展潜力传统村落评价体系

    西来古镇乡土景观元素的挖掘与应用模式研究

    陈莹莹吴晓奕宗桦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类型学的"四生景观"分类方法对西来古镇的乡土景观要素进行挖掘和梳理.结合西来古镇可查找的规划设计过程与实地调研,分析其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模式变化(保护与修复的模式—现代适应性更新模式—活态市场化经营模式),总结乡土景观元素应用的保护与更新原则、整体性原则、地域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等四点原则,从中提出保护优先、文创融合、旧材新用等乡土景观元素应用策略,希望有助于同类型古镇与乡村的发展.

    乡土景观元素挖掘应用模式西来古镇四生景观

    符号学视域下湘中地区传统村落对美丽乡村的借鉴意义

    肖志高王靖涵杨浩然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是随着现代文明不断发展而留存下来的农耕文明,所呈现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沉淀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蕴含着先祖在传统社会背景下积累的生活经验和传统工艺.利用符号学方法论解析湘中地区传统村落建筑语言,探寻传统村落建设中符号的方法及原则.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当代村镇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意境被逐渐破坏,具有地域特色及民族文化气息的村落面临消失的窘境,湘中地区传统村落建筑语言丰富,利用符构学、符义学、符用学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际价值.

    湘中地区传统村落符号学美丽乡村

    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传统城镇的保护复兴策略——以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历史文化名镇为例

    彭文峥梁挺
    87-9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推动着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有序的、稳定的系统.然而随着近现代工业的兴起,许多传统城镇的自组织发展机制被打破,城镇环境面貌、空间格局遭到了破坏,经济衰退使传统城镇逐渐沦为荒废衰亡的状态.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重庆市市级历史文化名镇铜罐驿镇代表了我国西南片区广大依山水而营建发展的传统城镇,同时又是近代铁路等工业文明冲击下重庆城市收缩的典型样板之一.文章引入自组织理论中最重要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铜罐驿镇的发展进程,发现近代工业使名镇在区域社会体系中成为相对孤立的封闭系统,其自身的发展从多维度趋向熵增而进入衰亡状态;当系统接受负熵而消除熵时,名镇将从衰亡走向复兴.因此,从耗散结构角度提出易于引入负熵流的保护规划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发展名镇文化产业,引起城镇产业功能涨落,形成新的稳定结构,促使城镇永续发展.

    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历史文化名镇城镇发展保护与复兴

    范式革命与建筑复杂适应系统构建

    全峰梅杨华刚王绍森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和建筑设计范式的转变,现代地域性建筑设计也更为复杂多元和模糊开放.本文通过梳理复杂适应系统的生成,研究范式及其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分析现代建筑设计语境中的设计逻辑及其话语体系、地域性建筑的探索及其形式转换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建筑设计语境革新等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引入现代地域性建筑设计,构建"建筑复杂适应系统"(CASA)分析模型,最终形成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地域性建筑复杂适应性设计范型,并运用于"闽南新厝"的项目设计实践中.其目的在于优化现代地域建筑创作思维和设计方法,推动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

    复杂适应系统现代建筑语境地域建筑设计方法建筑设计范型

    基于空间综合模型的高校地区停车场布局特征分析及选址优化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杨禹村谢来荣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空间句法以及GIS空间网络分析法构建空间综合模型,对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地区的停车场服务设施的现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道路交通、人口密度等要素,对华科大校园地区停车场设施进行系统的布局优化和选址优化.研究结果发现:①华科大地区停车场总体分布较为均匀,且在空间上呈现小片组团聚集特征;②利用GIS等技术将华科大停车场现状布局分为五个类型,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布局策略;③通过构建空间综合模型能够对华科大地区停车场布局进行选址优化.研究希望为高校地区停车场服务设施的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校园师生生活质量.

    空间句法GIS高校地区设施布局选址优化

    火车站交通转换空间环境品质调查与优化思路

    李珺杰黄宇轩刘诗琪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车站承担着城市最主要的客运交通功能,是国家实力和民族形象的表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应体现出作为城市地标的社会性特征和文化性特征,围绕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活力建设进行品质提升,深化社会认同.高铁的快速发展使城市间的跨越用时大大缩短,但火车站内换乘时间仍未减少,提升换乘空间的环境品质变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对北京三大火车站(北京火车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的换乘空间展开数据研究和使用评价,提出现阶段火车站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车站和既有车站优化交通换乘空间品质的思路.

    火车站环境品质轨道枢纽交通转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