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共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研究

    徐洪涛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公共体育设施需要提质、增量,并实现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本研究运用城市精明增长理论,分析了公共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原则和路径,提出了协同发展的区域对策.公共体育设施发展需要坚持均衡化、便捷化、集约化、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并不断寻求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场所拓展、空间容量拓展、功能复合和文化拓展,为人们打造理想的生活场景.同时面对城市高密度区域和城乡接合部等不同的城市区域,设计者和管理者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更新、开展城乡互动,实现公共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

    公共体育设施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精明增长

    武汉"三乡工程"实施过程中乡村问题及对策研究

    欧振敏乐美玉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解决"三乡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武汉"三乡工程"的实施为基础,通过调查分析近年来"三乡工程"实施的成效,总结"三乡工程"实施过程中土地使用、文化传承、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乡村全面振兴五个方面要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三乡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乡工程"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基于社区功能减负及产业布局重构的步行街改造研究——以湛江市中山路步行街为例

    任婧媛张艳陈瑶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湛江中山路步行街作为历史上广州湾地区的商业中心,其街道历史建筑修复及商业文化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步行街历史发展,说明对其开展旧城改造的意义所在.通过分析当前情况,总结出街区复兴所面临的历史建筑风貌、产业布局、交通规划等三个问题,进而提出一个基于社区功能减负及产业布局重构的改造方案,探索出一条科学的旧城改造道路.

    中山路步行街旧城改造历史风貌社区功能减负产业布局交通规划

    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及机理——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赵梦龙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运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度、核密度、邻近距离测度等方法,定量分析安顺市乡村聚落在2002年、2011年及2020年的地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探究影响其演化的因素.结果表明:①安顺市市域范围内各行政区的乡村聚落用地面积保持高速增长,不同乡镇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导向性.②地形地貌对乡村聚落扩展的限制非常明显,但限制在不断减弱.道路交通对村庄聚落的吸引不断增加,邻近道路的乡村聚落面积趋于饱和.③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方面,沿河谷地带和交通线路分布的集中模式被打破,乡村聚落分布重心沿安顺市主要交通干线方向向南和西扩散,在整体上开始成片聚集,空间分布演变格局表现为从"多点高值集中"转向"成片中高值集中".在影响机理方面,空间维度对乡村聚落的影响最为明显,另外历史文化、社会政策、经济产业等三个维度对安顺市乡村聚落演变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乡村振兴影响机理

    面向未来的创新科学园区城市设计——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皇岗口岸片区为例

    杨春侠姚梓莹梁瑜詹鸣...
    68-7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创新科学园区正从结构单一的功能载体向产城研融合的复合型园区发展,因此需要协调处理园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更加注重人本体验,融合工作、生活、居住等多种因素,创造良好的环境、便利的设施和高效的空间,同时考量创新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推动"园区"向"城区"转变.本文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皇岗口岸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以面向未来的创新科学园区为设计目标,以生态共融、多元体验、交互连通、灵活可变为设计策略,提出面向未来的新型科创园区的设计途径.

    科创园区生态共融以人为本灵活可变城市设计

    规划编制实践视角下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思考

    张小松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规划编制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出发,结合已公布的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众版),重新审视目前已经发布的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若干规程、指南、通知、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从五个方面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对正在推进中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底图底数需明确更精准的规划期限,制定更精细的地类转换规则,才能让"三调"成果发挥"穿透式"的基础作用;"三线"划定横向要注重高度统筹,纵向要突出格局引领;开发保护格局既要重视整合空间要素,也要提出发展方向的总体要求;规划分区既要尊重空间基本特征和规律,又要重视空间的复合性;指标分配可通过压缩分配层级、强化项目导向、突出用地效益、创新增减挂钩、做实增存挂钩等方式,实现有序、精简、高效的分配新导向.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底图底数"三线"划定开发保护格局规划分区指标分配

    福州市"控规调整"实践与优化路径探索

    林兆楼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福州市控规调整工作实践进行回顾,论述在控规调整"弹性空间"相对模糊的情况下,控规调整具有一定随意性和不科学的可能性,这会影响到控规管理实施的严肃性与稳定性,也对原控规的整体性产生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控规调整中提出优化路径,包括实施控规调整"正负面清单"制、实施分类分级管控、搭建管理服务平台、出台技术规程等措施.

    控规调整动态维护弹性机制公共利益

    绿隔产业园区文态空间规划逻辑——以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奶东村艺术公园项目为例

    万强刘学吴白超阮俊华...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依托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的规划建设实践基础,结合未来北京建设国际文化中心的战略背景,以北京市朝阳区奶东村艺术公园的空间规划设计项目为例,探寻新时代绿隔产业园区文态空间的架构逻辑和人文体验新场景.奶东村绿隔产业园区的空间规划逻辑,充分衔接了环京绿化隔离地区生态廊道的山水脉络和区域文化基因,从区域山水格局、园区空间划分、街巷交通网络、建筑形体塑造、景观体验动线等方面入手,结合中国传统造园和空间句法理念,塑造生态、人文和建成环境有机融合的产业综合体形象,为城市艺术产业园区的形态复杂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思路和方法程序,也为产业园区空间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实践角度.

    绿隔产业园区文态空间北京艺术公园空间规划

    基于触媒理论的旬邑县纸坊村产业发展研究

    王蓉蓉陈潇婻党旭尧
    91-9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统筹理念使乡村发展逐步成为重要课题,然而目前乡村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其发展潜力的挖掘不够深入.文章通过对咸阳市旬邑县纸坊村乡村规划的研究,将触媒理论应用到纸坊村村庄规划中,从触媒因子选择、触媒链建立和触媒网络完善实施、原触媒载体更新策略到改善物质环境、传承传统文化、提升经济效益、注入时代元素,最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触媒理论触媒网络旬邑县纸坊村产业兴旺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古镇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侯君陈斌卿曲继萍曾晓漫...
    94-9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古镇作为古驿道聚落,曾承载驿站、集镇的功能.聚落因古驿道而形成,具有独特的空间形态.本文选取聚落的"面、线、点"三个维度,即整体空间、街道空间、重要节点,采用文献研究法与田野调查法,总结聚落中空间形态的内在规律和关系.通过对聚落特征的挖掘,为走马古镇未来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走马古镇驿道聚落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