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旅游厕所革命背景下旅游厕所的建设现状及优化建议——基于金华市AAA级旅游厕所的实地调查

    奚雨晴魏晨慧蒲燕虹张理想...
    92-9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旅游厕所革命背景下旅游厕所的建设现状,洞察旅游厕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背后原因及未来优化方向,本研究以金华市AAA级旅游厕所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对旅游厕所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旅游厕所建设现状优化建议金华市

    我国慢行系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量化分析

    罗奇何慧萃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理念在不断革新,慢行系统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也在持续深化.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6—2022年CNKI数据库中收纳的1295篇慢行系统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量化分析,通过对发文量时间分布、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分布等图谱的分析,阐述目前国内关于慢行系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总结出慢行系统研究的三个阶段,从而对慢行系统相关研究进行介绍.

    慢行系统知识图谱研究热点CiteSpace

    网络社会下公共空间去"附近"化研究——以大连软件园青年社区为例

    刘佳玉刘代云
    100-10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社会改变了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组织方式,"附近消失"成为当下社会的典型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大连软件园青年社区为实证案例,采用认知地图和传统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青年群体对"附近"空间的认知数据,并对空间识别水平的建成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一定时空范畴内若公共空间识别完整度低,则"附近消失"问题显著;阐释影响"附近"空间识别水平的建成环境核心要素是步行舒适度、设施完善性、绿视率、空间私密性和POI密度,以期研究结果为网络社会背景下青年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网络社会附近青年群体公共空间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建设时代要义——基于社区概念和空间组织形式演变探析

    周睿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社区也逐渐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成为重要尺度和关键抓手.文章以社会、村庄、单位、财产四个参照点来分析社区内涵和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研究社区空间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关系,探寻其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规律,由此提出邻里构建和社区认同、共治共享和社会公平、韧性城市和环境友好、健康战略和养老服务四个方面是未来社区建设的关键议题.

    社区居住小区空间公共性社区治理

    基于环境融合的住区品质营造策略研究——以曹县隆悦·龙熙湾项目为例

    周嫱欧阳文陈绪燕尹甜甜...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住宅的大量建设,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住宅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量的扩张,而更多地关注质的提高.高层住宅拥有节约土地、高容积率、视野开阔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诸多自然景观利用不足、遮挡城市街道阳光、居住品质不佳、邻里关系淡漠、空间压抑、日照不足等问题,导致新建设的住区失去了活力,产生了诸多矛盾.文章针对当前问题,基于住区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相融合的设计理念,以曹县隆悦·龙熙湾项目为研究对象,尝试从空间布局、交通环境、景观系统、公共空间、居家空间五个层面进行住区品质营造策略的研究,以期探索与城市和谐共生的舒适品质住区.

    环境融合住区品质高层住宅城市环境

    现代木结构模块化设计在老旧住区更新中的应用——以南京市浦口区津浦新村为例

    周士月张海燕吕淑娜
    115-117,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十四五"规划以来,城市更新行动进入新的阶段,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存在于城市老旧住区中的设施设备落后、功能配套缺失、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漫长的规划理念探索过程中,现代木结构的模块化建造成为老旧住区更新中不容忽视的有效策略,其核心理念是将发展相对成熟的现代木材及其结构与模块化设计相结合,对木结构模块化设计在老旧住区公共空间中的应用进行模拟,使老旧住区达到当代社区的基本居住标准,为今后木结构模块化设计运用于城市更新提供理论支持.

    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木结构模块城市更新

    基于大数据对城市高活力街道的识别研究——以海口市海甸岛为例

    孔龄尧杨超林世平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海口市海甸岛为例,从丰富度、密度、可达性三个方面研究城市街道活力.本研究基于POI、LBS数据,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熵权TOPSIS分析方法,对海口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街道空间载体和街道活力进行量化排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海甸岛的高活力街道多为生活型街道,排名前五的为三西路(0.0867)、海岸路(0.0822)、二东路(0.0785)、三东路(0.0694)、五西路(0.0617).经分析,有效经济类载体对街道活力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作用.

    POI数据LBS数据街道活力空间载体海甸岛

    明清豫北平原民居形态特征研究

    赵彤赵鸣
    124-132,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豫北平原民居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地方特征,相比于豫北山地民居,对豫北平原民居的形态特征研究较少,因此其更具有代表性.文章以中原文化为切入点,采用现场测绘和类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中原文化对明清时期豫北平原传统民居产生的影响,分析并归纳院落、建筑单体和建筑细部三个层面的民居形态特征.本文对比其他时期和地域,重点探究明清豫北平原民居在宅基地选择、院落组合形式、单体建筑、门窗细部、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地域特色,以期为本地域民居的传承、发展与保护提供参考,实现建筑形态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促进中原文脉的传承.

    豫北民居中原文化建筑形态豫北平原院落组合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探究

    陈晓旭何仲禹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土空间背景下应对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矛盾的重要规划途径.相比于生态保护红线的静态性,生态安全格局更具动态性,更注重维护生态空间的整体结构和复杂系统.因此,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有助于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从而更有效地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功能.本研究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具有不同敏感性等级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包含一级生态刚性边界、二级生态刚性边界和生态弹性边界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提出相应的空间管控措施,从而为南京市生态安全和生态功能的维护,以及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安全格局国土空间规划南京

    基于脆弱性评价的国土空间布局引导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付博徐建刚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合理地布局用地功能是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大议题.文章以福建长汀县为例,借助VSD脆弱性评价模型,以综合提升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三个功能为导向,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脆弱性评价框架,通过构建多功能耦合的三维评价矩阵,实现对国土空间功能布局的科学引导.结果表明,单功能导向下的脆弱性分布存在差异,基于耦合评价结果进行国土空间功能引导,并进一步提出国土空间优化发展策略.

    脆弱性VSD评估框架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布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