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以西藏索县为例

    刘喜娟李康康杨东峰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过程中,数据整合困难、阈值确定模糊、模型构建复杂等技术难点,文章以索县为例,基于地形位置指数(TPI)和"双评价"指南开展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土地资源判定和适宜性分级结果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索了各方法的适用性,为地势条件复杂、数据资料缺乏地区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地形位置指数双评价高山峡谷地区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文化旅游型乡村规划探索——以陕西省庙底村为例

    王森王颖刘甜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土空间规划及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期,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文章针对目前文化旅游型乡村规划存在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减弱、用地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居住环境较差等问题,提出补充完善乡村规划工作底图、制定文化发展策略、编制乡村规划等路径.最后,以陕西省洛南县庙底村为例,提出发展策略,探索文化旅游型乡村的发展之路,为相关乡村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

    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型乡村庙底村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西安抱龙村为例

    郝静怡段炼孺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期望通过对西安抱龙村空心化现象的治理进行研究,从而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乡村旅游对于落实农业农村产业复兴、生态宜居、乡风建设、治理有效、共同富裕的整体要求,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早日成功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搜集查阅等研究方法,对村落的整体空间布局进行规划思考,对历史遗迹进行保护并开发.利用抱龙村原有的历史文化,对村落进行改造,吸引外来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古村落旅游振兴.

    传统村落规划思考保护利用旅游开发

    乡村振兴背景下示范镇产业振兴发展研究——以彬州市北极镇为例

    刘勇刘星宇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台之一,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促进了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彬州市北极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北极镇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北极镇现状问题及发展优势,从全产业统筹、塑造品牌优势和建设人才队伍3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在探索农业产业类乡村振兴示范镇发展新路径的同时,延伸至整个乡村发展范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转型产业融合北极镇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钧瓷工业遗产构成与保护研究

    杨岚赵潇欣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垕镇作为钧瓷的原产地,因钧瓷而兴.钧瓷始于唐,盛于宋.钧瓷作为传统工业遗产,其相关的生产技术、生产环境、生产社会等,密切影响着神垕镇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文章通过对神垕钧瓷工业遗产的背景分析,厘清钧瓷工业遗产构成中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从3个方面探讨神垕镇钧瓷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钧瓷工业遗产保护模式.

    钧瓷工业遗产传统工业遗产神垕镇遗产构成遗产保护

    基于空间句法的青岛滨海地铁站域步行空间研究

    解旭东薛颖栾学臻耿晓宇...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步行活动是衔接城市地铁交通系统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步行空间则是步行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了青岛市滨海区域的青岛站、五四广场站和太平角公园站3个不同等级的地铁站域的步行空间,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全局整合度、选择度及可理解度3个指标量化分析滨海地铁站域步行空间形态特征,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量化分析尝试提出步行空间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地铁及城市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滨海地铁站域步行空间空间句法

    太原水神庙空间分布及其分异机理

    冯瑞萌袁琨赵鸣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神庙曾是人们遭遇灾难时的精神寄托场所之一,其表征可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风俗文化及民众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及艺术价值.为加强对水神庙的传承与保护,本文以太原水神庙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资料收集、排查,汇总太原水神庙的信息.文章采用核密度分析、标准椭圆差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太原水神庙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水神庙空间分布的因子.结果表明,太原水神庙整体呈现"南北多东西少、南北密东西疏"的空间特征,具有多点分散聚集的空间格局;太原水神庙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关系密切,不同因子对水神庙空间分布的解释力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因子是影响水神庙分布的主要因子,社会经济因子是水神庙得以留存的关键因子.

    水神庙空间分布分异机理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

    湘赣边红色文化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再生应用研究

    王靖涵肖淙仁肖志高
    1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湘赣边乡村民宿存在人文缺失、城乡同质化、千村一面、修旧如旧的现象,文章通过对湘赣边红色文化特点和乡村民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析出红色文化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应用需遵循建筑形态与红色文化统一,建筑材料与地方文脉契合,室内装饰与红军精神联系,空间陈设与红色元素统一,以此探索红色文化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湘赣边红色文化红色民宿文化再生

    文化地理学视角下建筑群对自然山体的文化塑造——以蕲黄地区山寺为例

    张奕李审笑
    18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寺建筑群是人工构筑改造自然环境的典型例证.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下,也是讨论文化实体对自然实体塑造的典型样本.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湖北蕲黄地区是山地寺院营建的独特而重要的区域.本研究通过对蕲黄地区相关地方志、寺志等文献的梳理,挖掘此文化塑造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关键作用和塑造结果的丰富表征,为解读区域性建筑群的文化塑造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山寺建筑群蕲黄地区禅宗文化地理学

    浅析纪念建筑的叙事性

    张赞讴张正蔚
    18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念建筑是承载人类集体精神的物质载体,而叙事则是意识传递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梳理叙事性的相关内容和理论基础,从3个方面建立起叙事性与纪念建筑设计相关联的研究框架,以探讨叙事性思想对纪念建筑设计的内在影响与启发价值.

    纪念建筑叙事性设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