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嵌社区视角下历史街区"围寺而商"模式研究

    刘怡婷李军环
    40-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浓缩了地区的历史底蕴,展现出极具特色的地域性人文景观,备受旅游者关注.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历史文化名城,史称"召城",有着丰厚的召庙文化色彩和独特的"围寺而商"的商业居住模式.文章以呼和浩特市著名召城历史文化街区"席力图召-大盛魁"为例,利用互嵌社区理论进行历史街区更新活化研究,并从物质、文化、经济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可持续性的发展策略、增设公共空间、调整街区内业态及改造交通等方式,对历史街区的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建设,为今后类似的历史街区更新与活化提供部分借鉴.

    历史街区围寺而商互嵌社区更新活化

    乡村风貌整体提升策略及实践——以封开县励志新村改造为例

    王蕾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风貌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多数广东乡村存在风貌单一、公共空间不足、文化性缺失等问题.文章从省际廊道示范带封开县励志新村整体风貌提升设计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出乡村风貌提升应注重整体策略,以及如何进行文化要素重构和材料运用.案例注重整体空间设计,适当选取规划范围,利用原有建筑和自然环境营造空间节点.对原有存量农房建筑进行美学提升,推广应用当地特色石材料、竹材料,以及运用印花水泥等当地工匠熟悉的施工工艺.从乡村风貌提升的整体规划思路、节点空间营造方式、乡土材料的实际运用手法等进行总结,为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乡村风貌空间营造乡土材料

    涵化驱动下民族边缘区聚落空间形态变迁研究——以宝兴县硗碛藏族乡为例

    王紫涵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落空间形态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文化变迁是聚落空间形态演化的内核动力.位于"藏彝走廊"的硗碛藏族乡因其地理和文化的边缘性成为历史上民族交融的重要区域,其文化变迁呈现出和谐渐进的涵化状态.本研究通过地方志以及史料记载,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硗碛地区文化及聚落空间特征,总结出涵化驱动下硗碛地区聚落空间形态变迁的创新、共生和延续机制,为藏寨保护与开发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涵化边缘区聚落形态驱动机制

    传统村落街巷景观提升策略研究——以北京昌平长峪城村为例

    边宇浩高侨张维妮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巷景观面貌作为传统村落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原始风貌残存和保护不足的问题,因此有待得到改善与提升.文章在了解传统村落街巷景观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村落街巷景观的构成要素,并进一步揭示了街巷景观的特色价值及其保护提升对传统村落的重要意义,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提出合理的提升策略,并选取北京昌平长峪城村为研究实例,厘清村落街巷空间布局,进行街巷景观提升设计研究,以期为其他传统村落街巷景观的提升与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景观提升长峪城村

    遗产保护视角下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研究——以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为例

    叶伦源
    54-5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成都市"中优"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旧工业建筑有机更新初见成效.本文以清末工业建筑群白药厂改造的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为例,通过资料收集与现场调研,分析园区内工业建筑的构成与特点,在研究其价值的基础上,对旧工业建筑的实际再利用情况和问题展开调查,最后提出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在政策完善、建筑合理规划和布局调整方面的改进策略.

    白药厂旧工业建筑工业遗产再利用

    李庄旋螺殿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杨静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旋螺殿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古建筑中享有极高的评价,但旋螺殿的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文章旨在研究旋螺殿的保护与再利用,通过介绍旋螺殿的建造背景并对其价值进行梳理,阐述旋螺殿的现状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提出旋螺殿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通过旋螺殿的个例分析,提出对当下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批判性思考.

    旋螺殿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

    涉藏地区传统村落聚落空间保护研究——以青海省玉树县拉则村为例

    徐茂荣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聚落空间形态的保护和延续往往被忽视.本文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安冲乡拉则村为例,从自然环境、宗教文化两个因素对聚落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挖掘其空间特色,并从划分保护空间领域、强化空间格局、缝补空间肌理与统一空间风貌四个层次提出聚落空间的保护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聚落空间的保护与文脉的延续需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地域发展背景出发,结合自然气候、宗教文化、街巷院落、民居建筑等多个因素整体考虑,从而实现空间的整体保护.

    涉藏地区聚落空间传统村落保护

    南京明城墙的保护研究

    辛会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明城墙历史悠久,见证了南京600多年的兴衰荣辱,展示了明朝时期独特的筑城技术和军事化思想,是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鲜明写照.文章梳理了南京城墙的建设历程,分析了上到政府下到群众对南京明城墙保护认知的发展,以近几年提出的风光带建设作为保护实践的重点具体论述,提出了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分重点、渐进式推进的古城墙保护性开发策略,旨在为其他地区的保护规划提供借鉴.

    南京古城墙保护意识保护路径

    基于空间句法的济南将军庙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渗透性研究

    李鑫田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济南将军庙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空间形态渗透性的特点和空间句法的研究内容,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将军庙街区的渗透性特征进行分析,针对模拟计算得出的空间特征数据,总结现有特征的特点和问题,推进历史街区空间保护体系的完善.

    渗透性历史街区空间句法

    基于SD法的西部历史街区再生策略研究——以敦煌南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雷雁婷
    69-7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产保护基础与意识较为薄弱的西部中小城市在进行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时,对于"自下而上"的需求反馈有所欠缺.因此,本文以敦煌市南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以SD法基于使用者需求感受提取评价维度,并以此出发,尝试对研究对象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为西部城市思考适宜的历史街区再生策略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历史文化街区SD法城市更新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