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碳出行导向下的城市住区形态设计研究——以广州为例

    冯悦李炽勇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气候的主要因素.低碳出行是我国低碳交通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而住区作为城市居民大多数城市活动的起始点,在城市中拥有的面积比例最大、居民最集中,而住区形态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选用低碳还是高碳的交通方式出行.因此,文章从居民出行特征及住区规划要素着手,采用POI数据测算住区内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的移动行为,以低碳出行为切入点,从居民出行特征、住区形态要素与低碳出行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建构出住区低碳交通系统评价体系与模型,从而用设计引导居民采用低碳的出行方式出行,以期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低碳城市住区形态出行方式

    生态系统视角下宁滁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徐帆方遥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南京与滁州这两座毗邻的城市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生态一体化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宁滁两地生态系统联系紧密,亟须适宜的协同发展模式助力两地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生态一体化理论研究和案例,总结发展经验与范本,探寻问题解决途径和融合策略,并依据对两地生态系统结构与一体化困境的分析,结合多理论构建生态结构统筹规划、自然资源绿色可持续、区域管理共治共享的全方位多层次生态系统协同发展模式.通过这种高效的发展策略,突破两地行政壁垒,推动宁滁可持续协同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系统生态一体化发展模式

    郑州CBD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魏艳李保国周园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CBD是城市展示城市形象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CBD在国际化视野、复合的城市功能、高品质的楼宇经济、便捷的交通网络、智慧化建设等方面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介绍了郑州CBD产业基础、空间布局、发展定位、产业方向,提出了扩大开放、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壮大总部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建设数字CBD、优化交通网络等发展策略.

    CBD郑州高质量发展策略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过程中的"高层工业"建设探索——以南京市江宁区成山工业集中区为例

    程娟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城市工业用地日趋紧缺,为保障工业生产空间,政府开始鼓励开展"工业上楼"的创新模式.本文借鉴广东省实践案例经验,以南京市江宁区成山工业集中区为例,从发展条件、空间形态、产业引导、控制指标四个方面,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过程中的"高层工业"建设进行探索,解读高层工业如何"向天空要空间",为将成山工业集中区打造成长三角首个"高层工业"试点片区和转型标杆提供参考.

    低效用地再开发高层工业南京市江宁区成山工业集中区

    基于宜居视角的高密度地区设计策略——以湖贝片区为例

    钟文辉吴锦海雷越昌
    22-2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高密度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趋势,由此带来的高聚集人群和高密度建筑为城市的宜居性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基于以往的宜居城市的研究,将宜居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两大方面.对于城市设计而言,能够实现的宜居环境主要是物质环境方面,精神文明环境则更多依赖于城市治理.本文针对高密度地区所带来的空间局促、交通拥堵、环境质量差、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以湖贝片区的规划设计为例,提出高密度地区宜居环境设计的五个策略:舒朗通透的建筑布局、宽敞的公共空间、高效的交通系统、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权利均衡的公共服务设施.

    高密度地区宜居环境湖贝片区设计策略

    老旧街区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法研究——以长安街延长线通州段为例

    邓旭光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辖区内老旧街区风貌的改造工作已提上日程.新华大街位于长安街延长线东段,是京通快速路进入通州的门户,是"百里长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新华大街的立面提升改造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长安街延长线通州段的立面改造,围绕新华大街道路红线两侧延伸约50 m,改造范围约5 km2,总长度约10 km,涉及楼栋约76栋.对通州新华大街沿线的立面改造,遵循"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原则,依据通州自身的历史文化及空间尺度特点,对沿线各处节点进行针对性的改造提升,形成与长安街整体风貌协调而又契合自身特点的完整建筑街区风貌.本文对长安街延长线通州段立面提升工程实践讨论和总结,旨在通过研究老旧街区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法,为后续越来越多开展的老旧街区改造提供经验参考.

    通州老旧街区立面提升改造设计方法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研究——以包头市乌兰小区为例

    覃安琦
    36-3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作为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单元,涉及面较广、主要矛盾问题集中突显、不同居民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做出契合的改变.在此背景下,笔者尝试通过对包头市乌兰小区的实地调研,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绿化景观、交通规划、休闲空间的更新改造策略,为包头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公共空间老旧社区提升改造更新

    城市老社区的可持续更新改造探讨

    邱恂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沿海大城市的市中心存留着大量的20世纪80—90年代的居民住宅,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卫星城市不断涌现,由于具有后发规划和城市设计的优势,从而吸引了大量人口的流入.为了避免部分现代都市发展中的问题,以及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和低碳战略发展目标,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了恢复老城区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笔者也参与了一些社区的改造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随着进入新的城市发展阶段,政府对老旧社区提出了更具未来性、设想更大胆的改造计划,通过对政策的学习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探讨老城区如何恢复活力的一些方法与思路.

    低碳社区可持续现状实施策略邻里文化活力社区

    昆明金康园小区活动广场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徐倾思白旭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住宅小区的活动广场是居民进行活动交往的重要空间,其使用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居住环境的质量.本文以昆明金康园小区活动广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通过运用观察法、图像记录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小区活动广场的现状、使用人群、行为模式、空间使用情况、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从而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可能的改进策略.

    金康园小区活动广场使用后评价社区公共空间

    城市色彩规划的实践探索——以成都市为例

    白兰李成楠张欣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进程日益加快和城市化建设的高歌猛进,我国城市已经出现了色彩污染和千城一面的严峻问题,城市色彩作为与城市空间品质紧密相关的要素逐渐得到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的重视.如何既能符合时代对独特的个性之美的要求,又能有效地保护城市特色,俨然已经成为本世纪最具热度的话题之一.因此本文以城市色彩的内涵为切入点,结合色彩在城市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和表现规律,继而详细论述城市规划对色彩的具体要求,并以成都市为例,从城市色彩认知、城市主色系提取和城市色彩搭配三方面进行实践操作,切实体现城市建筑色彩的表现和规划.

    城市色彩建筑色彩城市规划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