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宝鸡市眉县工业集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郝小雨蔡辉宋思佳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域,越来越成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短板.县域工业集中区作为县域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对其产城融合发展要求、存在困境、发展策略的研究越来越紧迫.本文通过对眉县工业集中区的调研,发现其产城融合存在产城分离严重、管理各自为政、产业融合协作程度不高、设施配套不足等核心问题.基于当前新形势下对于县域工业集中区产城融合的要求,提出眉县县域产城融合策略,以期为县域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困境产城融合规划策略

    基于耦合理论的乡村公共空间演变及机制优化研究——以阎良区咀子村为例

    宋思佳蔡辉郝小雨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耦合理念为视角,从时间维度梳理了咀子村公共空间的演进变迁,探讨3个不同时期影响咀子村公共空间的耦合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公共空间类型.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明确目前咀子村公共空间主要由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等外部因素耦合形成,而内生发展不足导致咀子村公共空间失去活力,并提出了续相枣文化、复空间功能、召公众参与3个方面的乡村公共空间机制优化,以期对公共空间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咀子村乡村公共空间演变优化机制

    城市设计与城市风貌——安徽广播电视中心与苏州“东方之门”建筑设计的比较研究

    胡腾宇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分担着不同的功能,而在这些不同的区域中,大型、标志性公共建筑及其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塑造方式会通过较为直观的方式来展现城市经济文化建设、建筑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实力.一个可以代表区域形象的建筑,其设计应遵循该地区的发展定位要求,有利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本文通过对安徽广播电视中心和苏州“东方之门”建筑设计的比较研究,对两者的选址、场地的内外部环境设计,以及两者所在区域进行分析研究,为以后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乃至城市的设计提供借鉴,从而创造能够反映城市活力,可以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的优良空间.

    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风貌比较研究

    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规划设计研究——以崔寨安置一区安置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李晓雨杨钊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国各地城市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中,而城市规划设计在这个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济南市新旧动能转化试验区是国家新旧动能转化综合实验区的先行者.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里程碑,是城市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世纪计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内,仔细研究建筑设计项目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是有启发性的.基于此,本文以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崔寨安置一区安置项目设计为例,分析在国家及山东省相关战略背景下,新旧动能转换的定义及城市规划设计策略,并且介绍了项目具体的设计内容,提出相应建议和结论以供参考.

    住宅规划新旧动能转换战略背景城市设计

    地级市高铁新城再开发规划探索——以常州高铁新城城市设计为例

    宫作成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铁线网的快速建设,高铁沿线城市迎来高铁新城开发建设的新浪潮.其中,部分地级市高铁新城由于高铁新城规划区位偏远、定位不清等原因,出现发展缓慢、实施度不高、缺乏活力等问题.本文以常州高铁新城城市设计为例,从研判定位与规模、优化区域结构、提升集散效率、构建特色门户等方面入手,探讨能够整合利用的现状资源,带动高铁新城再开发,提升片区活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并期望为其他地区的相似规划提供参考.

    高铁新城再开发城市设计

    乡村文化空间活态特性探讨

    谭珏翟辉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空间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以挖掘乡村文化空间元素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文章选取文化空间中的活态性作为研究主题,通过实地观察、现场调研、案例对比等方法,对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简析,提取文化空间元素,分析其元素的运作机制,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文化空间活态性乡村文化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体系规划研究

    张学富苏振宇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镇属性日益增强、城乡差距越发扩大的背景下,城镇地区对乡村地区过分的虹吸作用是造成乡村发展动力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的乡村体系规划有助于整合广大乡村区域发展资源,避免村庄无序低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角度出发,解读了不同规划视角下的乡村体系规划,结合目前乡村体系规划编制面临的政策背景和现实矛盾,提出三个建议,即①明确乡村体系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②乡村体系规划以促进村庄四项基本功能发展为目的;③在乡村体系规划中融入乡村建设综合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乡村体系乡村振兴

    从网格城市到蔓生的社区——社区艺术的微观聚焦

    兰迪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网格都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进入工业时代之后,这一城市形态伴随着现代化进程更加理性而固化.但回顾网格规划的理念及发展谱系,在认识其秩序与高效的同时,也审视到网格城市的单一、刻板的困境.在大的城市网格框架下,社区形成了另一种非整齐、微观有机的生态面貌.从这个背景出发,社区艺术更加关注环境中以人为主体的身体空间和日常经验,对当下城市发展提出了自身的回应与反思.

    网格规划有机介入社区艺术

    珠海疍家渔村更新及水上人居创新模式探索

    余榕吴思莹
    65-68,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结合珠海市灯三村的规划和疍家民居建筑设计的大胆探索,着重探讨珠海疍家渔村更新规划及岭南水上居住建筑的创新模式,激发乡村活力,突出对当地社区的重构,使其更加有层次感,打造出一个宜居宜游的多元化社区.与此同时结合网络平台开发旅游业实现自我运营,重塑滨水村落的文旅环境.

    灯三村疍家渔村更新规划水上人居创新模式文旅环境

    传统建筑文化在新农村住宅中的传承与发展——以浙江省衢州市石梁镇五龙村为例

    康佳刘启波
    69-7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高度集中,建筑文化又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将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是我国建筑师一直探索的问题.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中国人口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常住人口56 401万人,占比40.42%.将近一半的人常住乡村,所以研究如何在乡村民居建筑中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必要.本文以浙江省衢州市石梁镇五龙村为例,从居民的需求入手,分析建筑院落布局、空间尺度、材料结构、风貌装饰等方面,对于如何在新农村住宅中传承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思考与探讨.

    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乡村居民风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