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蓟州区景观格局演化评估及优化策略研究

    李发明李元王婷婷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镇乡村都面临着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的局势,环境和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通过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评估能够充分反映人类对区域环境改变的强弱和规律.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选取1998年、2008年、2018年三个研究节点的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动态度模型、高程分析、监督分类、克里金插值、高程tin分析等多种模块,对蓟州区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量化评估,结合评价结果分析总结蓟州区景观格局的总体规律和不足,提出需求与供给协调发展、生态保护优先、整体与类型流转、平衡绿地分布等优化策略.

    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土地利用优化策略蓟州区

    从德国都市圈发展看中小城市参与区域协同的路径

    王慧敏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都市圈内部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格局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德国都市圈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空间协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都市圈内中小城市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经验值得研究和学习.通过梳理德国均衡发展的城镇体系的形成背景和现有空间规划体系下都市圈的发展过程,分析单中心和多中心两种类型都市圈的城镇结构,以及内部中小城市在都市圈发展中的角色分工和发展思路,以期对我国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参与都市圈区域协同提供参考路径.

    区域协同中小城市德国都市圈

    城市微更新视角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以青岛武夷山路社区为例

    陈禹彤
    121-12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在经历了建设发展的蓬勃期后,不少居住区已老旧不堪,基础设施相当匮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此外,公共空间衍生出不少失落空间,难以倡导社区互动,培养社区意识.相比以往的"大拆大建",我国城市现已步入存量优化阶段.出于经济、民生、文化的多重角度,城市微更新是城市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选取青岛市武夷山路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社区营造层面,通过调研分析、设计优化,采用底层公共化重塑老旧社区的公共空间,促进人口构成丰富的社区互动,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城市微更新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营造武夷山路社区

    城市工业地段公共空间再利用设计策略研究——以广州聚龙湾规划为例

    张鹏罗滔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城市更新不可避免地涉及原位于城市中心区的一些工业地段和仓储用地.现有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为了探讨老旧工业区再利用和开发的创新性可能,给相关决策部门和人士提供建议和参考,分别从功能、方法和模式入手进行研究和综述.通过比较研究,归纳更新规划过程中公共空间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结合具体研究案例分析了聚龙湾地块所具有的独特工业遗存价值,以及根据功能转变的需求,挖掘出其公共空间更新所应有的价值潜力.在初步理论基础上,研究形成广州聚龙湾工业地段改造的实践探索.最后从工业遗存的价值认定、保护和公共空间再利用角度入手,此类地段融入新的城市生活具有有利的空间基础,可以在未来的城市更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废弃工业区再利用公共空间置换混合功能

    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园游憩发展研究——以紫竹院公园为例

    张烨赵晶
    132-13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地进行更新活动,实现公园与城市的融合与共生.城市公园的游憩发展,作为城市公园建设中最直接面向受众使用过程的部分,决定公园建设是否合格,但在实际过程中却经常被忽视,导致现代公园的建设现状无法发挥公园设计的优势,全面服务于社会需求.聚焦于当下城市公园的游憩发展方向的困境,以史为鉴,通过梳理具有较长发展时间、具备中国特色的紫竹院公园建设史,总结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公园运营措施,通过完善公园运营,提出符合当下城市公园的发展的更新策略,以期为未来的公园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公园更新游憩公园运营城市更新

    城市街道重塑——从公园日到路边公园

    朱冰姚栋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处于街道价值被重新认知的时代背景下,加之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风潮不断兴起,越来越多更具灵活性的街道建设与管理策略逐渐涌现.文章以拓展我国精细化治理时代的街道空间建设与管理路径为目的,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公园日[Park(ing) Day]为核心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其从一场草根阶层发起的艺术实验转变为获得官方认可的路边公园(Parklet)城市政策的演化进程.整个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行动主义色彩、战术城市主义的更新理念、公私合作的管理模式值得思考与借鉴.

    公园日路边公园战术城市主义公私合作街道更新

    唐宋诗词中古代城市意象特征及营建思想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陈依頔程诗雨尹嘉丞孙亮...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唐宋诗词为媒介,借助文本量化分析、诗词意境分析,梳理古代的城市意象特征.研究发现,诗词文本中古代城市意象主要包括自然山水、人文建筑、城市区域三类要素.其中,自然山水和人文建筑是关联域最广、关联度最强的核心要素.这种以山水人文空间为主要意象的中国特色,来自传统文化中结合自然的方位布局规划思想和以文化人的空间营建思想.文章验证了文本分析法研究古代城市意象的可行性,有助于深入挖掘传统营建智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

    城市意象营建思想唐宋诗词武汉

    当代审美语境下中国园林的山水思想传承与形式创新

    宋爽陈奥星
    147-15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文化价值,但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冲击下,当前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发生巨变,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须对中国园林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进行重新思考.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特征的梳理,认为脱胎于山水诗画的山水审美与山水文化是中国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艺术的根本所在,并提出了中国园林山水营造的四种境界追求,然后总结了当前中国园林的传承与表达方式,最后提出了当代中国园林思想传承与形式创新的具体内容,以期创造既符合当代审美与功能需求,又具有高雅诗画情趣与精神意境的现代中国园林艺术作品.

    中国园林山水园林传承与创新

    广西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陈爱梁晓慧黄丽琼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红色革命遗址呈现了广西革命的峥嵘岁月,同时也是人们回顾革命精神、传承红色革命历史的重要载体.对广西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展开研究,调查分析其历史背景及现状,从建筑学层面出发,对其现有建筑风格与特点进行探析,提出广西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策略,并以柳州市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为实际研究案例,探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具体技术措施.

    广西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

    基于符号学视角下荆楚文化景观设计研究

    王莉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符号学理论已经被引用到各个领域,但我国关于符号学的专项研究相对较少.从符号学视角对荆楚文化景观的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荆楚文化景观设计与符号学的共通性,梳理总结荆楚文化景观设计目前面临的问题,探寻符号学视角下荆楚文化景观设计策略,为以后文化景观的建设提供借鉴,发掘文化景观的共性,为文化景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推动我国文化景观的建设.

    荆楚文化城市景观襄阳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