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友好的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香厂路学区为例

    毕波单之然
    49-5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历史街区文教价值较高,但大多街巷狭窄、设施薄弱、建筑老旧失修、环境品质低下.本文从儿童友好视角出发,以北京市西城区香厂路学区为例,挖掘历史街区潜在价值及儿童空间使用问题,从安全、趣味、均衡3个维度构建儿童友好的空间节点、路径、网络,提出整体性的更新设计策略.通过整体方案和节点设计,阐释历史街区的儿童友好性提升途径,为老城文教区更新提供借鉴.

    儿童友好城市更新历史街区香厂路

    基于风环境评价的滨水区空间形态控制方法研究——以西安市浐灞半岛居住区为例

    苏钠周典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的环境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滨水街区环境和滨水通风廊道关系密切,需要评价滨水居住区的风环境影响.本文总结风环境相对舒适度评价方法,构建了滨水区公共空间优化框架,并以浐灞半岛居住区为例,实测研究滨水街区风环境,结合CFD模拟技术分析,对滨河街区高宽比、建筑布局、街道界面等空间要素提出控制和指导要求.

    风环境评价滨水区控制方法浐灞半岛居住区

    整合与激活——小城镇旧街区滨水公共空间更新的地域性初探

    王伟李嘉越孙雨倩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城镇化建设日益加快,高强度、重收益的开发模式往往伴随着对自然景观要素的破坏和对地域人文要素的忽视.同时,旧有建成环境的改造由于建筑拆迁成本提高及规划限制难以实施.如何利用既有水系创造新的交通及视线通廊,同时提升原有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核心镇区原有水系滨水空间改造项目为例,以延续小城镇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独特性为目标,将滨水空间作为整合小城镇公共空间的重要脉络和激发区域活力的核心要素,有利于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其能更好地与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谐共生,达到整合原有节点景观及相关要素、激活旧有街区居民生活活力的目的[1].以此为契机尝试为同类型更新项目提供较为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滨水空间地域性更新激活

    基于交往的城中村节点空间更新策略探究——以厦门钟宅为例

    谭跃黄丹青郑澜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常态下,城市存量更新,特别是城中村更新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基于交往功能,通过实地调查法对厦门钟宅城中村节点空间进行探究,寻找符合村民交往特点的更新策略,为钟宅节点空间更新设计提供帮助.调查研究表明:交往活动是更新的出发点;节点空间的调查研究可采取明确的分级分类体系;节点空间的策略研究或更新设计具体可从物理、化学和管理3个维度来展开.

    城中村节点空间交往更新策略

    厦门市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形态与开发利用探索——以成功大道沙坡尾市场为例

    薛震东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城市高架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伴随着高架桥交通功能空间的产生,其桥下空间资源的空置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国内对于高架桥下空间的研究未成系统,而厦门地区此空间的利用也较为不足.因此,本文对厦门地区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辅以厦门市沙坡尾市场的笔者实践案例进行阐述,以期探索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共性思路改善城市桥下空间的利用.

    高架桥桥下空间开发利用空间形态

    基于多视角分析的城市交通拥堵成因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

    柴博涵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现象越来越显著.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蔓延与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本文以笔者所居住的城市濮阳为例,根据现阶段城市道路拥堵的现实情况以及长时间的生活观察,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调查、互联网数据分析等方法,从多个视角入手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的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的相关知识内容,多角度地、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缓解交通拥堵现状,促进交通系统的进步.

    交通拥堵机非混行渠化交通公共交通

    古村传统建筑的建构、形态与风貌评价探究——以哈密五堡乡博斯坦村为例

    喀普兰巴依·艾来提江塞尔江·哈力克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村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建构价值和独特的营造方式.本文论述了博斯坦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沿革、价值取向、形态特征和生态理念,分析了古村落整体营造格局、建构方式、建筑评价等,并总结了传统建筑风貌特征、空间建构与风貌整治策略,为今后的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博斯坦村古村落建筑建构风貌评价风貌整治

    可持续视野下传统民居更新后的适应性评价

    邹阳何玮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民居更新进行"后评价"研究,建立以"适应性"为目标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结合湘西崇木凼村花瑶民居厨房更新项目,从当代切片综合适应力、未来发展潜在适应力两个方向进行"后评价"实证,为传统民居更新后评价探索有效路径.

    传统民居更新适应性后评价

    观念与空间关联性的消解与重构——拉萨地区乡村藏式民居的变迁研究

    胡滨杜平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区正处于转型期,生活形态和建造技术的转变使得传统文化观念与物质空间的关联性被削弱.研究将拉萨地区20世纪80年代之后建造的民居分为3个阶段,从自然观、天梯说、洁净观、中心说和防卫观的角度阐释文化观念与空间组织两者关系的演变趋势及其动因.以此为基础,以当下藏区乡村的建造逻辑为制约条件,明确重构文化观念与空间关联性的原则、措施和策略,并以楼梯为分型要素提出可行的空间组织方式.

    藏式民居居住形式重构文化与空间的关联自然观

    西南丘陵山区老旧城区绿色重构价值评定研究——以遂宁市为例

    李勤段品生李文杰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西南丘陵山区老旧城区的绿色重构价值进行定量研究,为提高该区域老旧城区绿色重构水平,扩大生态环境优势并促进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在老城绿色重构、生态环境优势、城市发展类型三者之间关系解析的基础上,从空间安全、投资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5个维度构建西南丘陵山区老旧城区绿色重构价值评定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四川省遂宁市为例进行绿色重构价值试评.结果表明遂宁市老旧城区绿色重构方案可行,但需加强空间安全、生态价值和投资价值3个维度的绿色重构力度.

    西南丘陵山区老旧城区绿色重构价值评定模糊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