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双月刊

城市设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校园与城市:一场设计变革的解析

    迈克尔·赫伯特徐蜀辰
    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篇关于设计史的文章思考了城市大学的建筑和景观最近在设计方法上的转变.基于二次文献和已发表的校园总体规划,本文将20世纪中期对城市与校园分离的关注和当代对城市与校园融合的探索进行了对比研究.虽然主要借鉴的是欧洲和美国的例子,但这一话题是普适的.文章从3个尺度对校园设计革命进行了探讨和解释,首先是大学的城市环境尺度,其次是校园布局和景观尺度,最后是建筑及其功能尺度.每一个尺度都为追求知识的目标找到了一个设计要素.

    大学校园大学校园与城市大学规划大学校园设计革命大学校园设计史

    新型研究型大学校园空间创新发展趋势

    莫修权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协同、价值传递等方面的任务,以及其对校园空间规划提出的新要求,并阐述以下几点发展趋势:构建跨学科教学科研综合平台,打破传统大学的建筑布局按学科或者院系设置的模式;建设开放、创新、协同的校园空间,推动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校园建设,提高校园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校园空间校园规划研究型大学高等院校产业协同

    走向"非简单开放"——大学校园建筑"开放性"问题刍议

    刘玉龙祝远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以开放校园问题为视角梳理大学校园建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开放性"及其3个维度为理论框架,提出未来大学校园建筑走向"非简单开放"的设计策略和相应空间模式.

    开放校园开放性非简单开放

    天地合气,智圆行方——内蒙古艺术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

    任飞屈小羽孙光享王钰...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时代、社会、人文以及自然环境成就并影响着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物质载体,校园的空间结构、标志性建筑、景观等方面充分重视并合理地反映校园的文化性、地域性特征.内蒙古艺术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在解决老校区教学空间严重不足的同时,需要探索建设符合艺术教育特征的校园空间.规划设计尝试探索与内蒙古地域景观人文特征相适应的大学校园.校园规划根植于地域空间景观特征,自然生成自由组团式布局的校园,形成与草原融合共生的"草原聚落".校园景观设计将"安代舞"中优美的线条提取为景观步道,并将草原上蜿蜒的河流生成到校园中,让校园成为地域景观的经典缩影.在豁然开朗的草甸,建筑局部底层架空,形成属于近地空间的丰富生活.在每个细节上,营造深具人文关怀精神的无障碍校园和绿色校园.

    地域文化与校园草原聚落人文校园景观人文校园建筑

    "启势,因势,造势"——西安美术学院长安校区规划设计

    华承军文学艺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西安美术学院长安校区校园规划设计3个阶段的演变分析,文章提出了在地性、地域性、文化性3个因素在营造校园独特文化意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在具体过程中立意导向的设计策略.

    规划设计意境营造校园设计策略

    以乡村校园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设计探索——以江西浮梁西湖乡为例

    王钰张悦程晓喜曹梦醒...
    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是乡村文化和乡村文明的中心,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教育现代化,对乡村校园的价值定位和空间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江西浮梁西湖乡幼儿园及学校设计项目为例,从校园选址促进离散乡村人口聚集、幼小初全龄一体的乡村教育协同、与乡土社会共生共享的开放校园以及凸显地方产业特色的校园景观设计4个方面,探讨以乡村校园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挖掘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作用方式,以期为其他的乡村建设提供思考.

    乡村校园设计选址促集聚全龄共成长开放融社区特色育产业

    从无障碍设施配置到友好环境营造——包容性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探索

    王宁黄献明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正式实施,校园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将更多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办学机构的重视."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校园空间需要在实现无障碍要求的基础上,向更为友好和包容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包容性校园的服务对象、需求特征和性能目标3个方面的特殊性分析出发,结合康复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新校区案例实践,围绕校园无障碍系统性规划、精细化设计和多样化场景等内容,提出新时期大学校园包容性环境营造的策略与方法.

    无障碍友好环境包容性校园系统性精细化

    教学内容导向下的城市设计本科教学思考

    姜敏李金株王慧许昊皓...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调研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及内容在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中成为主流,被广泛应用并渐成体系,形成了对传统"空间形态建构"导向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调研能力普遍提高,对城市的认知更加系统、科学、深入,可伴随而来的却是学生空构能力普遍弱化的显著现象.同时,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变革,城市设计的目标体系、价值体系、技术方法体系都更加复杂多元,城市设计的本科教学到底是"面向时代变化"还是"面向学科本体",成为当代城市设计本科课程教学中亟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当代城市设计课程教学的两种主要内容导向入手分析其教学目的、方法、要求和难度,提出两点建议以期回应"时代变化"与"学科本体"两种教学目标.

    两种导向教学难点课程包信息化课程建设

    城市商圈周边的老旧住区"内生长"更新路径——以南京新街口为例

    来源唐燕安珺宿佳境...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发展进入存量开发阶段,以调整城市内部功能结构、盘活优化存量空间为目标的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常态.自上而下式的外向型扩张与盲目商业开发给城市发展和管理带来了粗放、低效等诸多问题.本文以位于南京新街口商圈周边的老旧住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产权、用地、人群等要素相互协调的"内生长"更新模式,通过弹性划分产权、协调利益分配、挖掘内部资源、盘活存量空间、多元主体参与等途径,创造激发社区内部活力的老旧住区更新路径.

    城市更新内生长南京新街口

    信息动态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