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伤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杂志

蒋耀光

双月刊

1009-4237

traum9910@yahoo.com.cn;jts200808@sina.com

023-68706804;68757484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创伤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创伤外科内容的学术性公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内容包括创伤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论著,创伤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救治方面的论著、综述、报道等,创伤诊断与救治经验总结,国内外创伤救治和研究的新理论、新进展方面的综述、简介等,创伤救治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与创伤外科有关的病例报告、专题讲座、学术讨论、消息报道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管战创伤救治技术前沿

    孙羽东董维景在平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战创伤引起的大出血是战时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自近现代战争以来,血管战创伤救治技术得到巨大发展,尤其是腔内血管救治技术与理念出现后,以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为代表的救治技术和器具显著提高了血管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本文将深入探讨血管战创伤救治技术的前沿,围绕血管战创伤救治理念、腔内血管外科技术、血管战创伤救治装备与材料等方面的创新展开论述,并对信息时代下的血管战创伤救治技术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

    血管战创伤战场救治出血腔内治疗

    封面故事

    166页

    全镜下前交叉韧带保残全内重建技术治疗训练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

    李宝林欣其刘铭刘松波...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保残全内重建技术治疗训练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28例训练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军人,男性2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6.3±6.4)岁.均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韧带保残全内重建手术.比较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和VAS,综上评估保残全内重建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3.2~14.6(平均13.6)个月.术后6、12个月Lysholm评分(分,术前vs.术后6个月vs.术后12个月:64.6±3.2 vs.82.1±6.7 vs.90.0±10.1)、IKDC 评分(分,67.6±3.9 vs.80.3±7.3 vs.88.9±9.0)、膝关节 ROM(99.0°±7.3° vs.113.3°±9.5° vs.120.0°±6.8°)、VAS(分,4.5±1.0vs.1.9±0.8 vs.0.8±0.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手术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保残全内重建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满意,短期(术后1年)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明显.

    军事训练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全内重建技术膝关节

    《创伤外科杂志》关于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以及知情同意的要求

    171页

    1例右足枪弹贯通伤合并第二跖骨粉碎性骨折救治经验

    陈英会谭立国张林祺王春辉...
    172-174页

    跖骨粉碎性骨折枪弹伤贯通伤

    征稿启事

    174,182页

    创伤性主动脉损伤单中心临床诊治经验

    刘畅宋毅袁烨丁任重...
    175-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创伤性主动脉损伤(TAI)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3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救治的12例TAI患者的诊治情况.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27~80岁,平均51.7岁;道路交通伤8例,撞击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收集并分析患者主动脉损伤的分型、特点、治疗策略,多发伤治疗情况以及近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主动脉损伤患者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8例,Stanford Non-A/B型主动脉夹层2例;接受主动脉手术者8例(66.7%),其中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3例.体外循环下开放手术治疗3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4例,杂交手术1例,非手术治疗4例.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患者均治愈,无围术期死亡.TEVAR治疗患者中,1例合并严重多发伤,住院期间死亡.4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存活.随访时间14~123个月,平均45.9个月.截至2023年6月最后一次随访,1例TEVAR治疗患者失访,余10例患者均存活,无新发主动脉事件.结论 早期识别TAI,充分评估患者的多发伤及主动脉损伤伤情,制定个性化整体治疗方案,合理地干预和正确的手术策略,是TAI治疗成功的关键.

    创伤性主动脉损伤多发伤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导丝会师技术在腋动脉损伤腔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窦树彬王小微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导丝会师技术在腋动脉损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8月解放军第九六○医院收治的腋动脉损伤患者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0~66岁,平均40.3岁.经股动脉及患侧桡动脉入路,双向入路导丝会师腋动脉损伤段,经股动脉引入圈套器,将导丝拉出体外,建立股-桡动脉的"体外导丝"工作轨道,然后行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围术期情况、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再干预情况等.结果 腔内治疗过程中采用导丝会师技术成功率100%,共植入支架34枚,平均1.5枚,术中造影示腋动脉血流完全恢复通畅.随访6~49个月,平均28.6个月,支架内血流通畅或支架腔内狭窄小于30%未行腔内干预20例,支架腔内狭窄超过50%再次腔内治疗2例,无支架移位、断裂、内瘘等.结论 腋动脉损伤腔内治疗过程中采用导丝会师技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应用价值大.

    腋动脉损伤导丝会师技术支架腔内

    5 362例眼部创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尹红华刘莛喻娟李雪...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近十年西南地区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住院的眼部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眼部创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在大坪医院眼科住院的5 362例(5 372眼)眼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眼别、受伤地点、病例年份及月份分布、受伤原因、眼部创伤类型、受伤部位、治疗方式、视力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眼部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5.42:1.00;受伤人群主要为46~69岁年龄段患者(占44.57%),其次是18~45岁年龄段患者(占38.96%).受伤职业人群排前三位的是生产运输工人、农林物渔劳动者、大中小学生.单眼受伤占97.24%;受伤地点以工地居多,其次为其他场所,再者是工作单位.2016年眼部创伤患者住院人数最多(612例).意外受伤(包括摔伤、撞伤、弹伤、戳伤等)占52.03%,金属致伤占15.20%,钝物致伤占11.82%.受伤部位以整个眼球居多,占38.94%;部位在角膜占20.40%;合并多部位损伤占10.54%.眼部创伤类型:开放性占57.07%,闭合性占25.98%,眼附属器损伤占11.64%,其他(化学伤、热烧伤等)占5.32%.患者受伤后有58.34%行清创缝合术,8.52%行晶状体手术,8.17%行眼内手术,3.38%行眼球探查术,3.00%行泪器手术,2.42%行开眶手术,1.16%行其他治疗,0.97%行眼内容物剜除术,0.17%行眼球摘除术.积极治疗后有28.62%患者视力得到改善(≥0.30).结论 近十年来西南地区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眼部创伤患者多为意外受伤.眼部创伤患者以18~69岁年龄段男性为主,绝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视力预后有所改善.眼部创伤重在预防,受伤后及时诊治对视力预后有重要影响.

    眼部创伤住院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本刊对英文缩略语的要求(一)

    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