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季刊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未来城市的空间原型与实现路径

    龙瀛李伟健张恩嘉严庭雯...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一系列新兴技术对当下城市居民生活以及城市空间产生了诸多深远影响.文章对技术、生活方式与城市空间演化机制进行分析,采用"回溯+推演"的方法,基于已有文献、实践案例以及机构智库在技术发展与未来城市空间方面的研究,推导新技术、新生活方式驱动下的未来城市空间,并从区域、城市等多尺度及不同场景出发,系统性展望和提炼未来城市空间的原型与多主体实现路径,最终总结出十大趋势与八大议题,旨在激发更多有关未来城市空间的战略思考,进而明晰创造未来城市空间的核心思路.

    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城市智慧城市颠覆性技术以人为本

    未来城市的运行机制与建构方法

    王鹏付佳明武廷海夏成艳...
    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城市并非单纯通过预测而来,更需要通过实践以创造.基于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将发生更深层次的空间变革,并体现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时空的连接关系中.文章通过梳理四次工业革命中城市物质、能量与信息的机制变化,总结未来城市的空间组织机制,基于信息、物理和社会空间的集合体特征,探讨未来城市中流、场、网的形成以及数字纽带在连接供需、连接系统和连接时空中的作用.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和实践案例的梳理,从单个系统内部的供需匹配机制、多系统间联动、区域多主体协同三个方面,提出未来城市构建的基本方法,以系统论和本体论的视角阐释未来城市的创造逻辑,进而有效引导未来城市的规划实践.

    未来城市运行机制规划方法

    智慧化公共空间设计的系统性案例研究

    李伟健吴其正黄超逸胡鸿熙...
    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发展对公共空间及其设计的智慧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有研究多关注于设计个案分析,缺乏相对系统的大规模案例研究与梳理.文章尝试提出一种适用于智慧化公共空间设计的系统性案例研究方法,系统检索整理得到 594 个相关的设计案例,并分析归纳不同案例间多维度的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智慧化公共空间设计已受到多种社会主体的广泛关注,其在 2015 年后呈现出加速涌现的发展趋势,以光电/投影/屏幕显示以及机械/机器人/自动化为代表的部分智慧技术得到了重点应用.设计案例更多地集中于建筑、设施等中小尺度,并在建成环境载体以及城市家具/设施载体中有较为突出的选择倾向.最终智慧技术为公共空间带来增强互动参与以及美化环境形象等核心作用效果,并在沉浸式空间营造等应用场景中得到具体体现.研究期望为未来的智慧化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与启发.

    智慧技术公共空间空间设计案例研究方法论

    城市机器人的应用与空间应对研究综述

    梁佳宁龙瀛
    47-55,5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人正由工厂和实验室进入城市空间,提高城市智慧治理和服务水平,缓解老龄化压力,促进城市可持续韧性发展等.城市机器人的应用已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颠覆性技术相同,其应用也将重塑城市生活与城市空间,但既有研究缺乏对其与城市空间关系的讨论.文章界定了"城市机器人"的概念,通过对 78 篇WoS核心合集文献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构建了描述城市机器人工作流程并涵盖其物理、社会、数字属性的特征分析框架;进一步基于框架总结出城市机器人的特征及六大应用领域和面临的障碍繁杂、缺乏结构规则、易产生交叉冲突等空间问题;最后,为解决其面临的空间问题同时对其行为作出一定限制,结合设计案例提出城市空间应对协调的探索性策略,以期为未来城市空间设计提供思考.

    城市机器人未来城市智慧城市空间应对文献综述

    适应自动驾驶技术演进的城市空间策略研究

    王鹏徐蜀辰苏奎峰
    7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动驾驶汽车有可能成为城市和城市空间转型的重要催化剂.文章从自动驾驶对城市空间的可能改变着手,探讨了载具的内部空间和空间使用逻辑、城市空间的信息触媒、车辆储能网络、城市物理空间的改变以及社区空间和行为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动驾驶在城市背景下的关键问题可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城市规划的议题.文章从点—线—面—流—策五个维度,探讨了自动驾驶背景下城市空间变革的可行策略和方向,并阐述了笔者团队在WeCityX 项目中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实践.自动驾驶将促进城市空间变革,城市规划又会推进自动驾驶落地.

    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空间变革

    数字技术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智慧城市演进

    刘琼王鹏黄至芃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历史和发展的双重维度分析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律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从数字技术与城市协同发展的视角,通过对国外五个典型城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技术与城市协同遵循"采纳—融合—嵌入"的梯度渐进路径,进而推动智慧城市主要按照三个阶段发展演化.第一阶段是城市对数字技术浅层采纳.智慧城市主要是在数字技术催生和拉动下,采用以政府主导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将数字技术与交通等不同场景结合,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是主要驱动力.第二阶段是政企合作的城市创新试点.在这一阶段,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相互融合并深入业务流程,更多的数据可以被实时获取并融合处理去真正解决城市场景中的问题与挑战.第三阶段是数字技术全面嵌入的城市综合实验.在这一阶段,数字技术不只是一种外部资源,而是与城市所内嵌的结构互相碰撞融合,进化形成全新的城市运作模式,价值共创理念引导居民的参与程度明显提升.

    智慧城市数字技术技术嵌入

    基于时空嵌入的未来城市信息模型(CIM)探讨——以青岛为例

    杨滔田力男孙琦陈立...
    9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定义,提出了CIM 的三个核心问题,即数字空间组合、数字空间认知以及数字空间行为,以期研判CIM平台搭建的关键技术点.以此,从个体与社会的空间行为方式,深入剖析了CIM的数字时空有机体的构成方式,提出了时空嵌入的概念,即高维的时空信息嵌入低维的时空信息之中,同时保持关键的信息特征仍然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最后,文章在青岛CIM案例之中初步探讨了三个核心问题的应用.

    城市信息系统模型距离流形时空认知时空行为

    新兴技术作用下未来城市空间的碳减排效益研究综述

    李文竹梁佳宁
    11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新兴技术与城市空间结合有望解决城市长期以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促进城乡建设中"双碳"目标的达成.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技术驱动下新城市空间的改变,缺乏其对城市碳减排效益的关注和系统性的梳理.因此,文章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筛选出 111 篇文献,并分别在城市结构和城市居住、工作、交通、休闲四大功能空间综述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①74%的文献认为新技术将有助于实现未来城市空间碳排放的减少;②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办公模式与共享出行等新型交通方式将为未来城市空间带来较高的碳减排效益;③新兴技术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反弹效应,这会削减其带来的碳减排效益,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文章总结了新兴技术对未来城市空间碳排放的影响路径,有助于实现未来城市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未来城市碳减排城市功能空间新兴技术系统性文献综述

    基于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城市治理——以杭州城市大脑为例

    李天星
    12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数字城市治理还具有信息孤岛、城市动态治理机制匮乏等问题,为应对数字化城市治理所面临的挑战,文章以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以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具体分析杭州城市大脑的治理机制,提炼出杭州城市大脑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结构、成员关系运作模式及整体治理运作体系.结果发现,基于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城市治理可以解决当下城市治理中存在的数据汇集能力差、信息孤岛、城市治理市场化困难等问题,同时,利用数字商业生态系统去治理城市可以树立新的治理理念、破除旧的治理手段、改变传统的协同方式以及找到新的治理平台.最后,文章基于杭州城市大脑的城市治理经验做出讨论.

    数字商业生态系统城市治理杭州城市大脑

    全龄友好理念下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评价与优化

    邹思聪张姗琪甄峰李智轩...
    143-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构建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动态评估与优化机制是落实常态化城市体检要求的重要环节,全龄友好是其中的重要原则,但目前还缺少这一理念下的设施评估与优化系统分析方法.文章提出了全龄友好理念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动态评估与优化方法框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精细网格评价不同类型设施供给与全龄综合需求的耦合关系,在社区层面汇总分析设施的综合供需耦合度和内部空间布局差异水平,总结现状问题并提出设施配置优化和空间选址建议.结论表明,不同年龄群体对设施的使用需求存在差异;老城区、江北新区社区的设施建设水平整体高于仙林、东山副城;商业服务和文体娱乐类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养老服务、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类设施则存在较大缺口.

    全龄友好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评价设施配置优化和空间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