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空间
城市建筑空间

高拯

月刊

2097-1141

010-6830289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外车公庄大街19号

城市建筑空间/Journal Urban Architecture Space
查看更多>>以城市住宅室内设计装潢为主格调,图文并茂地介绍国内外居住环境的案例,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觉现象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场所氛围研究

    喻冬冬韦腾峰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觉现象学强调主客体间的交互体验,氛围强调主客体间的印象感受.基于知觉现象学"身体在场"的体验,从"空间氛围"与"场所事件"两个方面分析氛围与场所的关系,运用场所氛围概念解读高校图书馆空间,探索知觉现象学对当代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内在影响与启发.

    知觉现象学空间氛围场所事件

    冬奥背景下室内滑雪场建筑设计研究

    李苗苗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冰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分析我国室内滑雪场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建筑设计基本要素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案例及项目经验,提出总体策划要点和单体设计要点,为室内滑雪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建筑设计室内滑雪场雪道

    世界遗产视角下广州第一公园旧址价值研究

    韩博雅周翌屹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第一公园旧址是我国造园史和城市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城市公园",是广州近代城市中轴线的发端,与20世纪上半叶我国社会重大变革过程中的诸多历史事件直接关联,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中华文明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物证,其在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世界遗产视角出发研究其遗产价值体系,辨析其价值载体,以明确其价值,推动其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世界遗产城市公园价值体系

    北京朝阜路区域空间资源梳理与现状分析

    王雯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贯穿北京城的历史文化大道,朝阜路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其历史景观保护不断面临新建项目的挑战.从自然基底到古城格局,从古代建筑到近现代建筑,从历史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如今活态衍生中的新文化创造,由基底到表面,从物质到精神,由静态稳定到动态活跃,横向剖解朝阜路沿线各类文化资源.在资源梳理基础上,对朝阜路沿线区域价值受威胁情况进行分析,为朝阜路的保护与活化提供参考.

    城市更新遗产保护历史景观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路径探究——以潍坊市为例

    张世磊张云王源源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刻把握城市的历史文脉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理清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思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认定、保护、传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潍坊市是文化积淀深厚、文物遗存丰富的城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其物质载体条件、其他城市申报的成功经验,提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技术路径,通过深入研究其价值特色和文化基因,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名城物质载体条件技术路径

    长沙太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色彩研究

    陈湘粤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色彩在历史文化街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长沙太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筑色彩进行调研,归纳特征,总结现状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使街区建筑色彩体现文化特色,保持历史风貌,延续传统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色彩色彩研究

    基于触媒理论的人、生态、工业共生模式研究——以天津市海河柳林片区天津钢厂和天津市中板厂为例

    王晓诗周晓烨冯雅茹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津钢厂和天津市中板厂位于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可有效被激活并带动周边发展.在明确天津市工业遗产保护历程及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所选场地的触媒特性,构建基于触媒理论的工业遗产研究框架,通过引导触媒效应的发挥,使工业遗产与生态和人群共生,最终达到自身乃至片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围绕工业遗产更新保护的重要方向——人、生态、工业共生,基于触媒理论激发链条式的区块反应,探索触媒理论应用新模式.

    触媒理论工业遗产共生模式

    空间生产视域下赣州古城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研究

    张爱芹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是重要的空间生产过程,不仅能再生产和再分配空间资源,还能重塑街区的建筑形态、空间格局、文化氛围和社会结构,对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探讨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演变及面临的挑战,从文化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3个维度探寻其景观更新的路径方式,以重塑街区活力.

    城市更新空间生产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空间更新策略

    小城镇失落河埠商业空间更新规划路径研究——以肥西县丰乐古镇为例

    颜五一吴婧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乐古镇是丰乐河沿岸的四大古镇之一,镇因水运而兴,因商贸而盛,积淀了独特的经济、社会、人文底蕴.告别"水运经济时代"后,曾经繁华的古镇如今没落不堪,面临产业转型与迭代.遵循小城镇内涵式发展规律,通过对镇区要素的识别与梳理,从文化、空间、产业3个维度探索古镇区域定位、产业转型拓展、建筑空间秩序营造与整合、新老要素融合与重塑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小城镇失落河埠商业空间的更新活化提供参考.

    小城镇商业空间失落空间更新规划路径

    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建筑空间适应性研究

    董铁鑫周碧瑶张璐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内蒙古包头市严峻的养老形势与养老机构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基于内蒙古包头市城镇养老机构现状,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及行为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包头市养老机构"医疗+养老"特征,提出医养结合模式下空间适应性设计策略.

    建筑设计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空间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