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年刊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Journal Journal of Historical China Studies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隋唐大运河开通与德清窑瓷器外销——以青龙镇中转贸易活动为中心的考察

    张晓东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隋唐时期大运河开通后,东南地域和沿海港口间的交通更加便利.同时在唐代,海上陶瓷之路出现兴盛局面.唐代对江南运河的交通也有很多改善,甚至推动了德清县的产生.于是,德清窑瓷器外运因此变得更加便利,大量德清窑瓷品被运到唐代苏州华亭县青龙镇港口然后外销.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德清窑瓷器已经沿着"循海岸水行"航线出口到东北亚,到隋唐时期继续可以经由江南运河来到青龙镇港,沿"循海岸水行"航线向北中转海运.在隋唐时期,江南运河的运输功能和青龙镇港口的兴起都有助于德清窑瓷器外销.

    德清窑陶瓷青龙镇海上丝绸之路

    清代江南社会的医患"熟人圈"

    杨奕望商双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南地区是清代的医学中心,医学流派发展迅速,行医人员数量众多.而清代江南社会仍处在传统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的医患互动,影响患者的择医范围,"熟人"与患者关系更为亲近,也是从混乱的医疗市场中寻求保障的高效途径.患者在认可医者诊疗水平并与医者建立熟人关系后,会向自己的社交圈推荐医者,医者由此获得更多的患者资源.面对熟人时,医者也愿意给予更私人的照顾,且会利用双方的感情,阻止其改换他医.江南社会的"熟人圈",加强了医患间的信任,同时也需要医疗之外的大量人情投入加以维系.

    江南清代医家社交网络医患交互熟人社会

    关于咸丰上海银饼的再讨论

    陈凌
    169-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咸丰六年上海县号商足纹银饼的钱文解读,分析其币值成色、铸造方法及号商的选择缘由,并深入探讨咸丰上海银饼的面世原因、发行经过和清政府的货币政策.咸丰上海银饼虽已具有银币的造型,且成色特别好、分量特别重,但实际上并不符合计数银币的条件,尚未脱离中国传统铸币的范畴,仍属称量货币.咸丰上海银饼,正、背面皆为文字而无图案装饰,字体端庄清秀,线条挺拔有力,铸造堪称精美,虽然使用了机器冲压钢模铸造的方法,但仍以人力操作,产量极低,且因为成色太高而质地过软不耐使用.咸丰上海银饼的面世是多种诉求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与当时西班牙银元断绝、墨西哥银元大量进入流通的局势有关,上海道希望能在流通市场上行用自铸的银元.在铸行上海银饼的同时,政府还推出了记账用的虚银"上海规元".历史最终证明,上海地方政府采用银两作为通货单位,使金融市场趋于稳定,这一做法是正确的.虽然咸丰上海银饼流通不到半年即宣告废止应用,但"上海规元"取得了成功.

    上海银饼银元沙船号商

    南社徐氏姐妹女子教育实践研究

    吴强华白雨婷
    18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女性解放思潮在国内开始兴起,社会上呼吁女性应拥有身体自由、教育权、参政议政权利的呼声渐起.在这样时代环境的影响下,我国近代女诗人、女性教育实践者徐自华(1873-1935)、徐蕴华(1884-1962)也深受影响.她们成长于有书香门第之称的语溪徐氏家族之中,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重视女性教育事业的发展.徐自华在竞雄女学以改良学校课程,选聘优秀教员,发扬革命精神的方式,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徐蕴华则长期从事女性教育,在近30年内先后辗转吴中、上海、崇德等地,开办、主持多所学校.徐氏姐妹为近代中国女性教育做出重要贡献,是近代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

    徐自华徐蕴华近代教育女性解放女子教育

    关于海格路和枕流公寓的一则札记

    陈磊
    200-208页

    征稿启事

    209-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