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新
创新

杨德辉

双月刊

1673-8616

cxbjb0771@163.com

0771-5530721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东宝路3号

创新/Journal Innov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科理论刊物,本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研究和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等实践的热点问题,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服务。读者对象为社科理论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王玉堂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体现了政党治理理念的重大创新和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长期执政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具有深远战略考量和重大现实意义.改革激发活力,标准提供遵循.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其核心是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把党建设好建设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党的建设改革精神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以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王前军谢进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主动中明确前进方向,在立场主动中坚守价值旨归,在实践主动中承担历史使命、创造历史成就,淬炼出伟大的历史主动.从价值逻辑来看,历史主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使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坚强的领导核心,用守正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开拓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实践逻辑来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历史主动为引领,坚定历史自信,主动进行伟大斗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成就.

    历史主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国战略

    钟荣丙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其中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成为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为迈进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仍需面临国际局势演变和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必须不断完善基础研究体系、成果转化协作生态体系、创新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原始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提档升级.

    科技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探究

    哈战荣高子杨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形态,具备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特点映射出"民惟邦本"的价值遵循,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追求则是对"天下大同"美好愿景的现代诠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并进展现出"富民教民"的发展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回响;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则是对"亲仁善邻"交往之道的坚守.这些深厚的文化基础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驱因素,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基础

    基于实践的中国韧性安全城市治理话语体系建构

    陶希东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人为风险的增加,实施韧性安全城市治理,成为全球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城市化发展规律的韧性安全城市治理之路,创造了社会安全奇迹.文章将中国实践和世界理论相结合,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实践探索的韧性安全城市治理的理论话语体系,主要包括由"适应性—全周期—引领型"三重维度组成的基本理论体系,由"硬韧性"建设与"软韧性"建设相结合的基本战略路径和"四治"协同的治理手段组成的韧性安全城市治理之策.

    韧性安全城市韧性治理城市治理

    新发展格局下数据安全治理:逻辑、问题与策略

    王家庭孙荣增
    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加强数据安全治理,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推进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应有之义.文章基于新发展格局,系统梳理我国数据安全治理的多维逻辑,深入分析我国数据安全治理的特征事实与主要问题,从多方面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数据安全治理的有效策略.

    新发展格局数据安全治理逻辑问题策略

    政府数字治理创新循环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

    葛艾红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探索政府治理如何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数字治理创新面临着实效性较差、针对性较弱、整体性不强、创新主动性不足的困境.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和协同治理理论,文章提出构建"主体—要素"创新循环生态系统,实现公众、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多元主体的优势互补及技术、制度、人才、数据、平台多元要素的优化配置,助力政府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创新循环生态系统协同治理数字治理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审视

    黄秋生唐雄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握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势、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因而需要从战略维度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应问题进行学理阐释.从战略价值来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十分必要,有助于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壮大绿色生产新方式、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构建数字治理新格局、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从战略机遇来看,我国人才红利不断累积、科技能力日益增强、制造实力稳步提升、数字资源持续丰富、需求结构接续升级,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利发展条件和宝贵战略机遇;从战略举措来看,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采取五大战略举措,包括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应用、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协调发展、健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文化生态.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生产关系文化生态战略审视

    新质生产力文献综述: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践探究

    马文武邵芹芹
    7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的革新和新的发展方向,体现生产力系统演进过程中的能级跃迁,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这一热点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富含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切入,就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形成机理、作用意义、制约因素及发展路径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期为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研究提供参考.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理论体系述评研究展望

    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理论、实践与路径

    余正勇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旅游的多样化需求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新质生产力有助于重塑旅游模式,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实践运用和迭代升级的重要场景.文章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为切入点,基于对二者相互关系的分析,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应用及其困境,提出丰富旅游产品服务、优化旅游系统组织、拓展旅游场景运用、完善旅游行业监督机制和多方联动协同开展等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新质生产力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