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业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业经济研究
产业经济研究

徐从才

双月刊

1671-9301

cyjj@njue.edu.cn

025-83495926

210003

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

产业经济研究/Journal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普惠共享吗?——基于数字鸿沟的思考

    廖涵胡晓蕾高雨晨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体富裕"和"普惠共享"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智慧城市建设对总体富裕的正向贡献已得到广泛论证,对普惠共享的影响却尚未有明确定论.基于数字鸿沟进行思考,认为数字资源分配不均引致的数字接入鸿沟以及数字技术偏向性引致的数字使用鸿沟,是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阻碍普惠共享的根本原因,并从政府、企业、劳动力角度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影响普惠共享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地,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公共服务普惠三个维度测度了普惠共享,利用双固定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普惠共享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普惠共享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南方和非城市群城市的普惠共享水平存在抑制作用,且对普惠共享的区域差距维度具有扩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企业数字创新以及数字人才集聚的数字鸿沟效应,进而抑制普惠共享.为此,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数字鸿沟问题,否则其会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巨大阻碍.

    智慧城市建设普惠共享数字鸿沟共同富裕多时点DID

    城市群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自城市群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张欣夏宇
    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模式,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将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群内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和绿色创新总量.基于宏微观层面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政策通过在宏观层面减少行政垄断和政府干预,促进微观层面资金要素集聚和人才要素集聚,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探讨城市群政策的空间效应发现,城市群对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的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相较于单核心城市群,多核心城市群内企业绿色创新受到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城市群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城市群政策评价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对于优化政府制度、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城市群绿色创新行政垄断政府干预要素集聚空间效应

    城市流通网络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来自"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的证据

    吴顺利徐卓君梁威
    2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布局流通节点城市,构建高效协同的城市流通网络,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9-2020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2015年颁布的"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城市流通网络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节点城市布局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内的协调发展程度,而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的政策效果占主导地位.机制检验表明,布局政策能够通过弱化商品贸易壁垒、提升物流效率、加速要素自由流动以及深化国内分工协作,间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布局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非资源型、营商环境好以及省际贸易结构平衡型的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数字化基础条件能够正向调节流通节点城市布局政策效果;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程度的提升,流通节点城市布局的政策边际效应将持续增强.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国土空间治理视角拓展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认识,并为弥合区域经济差距、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价值.

    城市流通网络区域协调发展流通节点城市数字化现代流通体系双重差分模型

    低碳转型与企业数字化——来自低碳城市试点的证据

    马绍雄孙焱林
    4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当前研究主要关注数字化对低碳发展的影响,低碳转型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这一问题还未得到充分关注.构建理论模型探究了低碳城市试点影响数字化的内在逻辑,利用2005-2021年城市和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该政策对企业数字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并且这一影响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中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低碳城市试点对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高碳密度行业和工业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显示,低碳城市试点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产出绿色化和增加绿色产品需求从而促进企业数字化.此外,成本-收益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引发的企业数字化收益大于数字化成本.结论从数字化视角证实了低碳城市试点带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红利,也为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共生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启示.

    低碳城市企业数字化融资约束产出绿色化消费绿色化

    企业绿色创新的数字逻辑——机制识别与地方政府多目标治理下的效应差异

    韩洁刘涛
    5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绿色创新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探讨企业与政府合力发挥数字技术力量的内在驱动力显得尤为重要.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地方政府多目标治理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对于大规模、属于重污染行业以及位于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地区的企业而言,其产生的驱动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靶向优化"效应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和管理成本,并且能够发挥"缺项补足"效应,缓释企业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这些都将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作用中,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和环境约束目标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调节效应,且两者存在协同调节效应,而研发创新目标尚未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对企业与政府互动促进数字化转型价值实现路径的分析,为实现数字技术良性发展、政府目标治理模式改善和微观主体绿色创新增效的政策取向提供了经验证据.

    绿色创新数字化转型经济增长目标环境约束目标研发创新目标

    制造业企业扩大金融活动能否推动企业价值增长?——基于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门限回归分析

    喻平谭喻萦
    72-8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模型,将制造业企业资产配置决策引入企业价值产生及波动机制,剖析了资本积累中产业资本与金融投资的动态配置决策及其与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关系,并基于2003-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理论分析论证了在资本配置中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投资规模与其价值增长整体呈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本积累初始分配时适度增加金融投资对企业价值增长具有正效应,且强度呈现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采用动态指标刻画企业扩大金融活动的行为并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企业价值与动态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双门限效应,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存在适度区间,其动态调整与期初资本配置及产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相关性有关.在缓慢增长阶段金融投资增长率较低时企业扩大金融投资可促进企业价值增长,在再分配时可反哺产业资本;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拐点时,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将对企业价值产生负效应;而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第二个门限值时,金融投资将对企业价值增长再次产生促进效应.

    金融投资企业价值投资组合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脱实向虚门限回归

    高铁开通带动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效率提升——来自上市公司库存周转率的微观证据

    阎森孙新宇王嘉寅
    8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加快商品市场的库存流转是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关键抓手.高速铁路如何通过提升旅客的出行效率从而促进存货流转?鲜有文献对此进行讨论.利用2003-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区位可达性的视角,实证考察了高铁开通对沿线制造企业库存周转率的影响效果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后制造企业库存周转率平均提升约4.24%.该影响经过遗漏变量偏差检验、熵平衡匹配以及采用"最小生成树"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后依旧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带来的区位可达性进步通过生产效能提升效应、销货市场扩张效应和信息开放共享效应三种路径综合改善企业库存周转率.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对库存周转率的改善作用在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以及供应链下游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强调了客运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贡献,为制造企业运营能力提升和供应链效率优化提供了经验指导.

    高速铁路区位可达性制造业企业库存周转率供应链效率企业运营能力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促进数实融合?——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谢思房克雷和军
    10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城市试点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之一,也是实现数实融合的重要手段.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数实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数实融合,该结论在样本缩尾、增加样本维度、调整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和扩大对外贸易,进而促进数实融合.(3)智慧城市建设在非资源城市、非老工业基地、中小城市、宽松环境规制地区表现出显著的数实融合正向效应.(4)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数实融合方面具有空间协调效应,能够在全国、省份以及地区层面缩小数实融合的相对发展差距.研究结论为中国深化数实融合、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

    智慧城市数实融合产业结构数字治理对外贸易双重机器学习

    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抑制了出口产品质量吗?——来自中国贸易伙伴国的证据

    吴杨康马文秀
    11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环境条款纳入贸易协定有益于全球环境治理,但可能会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在构建理论模型阐述环境条款深度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7年中国签署生效的12个贸易协定和出口到22个协定伙伴国产品层面的数据,实证考察了环境条款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条款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协定伙伴国环境规制水平越高,该抑制作用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条款深度对污染密集型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强,且随时间推移减幅最大;环境条款深度对环境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弱,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并在贸易协定生效3年后减弱至不再显著;抑制作用随平均产品质量提升呈倒"U"型变化趋势.环境条款深度通过增加环境合规成本和提高平均生产率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且成本效应大于技术效应.研究结论对中国参与国际绿色规则制定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出口产品质量环境规制环境合规成本环境产品

    危还是机:异质性贸易壁垒与企业海外并购

    孙浛情程仲鸣
    12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贸易壁垒如何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而影响"双循环"战略?鲜有文献从贸易壁垒异质性角度进行研究.为此,将美对华实施的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技术封锁两类,以2011-2021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美对华实施的关税壁垒"挤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而美对华实施的技术封锁却"倒逼"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即企业海外并购危和机并存.在排除干扰性因素和控制内生性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关税壁垒的"挤出效应"主要体现为成本约束和机会主义的渠道,而技术封锁的"倒逼效应"主要体现为压力驱动和转移优势的渠道.并且,在面临异质性贸易壁垒时,民营企业更为主动地通过国际化资源配置来应对外部贸易政策引致的挑战;区域贸易协定不仅能缓解关税壁垒的"挤出效应",同时还能促进技术封锁的"倒逼效应",化危为机.因此,从微观企业海外并购视角发现了不同性质贸易壁垒引致的截然相反的效应,为逆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经验证据.

    贸易壁垒关税壁垒技术封锁海外并购倒逼效应区域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