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茶叶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茶叶科学
中国茶叶学会
茶叶科学

中国茶叶学会

朱永兴

双月刊

1000-369X

cykx@vip.163.com

0571-86651482,86651902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茶叶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Tea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茶叶科学》是我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茶叶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一本能够反映学科水平和发展动向的“权威性期刊"。自1989年以 来,该刊己先后被中国科协、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和浙江省科学技术 期刊编辑学会6次评为优秀学术期刊。先后被英国CAB文摘及其数据库和美国 化学文摘CA及其数据库收录;1996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 社的光盘版,并于1999年全刊上网;本刊同时还加入了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的 ChingInfo系统并上网;1999年起己成为轻工和手工业类的核心期刊、中国学术 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茶叶科学》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均很靠前。 《茶叶科学》内容涵盖茶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几乎所有重要的茶叶科研课题, 在《茶叶科学》上都有最全面、最集中的反映。主要内容包函茶树栽培、茶树 遗传育种、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茶叶生化、茶叶机械、茶叶技术经济 、茶的综合利用、医学、食品和保健、茶文化等。《茶叶科学》现已成为涉茶研 究和涉茶产品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资料,对茶叶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的 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适于茶业、农业、饮料、食品和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 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各级技术行政管理人员等阅读。 对外发行方面主要与英、法、日、美、德、印、斯、印尼等国的20余家科研和文献单位进行文献交换,并有少量对外发行。此外,通过参加中国学术期 刊电子杂志社的光盘版和网络版向全世界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六安瓜片冲泡控制图的建立

    赵潇奕陈艾妮姜青赵蕾...
    13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咖啡冲煮控制图在咖啡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借鉴咖啡评价指标,以六安瓜片为研究对象,将体现风味平衡度和浓度的萃取率(Extraction yield,EY)及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用作评价茶汤的质量指标.应用生存分析法确定实现六安瓜片茶汤最大消费者接受度的最佳 EY 范围为 2.53%~4.57%,最佳TDS 范围为 0.14%~0.28%,并以此为"理想"区域建立了六安瓜片冲泡控制图,在消费者层面和专家层面均得到了验证.研究表明,采用茶水比(g∶mL)为 1∶30~1∶15,温度在 85~100℃时,第一泡茶汤在 33 s 内调节冲泡时间,第二泡茶汤在 15 s 内调节冲泡时间,第三泡茶汤在 13 s 内调节冲泡时间,可以得到"理想"区域的茶汤.本研究为科学地冲泡六安瓜片及其他绿茶提供了理论支持.

    六安瓜片质量指标生存分析法冲泡控制图冲泡参数

    我国茶业碳汇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袁俐雯张俊飚秦江楠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园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碳库功能.分析测评茶园生产种植过程中的碳汇水平,对科学评估茶园潜在的生态价值,推动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选取全国 16 个茶叶主产省份 1978-2020 年数据,借助茶树生长周期的生物量模型、土壤含碳量模型核算评估了我国茶业碳汇的基本情况,利用重心拟合模型分析了茶业碳汇的时空演变规律,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就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展开探讨.结果表明:(1)我国茶业碳汇总量呈阶段性增长态势,于 2020 年达到 73 531.10 万t,且土壤碳汇积累量高于植被碳汇,碳汇强度则具有"升-降-升"变化特征;(2)各省际茶业碳汇强度差异明显,高强度省份聚集在我国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碳汇重心长期位于湖南省境内,但稍有向西位移趋势;(3)农业补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茶业碳汇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驱动力,但不同地区茶业碳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存在区别.基于此,从茶业碳汇的管理经营以及产业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茶业碳汇测度时空演进驱动因子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基于31个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马婕叶超杨毛丽玉
    16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框架,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 3 类因素对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组态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联动匹配关系.基于 31 个典型茶类农业文化遗产案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s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的方法挖掘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和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高水平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核心条件联带边缘条件发挥作用的结果,其典型模式为"组织环境协同型""社会资源主导型"和"综合联动型"3 种;(3)非高水平与高水平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驱动组合存在非对称性.因此,为促进我国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外在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价值实现路径组态分析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1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