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茶叶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茶叶科学
中国茶叶学会
茶叶科学

中国茶叶学会

朱永兴

双月刊

1000-369X

cykx@vip.163.com

0571-86651482,86651902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茶叶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Tea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茶叶科学》是我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茶叶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一本能够反映学科水平和发展动向的“权威性期刊"。自1989年以 来,该刊己先后被中国科协、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和浙江省科学技术 期刊编辑学会6次评为优秀学术期刊。先后被英国CAB文摘及其数据库和美国 化学文摘CA及其数据库收录;1996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 社的光盘版,并于1999年全刊上网;本刊同时还加入了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的 ChingInfo系统并上网;1999年起己成为轻工和手工业类的核心期刊、中国学术 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茶叶科学》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均很靠前。 《茶叶科学》内容涵盖茶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几乎所有重要的茶叶科研课题, 在《茶叶科学》上都有最全面、最集中的反映。主要内容包函茶树栽培、茶树 遗传育种、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茶叶生化、茶叶机械、茶叶技术经济 、茶的综合利用、医学、食品和保健、茶文化等。《茶叶科学》现已成为涉茶研 究和涉茶产品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资料,对茶叶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的 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适于茶业、农业、饮料、食品和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 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各级技术行政管理人员等阅读。 对外发行方面主要与英、法、日、美、德、印、斯、印尼等国的20余家科研和文献单位进行文献交换,并有少量对外发行。此外,通过参加中国学术期 刊电子杂志社的光盘版和网络版向全世界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霍山黄芽品质评价

    姜青邱桐赵蕾赵潇奕...
    65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霍山黄芽常用霍山金鸡种和舒茶早两个品种制得,有黄茶制法和绿茶制法两种产品.采用偏好属性启发(Preferred attribute elicitation,PAE)法和时间强度(Time-intensity,TI)法探究不同品种、不同制法霍山黄芽的消费者偏好及滋味属性强度变化.PAE 试验中评价员就生成的属性达成一致后,根据其影响喜好的重要性对感官属性进行排序和强度赋值,结果表明,滋味秩和(115)>香气秩和(81)>外形秩和(44),被消费者共同认为重要的属性词有回甘、花香和毫.TI 试验中评价员根据几何平均值 M 筛选出回甘、醇、苦、鲜、涩 5 个描述词;霍山金鸡种黄茶制法样品的回甘、鲜味属性高于绿茶制法样品,醇、苦、涩属性低于绿茶制法样品;舒茶早表现出相反趋势.本研究利用 PAE法和 TI法提取出消费者视角的霍山黄芽重要属性,并通过观察不同品种、不同制法霍山黄芽的动态属性变化,基于消费者视角提出了霍山金鸡种更适合采用黄茶制法、舒茶早更适合采用绿茶制法,从而科学指导黄茶企业因地制宜地组织生产和销售.

    霍山黄芽偏好属性启发时间强度消费者偏好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发花茶梗活性成分的预测分析

    何淏天肖娟娟汤依钰罗密...
    665-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梗对茯茶发花的感官品质产生明显影响,为探究茯茶中发花茶梗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纯化的冠突曲霉菌LJSC.2006(GenBank accession number:MZ147020)对茶梗发花,以非靶向代谢组学(LC-MS/MS)、网络药理学进行预测分析,运用分子对接验证.基于偏 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获得发花茶梗与原茶梗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差异代谢产物295种,其中碳水化合物41种、有机酸37种、酚类及其衍生物33种、萜类化合物27种、胺类2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24种、酯类21种、糖苷类19种、黄酮及其衍生物15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4种、类固醇及其衍生物9种、生物碱9种、酚酸6种、香豆素及其衍生物6种、儿茶素及其衍生物1种和其他7种.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发花茶梗有16个潜在活性成分,作用于248个靶点,通过蛋白质互作(PPI)筛选得到13个潜在核心靶点.根据分子对接结果,初步预测香豆雌酚、高良姜素、木犀草素和藏红花酸是发花茶梗的主要核心活性成分.EGFR、ESR1、SRC和PTGS2是发花茶梗作用的主要核心靶点.

    冠突曲霉LJSC.2006茶梗非靶向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682页

    陈年茯砖茶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调脂作用

    柯菀萍刘振云李孟华周汐芮...
    683-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年份茯砖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以陈化1年和10年的茯砖茶为代表性茶样,设置了正常饮食(ND)组,高脂饮食(HFD)组,以及陈化1年茯砖茶干预(1Y)组和陈化10年茯砖茶干预(10Y)组.生物活性成分分析发现,陈化10年茯砖茶中的茶褐素、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而多酚和儿茶素单体明显下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HFD组相比,陈化1年和陈化10年的茯砖茶能够有效降低小鼠肝脏和血清脂质水平、体重增长、器官系数和脂肪组织重量,且陈化10年的茯砖茶具有相对显著的效果.小鼠肝脏和脂肪组织切片显示,补充茯砖茶可以减少肝脏中脂滴的形成和空泡的出现,同时抑制了脂肪细胞的膨大.此外,补充茯砖茶能够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炎症和肝脏氧化应激,与陈化1年的茯砖茶相比,陈化10年的茯砖茶显著降低了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以及肝损伤指标AST和ALT活力,同时显著上调了肝脏GSH含量(P<0.05).这可能是由于陈化10年茯砖茶丰富的茶褐素以及与其他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陈年茯砖茶高脂血症脂质代谢改善作用

    长江流域茶叶产地历史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杜茜雅刘馨秋卢勇
    694-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茶叶的生产、贸易,以及茶文化传播主要在长江流域展开.研究长江流域茶叶种植区域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茶叶历史地理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基于古籍文献,尤其是方志资料的梳理,结合现代学者对各历史时期茶叶产区的研究,详细整理了茶叶产区在长江流域的历史演变过程,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并运用ArcGIS技术绘制了各阶段茶叶产区的分布图,总结长江流域茶叶产区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同时,尝试分析各阶段影响茶叶产区分布的突出因素,揭示茶叶历史、地理发展的关键特征,为深入了解中国茶叶生产与茶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长江流域茶叶产地历史变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