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茶叶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茶叶科学
中国茶叶学会
茶叶科学

中国茶叶学会

朱永兴

双月刊

1000-369X

cykx@vip.163.com

0571-86651482,86651902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茶叶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Tea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茶叶科学》是我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茶叶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一本能够反映学科水平和发展动向的“权威性期刊"。自1989年以 来,该刊己先后被中国科协、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和浙江省科学技术 期刊编辑学会6次评为优秀学术期刊。先后被英国CAB文摘及其数据库和美国 化学文摘CA及其数据库收录;1996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 社的光盘版,并于1999年全刊上网;本刊同时还加入了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的 ChingInfo系统并上网;1999年起己成为轻工和手工业类的核心期刊、中国学术 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茶叶科学》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均很靠前。 《茶叶科学》内容涵盖茶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几乎所有重要的茶叶科研课题, 在《茶叶科学》上都有最全面、最集中的反映。主要内容包函茶树栽培、茶树 遗传育种、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茶叶生化、茶叶机械、茶叶技术经济 、茶的综合利用、医学、食品和保健、茶文化等。《茶叶科学》现已成为涉茶研 究和涉茶产品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资料,对茶叶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的 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适于茶业、农业、饮料、食品和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 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各级技术行政管理人员等阅读。 对外发行方面主要与英、法、日、美、德、印、斯、印尼等国的20余家科研和文献单位进行文献交换,并有少量对外发行。此外,通过参加中国学术期 刊电子杂志社的光盘版和网络版向全世界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体化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27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姚蕾珺陈燕秋林浩汪璐瑶...
    831-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的残留风险,并为进一步提高传统QuEChERS的检测效率,研究建立使用一体化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叶中27种PAs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中的试样经1%甲酸乙腈提取,使用离心管一体盐包盐析和下压式QuEChERS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7种PAs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73.0%~111.8%,相对标准偏差为1.6%~13.8%(n=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通量大、灵敏度高、减少传统QuEChERS反复开盖等特点,能够满足茶叶中PAs的监测需求.对实际60批次茶叶样品进行检测,部分茶叶样品分别检出了不同含量的PAs,证明茶叶中有残留该类植物毒素的风险,建议持续跟踪监测.

    茶叶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我国茶叶产品质量标准中理化指标差异性分析

    李文燕张琳陈利燕张颖彬...
    843-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化成分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物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茶叶的风味品质特征、质量等级,因而成为我国茶叶产品标准的关键指标.我国茶叶产品种类丰富,相关标准较多,具有一定共性特征与特殊性,但我国茶叶产品标准之间理化指标的关系鲜见报道.收集整理了我国已制定茶及相关产品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27项,涉及20项理化指标.因产地、原料、加工工艺和采摘标准等不同,各茶叶标准对理化指标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性,但质量要求的方向保持一致.绿茶标准的数量及其理化指标参数最多,要求最高,茶叶国家标准的要求普遍低于行业或地方标准.与国家茶叶基础性产品标准相比,地理标志茶叶产品在理化指标的要求上一般较高.本研究为我国茶叶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

    茶叶质量标准理化指标差异

    新式茶饮消费对传统茶消费意愿的反哺效应分析

    张怡胡林英伊晓云陈富桥...
    853-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式茶饮是在传统茶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产物.中国悠久的饮茶历史,为新式茶饮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传统茶丰富的风味以及包容性,成为新式茶饮创新的重要条件.新式茶饮消费是否会反过来影响传统茶消费?建立了一个新式茶饮消费影响传统茶消费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其中的反哺机制,然后基于新式茶饮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新式茶饮消费对传统茶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式茶饮消费对传统茶消费存在反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消费新式茶饮能够让消费者产生溯源心理和积累一定的与茶相关的知识,从而促进消费者的传统茶消费意愿.异质性分析表明,反哺效应在奶盖茶系列和奶茶系列中的影响更为突出;健康意识较高的年轻群体更容易受到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新式茶饮培育茶叶消费者的路径,也对进一步拓展我国茶叶消费具有参考意义.

    新式茶饮茶叶消费反哺效应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8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