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茶叶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茶叶通讯
茶叶通讯

杨阳

季刊

1009-525X

cytx1962@163.com

0731-84627189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省茶叶研究所

茶叶通讯/Journal Tea Communi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茶叶学会主办的茶叶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茶树栽培、品种、植保、生理生化、茶叶加工、经营管理和茶文化等内容,介绍科研新动态、新成果,推广茶叶新技术、新方法,提供各种茶叶信息,适合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者、生产者、大中专院校师生和饮茶爱好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贯松村叶蝉及其生态防控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孙晓玲赵灵杰钱肖娜柴智超...
    287-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贯松村叶蝉是茶园中的头号害虫,难于防治,常给茶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从茶园小绿叶蝉主要危害及种学名的变更、茶小绿叶蝉抗性品种的筛选、茶小绿叶蝉诱导茶树挥发物的研究与应用、非寄主植物对茶园生态系统控害功能的影响及其利用、物理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高效轮换药剂筛选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基于生态学原理对茶小绿叶蝉的生态防控技术体系进行展望,以期为茶园尤其是绿色食品茶园和有机茶园茶小绿叶蝉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小贯松村叶蝉危害种生态防控

    藏茶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胥伟莫宏婷陈怡多何春雷...
    297-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是川藏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本文综述了藏茶加工原料选用、品质形成机理及保健功效研究现状,旨在为雅安藏茶的研究与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同时展望了藏茶未来的科学研究方向.

    藏茶品种加工保健功效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降脂作用比较研究进展

    李云娜王凯博赵碧潘联云...
    305-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洱茶及其多酚成分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调节脂质代谢及改善肠道菌群等降低脂质积累和预防肥胖发生.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具有不同的多酚成分,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调节脂质代谢.比较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的降脂减肥功效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普洱茶降脂功效提供参考.

    普洱熟茶普洱生茶多酚降脂作用作用机制

    《茶叶通讯》2023年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茶叶通讯》编辑部
    312页

    湖南省典型茶园土壤肥力演变特征与改良

    陈梦娟周品谦王沅江郑红发...
    313-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茶园土壤肥力演变特征,对茶园合理的养分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湖南省四个主产茶县典型茶园土壤肥力状况,选取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五个指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相关茶园土壤肥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至2022年,长沙县、保靖县、石门县和沅陵县茶园土壤pH均值分别上升至4.15、4.53、4.62和4.92;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提升至中上水平(Ⅰ~Ⅳ级);而各县茶园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保靖县外其余三县至2022年时的茶园土壤样本中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或极缺乏水平(Ⅴ~Ⅵ级).土壤综合肥力方面,2010—2022年各县茶园土壤IFI值范围分别由0.36~0.69提升至0.71~0.84,达到中上水平;相较于2010年,石门县和沅陵县茶园土壤综合肥力提升显著(p<0.05),长沙县茶园土壤综合肥力提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RDA分析显示,茶园土壤中有效磷和全氮与有机质呈正相关,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活动积温则对土壤速效钾影响较大.总体上,经多年茶园管理和肥培措施的改良,土壤酸化减弱,有机质的提高对土壤肥力提升起主要作用.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湖南茶园应以"施有机肥为主,稳定磷肥,增施钾肥".

    茶园土壤肥力演变特征综合评价

    不同修剪与施肥结合处理对茶树树冠结构及春茶产量影响

    胡双玲姚建军梁金波赵亮...
    323-329,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茶树品种'白叶1号'和'槠叶齐'为试验对象,采用3因素3水平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施肥与修剪处理对茶树树冠结构及春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树冠受修剪时间和修剪高度的影响,枝条数量和枝条高度均以修剪时间5月10日、修剪高度50 cm处理最佳;不同修剪时间和修剪高度对春茶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修剪时间5月10日、修剪高度50 cm、高施肥水平处理春茶产量最高,'白叶1号'(修剪时间6月10日、修剪高度30 cm、低施肥水平)与'槠叶齐'(修剪时间6月10日、修剪高度40 cm、中施肥水平)分别具有较高一芽一叶百芽重;树冠结构对鲜叶产量有重要影响,枝条数量及枝条高度与鲜叶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修剪时间5月10日、修剪高度50 cm及高施肥水平为茶树优良树冠结构培育和春茶高产的最优组合措施.

    茶树修剪施肥树冠结构春茶产量相关性

    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内含物质与根际细菌群落的关联性分析研究

    翟玉珂符文杰黄芳芳陈毅欣...
    330-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内含物质与其根际细菌群落的相关性,以'保靖黄金茶1号'和'桃源大叶'为试验品种,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测定茶树鲜叶内含成分,利用微生物组学鉴定其根际细菌群落.结果共鉴定出'保靖黄金茶1号'和'桃源大叶'鲜叶中显著差异化合物53个,其根际差异细菌群落11种.进一步通过关联性分析确定了'保靖黄金茶1号'和'桃源大叶'鲜叶差异内含成分与根际差异细菌群落显著性相关.该研究可为探究根际微生物对茶树鲜叶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

    茶树茶鲜叶内含成分根际细菌群落关联性分析

    茶圆赤星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杨文波杨辉包强肖蕾...
    340-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高山茶园茶树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株中获得菌株HNSM-2,通过科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并测定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菌株HNSM-2回接茶树叶片30 d后出现红色点状病斑,随后扩展成圆形褐色病斑,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相同.该菌株菌落呈不规则圆形,中央着生白色致密菌丝,边缘浅墨绿色;分生孢子梗丛状,分子孢子顶孢圆锥形,具有3~14个隔膜;其ITS序列与Cercospora alchemillicola序列最为相似;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其为尾孢菌属(Cercospora sp.).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0,最适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钠;菌株对碳氮源的耐受性较强,在营养丰富条件下菌丝生长更快.

    茶树茶圆赤星病尾孢菌生物学特性

    摇青工艺对山东红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曹美琪黄晓琴刘晓璐段思然...
    349-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摇青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黄山群体种'和'金萱'秋季(9月)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加工红茶为对照,设三个摇青工艺处理试验,观测鲜叶样品的外观特征与细胞破损率变化,测定相关香气代谢途径的酶基因表达水平,以及对红茶样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及主要品质成分测定分析.与对照鲜叶样相比,摇青处理鲜叶的LOX1、LOX4、GGPS、GPS酶基因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与对照红茶样相比,摇青处理可有效提升具有花香特征的己烯醛类和己烯醇类香气物质的比例,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和茶红素总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摇青处理可使红茶中花香成分增加,滋味更醇厚;以叶片细胞破损率为12%~17%('黄山群体种'摇青2次,'金萱'摇青3次)处理效果最佳.

    红茶,加工工艺摇青,细胞破损率,香气代谢,生化成分

    不同工艺梅占绿茶香气与主成分分析

    苏秋芹李春维罗昊杨云...
    360-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工艺梅占绿茶香气成分差异,对5份不同工艺梅占绿茶茶样香气组分含量及香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份不同工艺梅占绿茶共检测出主要香气成分38种,包括碳氢类8种、醇类12种、醛酮类11种、酯类3种、含氮化合物类2种及含硫化合物和杂氧类化合物各1种.其中醇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香气成分含量;醇类在梅占绿茶(饼形)中含量显著高于传统炒青绿茶;醛酮类在传统炒青绿茶中含量高于梅占绿茶(饼形).β-芳樟醇具百合花或玉兰花香气,在梅占绿茶(饼形)中含量丰富,增加摇青工艺的梅占绿茶(饼形)香气主要表现清鲜、有花香或果香,香高持久;传统炒青绿茶花香不显.通过PCA进一步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初始特征值为29.06,贡献率为76.472%;第二主成分的初始特征值为4.197,贡献率为11.046%;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100%,完全能够解释原有香气成分所包含的全部信息.表明摊青过程中加入摇青工艺加工出来的茶样具有高香优质绿茶品质特征,其中4号茶样(摇青15 s,揉捻12 min)感观审评分最高,香气清香持久,带栗香、兰花香.

    绿茶加工工艺香气主成分分析'梅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