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文虎

双月刊

1673-0887

xbsk@oa.czu.cn

0519-85217535

213002

江苏省常州市通江南路299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新出版部门正式批准的学术期刊。本刊坚持改革开放,贯彻“双百”方针,弘扬时代主旋律,秉承“活跃哲学与社会科学学术思想,增进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人文学科各专业的教学改革,促进社会科学研究”宗旨,立足本院和常州,面向全国、全省,竭诚为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旅融合视域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发展之维

    刘润楠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我国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之一,是党中央关于创新性发展先进文化、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部署中的关键环节.在分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概念内涵、明确其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逻辑勾连的基础上,文章从制度保障、空间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播3个维度提出文旅融合视域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发展与管理的新思路:完善配套化的法制规范,构建体系化的独立机制;秉持原真性原则,进行四级分类定位分区管理;构建"SOR"模型强化大运河文化认同,建立传播矩阵增强大运河文化传播张力.

    文旅融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胡梦飞甄思辰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运河山东段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特色突出,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山东省在大运河国家公园规划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特色挖掘不够深入、配套设施有待提升、展示手段不够丰富、产业融合有待加强、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山东省应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炼特色文化,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丰富展示利用手段,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将大运河山东段打造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大运河山东段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文化遗产保护

    恽代英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杨晓晓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20年代,各种思潮涌入中国,以何种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国家主义派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鼓吹所谓全民革命,反对共产主义与国际合作,提出一系列"建国方针",得到一批拥趸,混淆了部分青年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与国家主义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恽代英揭露了国家主义的虚伪性与欺骗性,批判其反苏俄、反共之行为,主张联合国际革命势力,帮助青年澄清错误思想,投身国民革命运动.

    恽代英国家主义"建国方针"

    张太雷办报实践及其历史贡献

    曾庆栋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办报实践是张太雷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太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引,秉持苏俄办报理念,创办《劳报》《来报》,编辑《先驱》《向导》,主编中共广东区委机关报《人民周刊》,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形成了报刊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为民众说话、为革命说话,发挥舆论引领作用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办报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做好新时代报刊工作也有着重要启示.

    张太雷办报实践《人民周刊》中共党史

    瞿秋白革命视角下的鲁迅杂感写作——兼论文艺战线中"大众"书写的纲领性变化

    王子尧朱燕彤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从瞿秋白的革命视角出发,指出鲁迅杂感的价值在思想斗争史中的重要地位."革命军马前卒"与"青年叛徒的领袖"还原出鲁迅这位"横站的同路人"的形象,并"引导同志和朋友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鲁迅及其杂文".同怀相交,瞿秋白与鲁迅有着身世的感应与身份的交叠,二者观念互缘,杂感的文学性书写打通了大众与文艺的膈膜,使得瞿秋白"改造世界的火焰"熊熊燃烧,也促成其行动的和鸣.在文艺战线的历史坐标中,二人的文学主张与实践所反映的大众性成为大众文艺的理论原点,"大众"书写的纲领性在发展中不断丰富.

    瞿秋白鲁迅杂感写作"大众"书写

    明代常州理学名臣徐问研究

    张武英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问,常州府武进县人,明中叶理学名臣.徐问幼承家学,受父亲徐玉影响至深.他于弘治十五年(1502)得中进士,仕至南京户部尚书.徐问清节自励,廉介不苟,位居脂膏要职却不私取一钱.他爱养百姓,救灾恤患,悉尽心力.巡抚贵州期间,他抚剿并用,平息数起苗民煽乱事件,对武胄之地贵州的治理有真知灼见.徐问还是明代重要的理学家,他倡明理学,以礼让振扬士风,治内创办书院和儒学射圃亭,引导风俗归于教化.他学宗朱熹,粹然造道,批评王守仁心学,时与一众理学名贤质究义理.徐问是朝廷嘉纳、士林推重、乡人钦慕的学官,他的政与学通过其传世著作得以呈现.徐问是廉政学习的典范,他粹然向进、勤笃精研的理学志趣与实践对后世学者具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徐问名臣理学家

    唐顺之《武编》成书与流传考——兼论《武编》的价值

    刘笑天张艳芳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编》是明代唐顺之撰写的一部兵书.唐顺之早期学问颇具实学色彩,这为《武编》的成书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唐顺之晚年,明王朝受到倭寇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统治岌岌可危,忧心忡忡的唐顺之写成《武编》一书,但由于唐顺之没有为《武编》作序,且其生前没有将之刊刻,故《武编》的成书时间不详.通过对《武编》进行考察,文章认为其成书时间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之间,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被焦竑刊刻出版后,《武编》的流传渐广.《武编》除具有军事价值外,还具有学术价值与文献价值.

    《武编》唐顺之实学

    自辖域逃逸的地图——陈映真《夜行货车》的德勒兹式解读

    丁浔予黎玲钰郑亮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德勒兹与迦塔利的哲学视域下,《夜行货车》中詹弈宏与小玲逃离华盛顿大楼的选择与返归"南方故乡"的行动绝不是作家"浪漫的想象",而是一份自辖域逃逸的地图,"夜行货车"本身就是逃逸线运作的象征.这种逃逸是陈映真给予的对抗跨国资本主义及其可怕的商品化力量、拒绝"家畜化"命运的战斗的导引.

    台湾文学陈映真《夜行货车》逃逸线

    黄锦树小说的博物书写及其艺术表征——以《雨》《乌暗暝》为考察对象

    冯琪祺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博物学的视角考察黄锦树的小说,可以发现他的博物书写已较为成熟.黄锦树对博物意象的选择偏重于消极化,且多对物进行异化处理,有宿命论的倾向.他常用拟人、比喻和重复等艺术手法来进行博物塑造,并通过物来实现视角的转换,拓宽文本的解读面.黄锦树善于用物来重写历史,进而展现对马华文学未来发展的焦虑和反思书写的意义,但他过于沉溺于历史的伤痛和对未来的焦虑之中,并未通过书写完成对现实问题的解答.

    博物书写黄锦树马华文学视角转换文化内涵

    张洁"玄幻三部曲"的神秘主义叙事

    谢臻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梦当好处成乌有》《知在》《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是张洁作品神秘主义叙事的代表,被誉为"玄幻三部曲".3部作品一脉相承,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神秘主义叙事,包括设置奇异的"人"与"物"、书写离奇混沌的体验和安排"玄而又悬"的悬念与反转.张洁的神秘主义叙事来自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中外文学资源的吸纳以及主动求变的创作追求.作品主题与技法的革新代表着她在创作上的突破,为新时代文化语境下的神秘书写增添独特一笔.

    张洁"玄幻三部曲"神秘主义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