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文虎

双月刊

1673-0887

xbsk@oa.czu.cn

0519-85217535

213002

江苏省常州市通江南路299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新出版部门正式批准的学术期刊。本刊坚持改革开放,贯彻“双百”方针,弘扬时代主旋律,秉承“活跃哲学与社会科学学术思想,增进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人文学科各专业的教学改革,促进社会科学研究”宗旨,立足本院和常州,面向全国、全省,竭诚为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大运河常州段申遗成功的条件——写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

    周晓东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大运河从2006年开始的漫长申遗之路十分艰难曲折.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做了大量扎实而细致的遗产保护、环境整治工作,经历了繁复的价值研究、编制规划、文本编写、实地考察、大会陈述……历时8年,大运河终于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条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活态大运河,具有文化遗存的真实性和遗产形态的完整性,对全人类有着突出的普遍价值.研究大运河常州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条件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条件大运河常州段

    大运河文化流域乐舞画像石的叙事性研究——以徐州为例

    杨杰王纯朴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徐州为例,研究大运河文化流域的乐舞画像石典型图像案例,解读和分析其内容要素、修辞要素、配置要素的叙事内涵,发现其视觉要素蕴含的符号象征、修辞性、顷刻与并置叙事策略,进而提出其具有叙事层次聚焦叙事主题、渲染叙事情感、增加叙事互动等功能,为理解乐舞画像石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刻的新视角,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设计提供新的路径.

    乐舞画像石叙事性研究大运河文化大运河徐州段

    本刊声明

    11页

    恽代英的卫生健康观论析

    唐佳莹周师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恽代英的卫生健康观是在鼠疫横行、战争频仍的特定时代背景下,吸收借鉴曾子的修身养生思想、巴斯德的病菌思想、William Eastman的卫生健康思想以及马克思的卫生健康思想形成的,其核心内容包括分群分类预防疾病、养成节制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精神健康、提高中医水平、重视使用西医疗法等.恽代英卫生健康观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恽代英卫生健康观健康中国建设

    张太雷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内涵意蕴与赓续路径

    詹海朋蔡胜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张太雷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和崇高情怀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张太雷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锻造出了理想性与人民性、革命性与政治性以及真理性与实践性辩证统一的革命精神.新时代弘扬张太雷革命精神,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敢为人先,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张太雷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

    论《薛子庸语》中薛应旂的学术思想

    雷炳超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薛子庸语》是晚明思想家薛应旂的哲学著作.此书呈现了薛应旂学术思想:一是倡朱、陆不异之说,薛应旂认为朱、陆思想在道德本质上并无不同,其目的都是教人成圣;二是和会朱、陆,在本体论上,薛应旂继承了王阳明"心"本体论,认为"心"蕴天地,但面对晚明思想界重本体、轻工夫的时弊,他又将朱熹重功夫论的哲学思想融入心学思想中,以纠时弊;三是质疑"知行合一"说而提出务实尚用、体用合一的"力行"说.这些都反映了薛应旂思想理论的不断完善,也预示了明清之际思想潮流的走向.

    薛应旂《薛子庸语》学术思想

    智媒时代常州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

    谷鹏谢奕欣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媒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并具有智能化的特征.常州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重要构成,应依托智媒技术,深挖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利用数字技术优化传播内容,拓展多元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并构建空间场景,以进一步提升常州红色文化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智媒时代常州红色文化传播策略

    《元刊杂剧三十种》"一折"考释

    刘培金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元俗语"一折"义为拇指与食指之间伸开的距离,常与脚或鞋连用,形容物体之小巧,同时,"一折"有很多异体字和同义词."一折"引入舞台实践后,用于形容一段短小的科白表演.《元刊杂剧三十种》中"一折"实为省略了一段由外脚进行的、相对完整独立的、短小且具有开场功能的科白表演.

    《元刊杂剧三十种》一折科白

    徘徊于政治和文学之间——百年来南社研究的历史回顾

    王子媛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百年来南社研究的历史进程,从酝酿期社员具有政治性倾向的回忆话语,到草创期南社研究的政治化模式,再到拓展期南社研究的去政治化,最后至新生期的再政治化反思,南社研究产生了颇为丰硕的成果.南社研究存在着原始史料建设薄弱的缺陷,因此在数字人文视域下建立南社文献资料数据库迫在眉睫.全面梳理南社研究的历史进程可以把握南社研究的整体概貌,对南社研究进一步深入具有一定启示.

    南社研究南社资料数据库数字人文

    自欺的人生独白——精神分析视域下的《带哨的笛声》

    邓琪苏涛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冯北仲的中篇小说《带哨的笛声》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手法,将大学教授展获的思辨与追问、试错与挣扎,呈现在读者眼前.面对精神的苦痛和灵魂的无依,面对妻子与自我定义的情人,展获演绎了一场自欺而觉醒的戏.这是一场精神叩问,是高级知识分子在面对感情和事业时矛盾心理的自我剖析.由此,作家抛出了"人的精神何处归依"这一值得关注并深思的命题.

    《带哨的笛声》文化隐喻精神分析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