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政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政科学
财政科学

月刊

财政科学/Journal Fiscal ScienceCHSSCD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财政-军事国家概念的现实类型与历史展开之比较

    刘守刚罗会林党凡惠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军事国家是西方学界在历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本文探讨了此概念在现实中可能出现的类型,并用中国历史上的蜀汉和秦,以及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三个政权作为它在历史中展开的例证.通过对国家建构过程的两个方面(政治整合和国家认同)、四个维度(专制性权力、基础性权力、利益共容、价值共容)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揭示出蕴含于财政-军事国家作为国家类型的内在特征以及财政-军事行动对国家制度构建走向的不同影响.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财政-军事国家的理论内涵,也可将目前中国财政史研究从专注于探讨财政经济过程扩大到探讨财政影响国家建构的政治过程.

    财政-军事国家现实类型比较历史分析财政史研究

    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张明喜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财税政策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技术—经济—治理范式,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视角出发,对财税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进行解构.近年来,我国财税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财税政策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需求,提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财税政策的总体思路,并从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新质生产力逻辑解构创新经济学财税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如何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基于存流量一致性模型

    郭元绍朱莉彭刚
    2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财政与货币政策精准支持.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住户部门、异质性资本品生产部门在内的七部门存流量一致性模型,模拟分析了包括绿色债券和差别化绿色贷款利率定价在内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工具,对2020-2060年中国"双碳"目标、经济增长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在应对绿色低碳转型中的负外部性问题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货币政策为绿色资产逐步替代棕色资产提供了关键支撑.与基准场景或单一财政政策支持相比,财政、货币政策共同发力对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目标效果更佳.未来应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提高财政、货币政策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效能,同时需关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通胀和经济增长波动.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绿色低碳转型存流量一致性

    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乡村全面振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苟兴朝
    4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和金融是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金来源,而财政分权、金融分权是"三农"领域央地间经济权力配置的重要模式.本文基于我国2006-202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金融分权的乡村振兴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财政压力对于财政分权、金融分权的乡村振兴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而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具有显著的乡村振兴助推效应,且此助推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特征较明显;财政分权、金融分权的乡村振兴抑制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本文建议完善央地间乡村振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适度提高中央财政和国有金融的支农责任;着力优化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不断创新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模式;建立乡村振兴全国基金并向欠发达地区适度倾斜;构建乡村振兴中的地方合作机制,不断探索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新模式.

    经济分权乡村振兴理论机理效应评估

    政府引导基金能促进企业"脱虚向实"吗?

    杨璐慈芳慧
    6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矫正市场失灵和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政府引导基金能否促进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对于金融体系稳定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使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政府引导基金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程度及内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政府引导基金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即可以有效引导企业"脱虚向实".其原因在于,政府引导基金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提升创新水平等途径抑制企业金融化.异质性结果表明,政府引导基金促进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政策效果集中体现在短期借款压力较大、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盈利能力较弱以及技术更迭速度较慢的企业.

    政府引导基金企业金融化脱虚向实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税制变革的主要任务

    岳树民王庆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税收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的发挥.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的税制变革,是要进一步增强现代税收制度在财力保障、资源配置和促进公平等方面的功能.为此,本文建议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需着力完成建立数字税收体系、完善商品税体系、优化所得税体系、推动构建财产税体系和规范税收优惠体系等五方面的主要任务.

    现代税收制度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

    环境税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机制及效应研究

    甘行琼夏欣姿杨乐
    8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和强度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环境税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研究显示,环境税与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呈显著的负向关系,即环境税政策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主要表现为个人被动性健康支出的减少,而从根本上减少主动性健康支出的效果并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政策效应的发挥得益于环境税的健康效应与转嫁效应.最后,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环境税具有一定程度的分配效应;相比男性、高收人群体和城镇居民而言,环境税对女性、低收人群体及农村居民健康支出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税制与降低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负担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环境税医疗保健支出强度双重差分法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稳增长效应与机制研究

    黄亦炫李金培
    10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效补充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对稳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发现,新增专项债券和存续专项债券能够显著提高人均产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基础设施投资是专项债券发挥经济增长效应的中介路径;专项债券既可以在城镇化率水平较低的地区发挥"补短板"作用,也能够在民间投资增速较快的地区发挥投资带动作用.建议适度放开专项债券做资本金的投资领域限制,优化专项债券额度分配方式,向民间投资活跃的地方倾斜,推动专项债券配套项目及相关资金有序衔接.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专项债促进了企业创新吗?

    孙红燕刘归壹吴华清
    11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5年新《预算法》全面实施以来,一系列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政策陆续推出.作为改革后政府举债投资的主要方式,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评估改革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政策梳理和理论分析识别地方政府专项债影响企业创新的机理,基于2015-2020年地级市与上市公司匹配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对本地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专项债通过提高地方基础设施投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实际税负水平来促进企业创新;对于集聚程度较低和财政透明度较低地区、融资约束较高和税费负担较高企业,地方政府专项债对企业创新促进效应较强.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专项债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效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专项债企业创新基础设施投资

    我国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研究:欧盟经验与中国选择

    王雪川
    13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于数据资产管理制度的构建愈发重视,已然形成了数据资产权属确认、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数据资源会计核算以及数据资产流通交易四大管理制度,其立法与实践均取得了积极实效.然而数据资产的权属判定难、评估价值的衡量难度大、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实际操作困难、数据资产交易市场不通畅等困境依然存在.与我国同为大陆法系的欧盟在数据资产管理方面领跑全球,其权属确认制度、数据资产价值的综合评估制度、数据资源会计核算的全面信息披露制度、数据资产交易中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转变数据资产权属的确认思路、统一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标准、发布典型会计入表实操案例、构建全国数据交易中心可成为未来中国对数据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选择与进路.

    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管理数据资产入表"去产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