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政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政科学
财政科学

月刊

财政科学/Journal Fiscal ScienceCHSSCD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词:统筹与自主

    谢贞发
    5-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税体制改革历程中,"统筹与自主"的权衡关系是贯穿其中的关键点.新发展阶段更好地推进"统筹与自主"相权衡为重点的财税体制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制机制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高质量的"统筹"与"自主"相协调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举措.在"统筹"方向上,要求在财政收支管理、财政政策与改革举措间积极推进全面且高质量的统筹改革.在"自主"方向上,增加地方政府自主财力,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拓展地方财源;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财税管理权限,提升地方政府发挥积极有为作用的能力.进一步,为了更好地发挥财税体制改革"统筹"与"自主"的交互作用,需要协调财税体制"统筹与自主"改革的一致性,权衡财税体制"统筹与自主"改革的矛盾关系.

    财税体制财政政策统筹自主

    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探讨

    朱江涛
    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谋划和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应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背景、目标、问题和方法上与分税制改革显著不同.其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财税制度,表现在税制上就是要增强"四大能力",在财政体制上则是要体现出"五种特征".顺利实现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目标,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影响改革的四个重要关系,并从财税体制机制上采取一些改革创新举措.

    财税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公共风险视域下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马金华邓丹华王月茜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对外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环境的冲击、对内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为了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公共风险,要充分发挥财税体制改革的作用,积极应对社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我国基于对不同时期公共风险的识别,对财税体制不断进行优化,尤其是自分税制改革启动以来,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以调整央地财政关系为切入点,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催生了公共风险新形态,也赋予了财税体制改革新使命.本文基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研究认为,为了应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解决新时代面临的各种公共风险,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当以防范化解公共风险为导向,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央地财政关系为重点,为应对新时代公共风险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并最终为国家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公共风险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分税制改革

    新形势下推进统计改革的重点问题

    崔中山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坚持系统观念、需求导向,分析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数据要素全面渗透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和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形成的统计保障需求,提出完善统计管理体制、创新统计产品生产方式等建议.

    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标准体系基层统计治理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助推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伏虎祁毓
    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其改革的方向、力度、节奏直接影响生产关系的形成和调适.本研究在"财政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已有研究之外,注意到财政在"构建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中的特殊功能.在勾勒新型生产关系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发现财税体制改革与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具有内在关联和潜在冲突,认为需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共性背景下,着眼于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适生产关系目标,在放大共性、减少冲突中促成二者同向发力.研究分析了财政助力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作用机理,并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助推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四条路径.

    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政策工具

    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优势与路径

    吕学振洪娇张家轩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总结了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即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市场规模大且体系健全,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并提出全面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做好顶层设计;加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宽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教育改革,培养所需人才.

    新质生产力生产关系高质量发展

    完善财税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赵福昌孙维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提升资源要素配置、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财税体制机制视角下,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障碍包括考核压力下的财政体制利益动机导致地方政府设置统一市场"路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差异制约劳动力流动,土地所有制二元结构导致农民财产权利难以保障,经济增速"指挥棒"下的区域优惠"政策洼地",数字经济发展引发新的市场无序竞争等.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弱化地方干预经济的利益动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消除相关要素流动约束;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土地要素流转;慎重出台差异化区域政策,弱化洼地效应的市场分割影响,探索开征数字税,完善增值税税制等.

    全国统一大市场财税体制考核压力利益动机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小政策"问题及改进对策建议

    杨亚军朱寒秋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采取了一些违规和不合理的招商引资优惠"小政策"并导致不良后果.这些"小政策"包括违规实施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违规提供融资支持,随意许诺或兑现优惠政策,不切实际外资招引要求下的假外资导致招商资源被套取,实施超财政承受能力或违反上位法的优惠政策,对不恰当产业结构和竞争性领域等实施优惠政策.对此,建议地方政府应确立适宜的重点招商产业方向和投资方式;贯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清理规范招商优惠"小政策";严格兑现优惠政策以提高招商优惠政策实施效果;加强招商引资全方位监督以减少招商工作的失误和舞弊,从而促进提升招商引资优惠的合法合规性和实施效果.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财政风险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与绿色经济发展——基于中国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黄永明丁闻语
    8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是解决流域跨界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运用熵权法测度2003-2019年中国县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以9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取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试点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于试点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能够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量和提升创业活跃度提升试点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位于流域下游和东部省份的地区,对于位于流域上游和中西部省份的地区,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在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来源为污染减排效应的提升,而经济增长效应的提升仅出现在上游地区.

    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绿色经济发展熵权法渐进双重差分法

    环境保护费改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可持续发展——基于内部治理与外部驱动效应的考察

    毛宇凯王子行周艳秋刘艳...
    10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保护费改税不仅是对传统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更对企业经营行为和风险承担水平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内部治理和外部驱动视角考察了环境保护费改税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研究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能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从内部治理看,环境保护费改税提升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水平,从外部驱动看,环境保护费改税增加了媒体与分析师关注度;此外,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数字化水平较高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非国有企业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同时,环境保护费改税政策引致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能够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论为优化环保税政策、推进绿色税制改革、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

    环境保护费改税风险承担内部治理外部驱动可持续发展